近期台灣的金融股因為兩岸簽立MOU(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題材而不斷上揚,加上4月份中國國務院將上海定位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一時之間,原本為亞洲金融重鎮的東方明珠似乎被邊緣化了。然而,股價說明一切,昔日股王宏利金融(00945.HK)短短2個月內大漲2倍,大獅王豐控股(00005.HK)也倍數翻揚站穩60大關,相較於台灣與上海的「憧憬」題材,確定成為人民幣境外結算中心的香港金融股,更是坐擁實質利多的真正黑馬。
#@1@#4月18日的博鰲論壇中,溫家寶再度對香港送出大禮,其中最重要的項目就是擴大香港的人民幣債券規模以及辦理人民幣貿易結算,乍看之下,這2項業務並不像「台股直通車」,或是「開放陸資入股企業」等直接性的資金挹注,因此當時市場並未太注意,反而兩岸三地的焦點都放在江陳會以及中港金融MOU之上。但隨著時間過去,香港金融股逐漸反映相關題材,股價漲幅甚至凌駕台灣金融類股,而且就續航力來看,似乎也更勝一籌。溫家寶是出了名的「挺港」,他大力強調會持續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由這次的措施來看,對於香港金融業實在有莫大的助益。首先,溫家寶開放香港的人民幣業務由匯、兌、存,進一步擴展到發行人民幣債券,而且發行機構不限於中資金融機構,港資銀行的內地子公司也可以發行人民幣債券。從此以後,發行債券不再是中資銀行的專利,港資銀行也可以透過發債來借人民幣,對於業務線的拓展乃至於香港固定收益市場的發展,有極正面的意義(表1)。
#@1@#以銀行業為例,未來台灣也將開放到大陸設點。事實上,香港早在2007年就開放港資銀行進駐中國營業,但是2年下來,港資銀行在吸收人民幣存款上面仍遠遠落後中資銀行,因此,香港的金融業要在內地從事業務,就必須向內地的金融機構拆借資金,利潤也因此被剝了一層皮,業務無法大量獲利前,更別提大力擴展分行與規模,因此,港資銀行在中國的拓展始終未能大放異彩。據統計,截至2009年2月止,香港的人民幣存款共有540億元,但是2008年光一間東亞銀行在中國內地的貸款金額就高達857億港元,更何況東亞銀行還不是香港最大的銀行,因此可以說香港的銀行要在內地做生意,資金來源都要倚賴中資銀行。一旦港資銀行的子公司能回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就可以取得大量人民幣,對於港資銀行營運可說大有幫助。以目前香港人民幣債券約3%的利率來看,票面利率雖然低於港幣債券的4%(表2),但港幣與美元掛鉤,長期來看有貶值壓力;反觀人民幣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撐下,預估未來5年內每年都有3~5%左右的升值空間,一來一往之下,香港市場對於人民幣債券的需求相當殷切。過去2年,中國金融機構也曾七度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每次都迅速售罄,雖然規模只有220億人民幣,但是未來放寬各項限制後,香港的人民幣債券不論是規模、範圍、深度以及發債次數,都可望出現數十倍的成長。
#@1@#目前港資銀行中,一共有14間註冊銀行在中國內地有經營業務,其中又有7間銀行直接在內地註冊子銀行,包括豐、恆生(00011.HK)、東亞(00023.HK)與渣打(02888.HK)等4家上市公司。雖然去年這4家公司的業績表現大部分都出現衰退,但是因為都有2位數的業務比重在中國,而仍舊維持獲利情況,體質上,比起歐美大行虧損連連可說大有不同。以東亞銀行為例,去年大舉提列雷曼債券虧損,使得純利下跌了99%,但是中國業務純利卻成長了21%,而東亞銀行在人民幣的淨息差目前只有2.54%,與中國銀行同業普遍達3.1%相比,還有0.56%的大幅成長空間,加上中國目前對外資銀行仍未開放,獨厚港資銀行,都讓港資銀行後勢備受期待。目前香港銀行股股價已經開始頻頻反映這些實質利多,若以台灣金融股漲幅與開放進程來比較,開放速度遠高過台灣的香港金融股,勢必更有表現的空間。另一方面,香港也在日前獲得中國國務院批准辦理人民幣貿易結算,影響在於人民幣的存兌業務將由個人擴張到企業上。由於企業的資金需求遠高於個人,可以預見香港的人民幣流通量將大幅增加,配合人民幣債券的發行,包括銀行與券商都可以推出更多相關理財商品,香港已經可以定位為人民幣的離岸投資與管理中心。若未來人民幣在香港流通量放大到數千億美元以上,光是每年1%的管理費收入,就足以為香港銀行業帶來爆發性的獲利成長,所以說港資銀行非但不會被邊緣化,更有機會趁勢再起,讓股價倍數翻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