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會買預售屋,除了想要住進新房子外,最主要的是「用時間換取空間」,不必一下子拿出一大筆自備款,因為從購買預售屋到房子蓋好,長則2年,短則1年。而在房子蓋好前的施工期,依工程進度付款,就自備款不是很夠的購屋者來說,經濟壓力就不會太重。一般購屋的付款公式為:總價=貸款+自備款,預售屋的自備款付款方式則是「定金+簽約金+開工款+工程期款+交屋尾款」;至於工程期款中,又有結構零付款、工程期款全免等方式,讓購屋者可靈活運用資金(見附表)。
#@1@#預售屋該怎麼買,才能買得安心呢?根據消基會的統計,有關預售屋的買賣糾紛屢見不鮮,例如坪數不合、合約糾紛及房屋瑕疵等。而經常有民眾會問,現在是進場時間點嗎?信義房屋代銷協理何胤諭表示,選購預售屋有3個時機點要好好把握:1. 房市景氣、房價持平時:這時候選購房子最安全,就像股市一樣,只要不是在最高檔進入,選在持平時買預售屋,等完工時就幾乎是下一波的起點。2. 景氣下降時:因景氣衰退,在建商不積壓商品就是萬幸的心態下,較容易選到品質好、條件佳的個案。3. 短期房市暫難揚升時:若房市一片低迷,分不清未來漲或跌時,在建商急著變現、避免資金負擔過重的情況下,對買方而言,不但可買到理想地段的產品,議價空間也大,是最佳進場時機。不過,以前房市景氣大好時,一到預售屋的接待中心,現場萬頭鑽動外,常會聽到「賀成交!恭喜某某先生或小姐,訂了哪一戶。」的廣播聲,不明就裡的人常受到現場氣氛影響而「趕」著下訂,等回到家想了想,無不後悔萬分。有人則是看到現場「樣品屋」裝潢得漂漂亮亮,想著以後的家就是這樣子,殊不知,裡頭可是暗藏玄機。
#@1@#再者,建商為了加速成交,不斷推出零利率補貼、免頭期款、買屋送裝潢、消費券放大抵房價等等行銷手法,甚至找來假客戶製造現場人滿為患的銷售假象等,消費者該如何破解預售花招,避開預售陷阱呢?何胤諭指出,要注意的預售廣告花招有:1. 廣告價格潛藏陷阱:常見廣告文案上寫著「每坪XX萬元起」,或「免頭款、低自備款」,以低價吸引消費者注意,實際上價格都隱含在其中,須注意合約上載明的實際坪數及總價。2. 廣告標語不實:如「極美大花園」、「豪華雙車位」等,廣告上各種建物外觀、設計、格局配置,不得為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之表示或表徵,消費者可收集保留所有預售廣告,以便交屋時對照是否與當初認知不同,有被欺瞞的嫌疑。3. 小心坪數被灌水:不管是標榜「大坪數」、「大格局」、小豪宅,或者是挑高樓中樓等產品,均需注意產權面積與使用面積的差別。4. 保留地主精華戶:許多銷售停滯已久的推案,會將條件不佳的餘屋再包裝,以地主精華戶出售,吸引消費者關注。
#@1@#另預售案的陷阱有:1. 樣品屋空間與實際空間不符:建設公司常會以個案中最有賣相或主力產品,作為設計「樣品屋」的標準,將樣品屋裝潢得美輪美奐,並透過裝潢及布置陳設,隱藏室內空間中的樑柱等設計,讓空間感變大。2. 工業住宅:以一般事務所或零售業等名義申請建照,將室內規劃成一般住家配置圖,誤導民眾以為是一般住宅產品。3. 陽台外推:室內空間配置圖,將陽台納入室內空間,誤導民眾室內空間被放大,實際坪數卻不含陽台坪數。4 .公共設施:休閒設施示意圖,實際上是停車位或消防通道,尚未申請改建成功。5. 山寨溫泉、地熱水「裝」溫泉:溫泉需通過經濟部溫泉法檢測,取得溫泉水權的正名登記。6. 標語不實:廣告表現與文案使用,誇大不實。7. 房屋各項空間尺寸標示不清:需確認合約書上附圖所標示的室內格局尺寸,是否有標示清楚,以免交屋時因對空間認知差異產生不必要的爭議。
#@1@#由於購屋是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筆支出,為了避免產生購屋糾紛,何胤諭說,購買預售屋還要留意6大心法:1. 民眾購屋前,最好能到工地現場實際瞭解環境、地勢、交通等各相關條件是否理想。因為購屋者所買的不單是一棟房子,周遭環境更是重要。例如有無捷運或公車站牌?業者所說僅需10分鐘,是指步行距離,還是行車時間?是否臨近市場、學校或公園?2. 把握5天審閱期,細讀合約每條條文內容。依消保法規定,購買預售屋有5天的契約審閱期,這5天內反悔不買,則所簽立的契約視同無效,業者應退還全額定金給消費者。此外,銷售過程中,建商曾經口頭允諾的事,也要白紙黑字加進契約中。3. 拿到合約之後,最好先查看棟別、樓層是否是自己購買的那戶,契約中應載明建物實際使用坪數、權狀坪數,若購買的坪數與總價有誤,應立即告知銷售人員,請對方立刻重擬一份合約。4. 要詳細查看總配置圖,瞭解房屋在整棟規劃設計中坐落的位置,例如是否位處邊間?景觀視野如何?另從「格局圖」可透視房屋格局是否方正,了解樑柱之位置,避免大樑橫跨客廳、主臥室等缺點。 5. 建商都會附送一些廚具、衛浴等建材,契約中應避免有「同級品」之字眼,最好能在訂約時附上「價格明細表」,以便作為來日更換品牌之依據。6. 檢視施工品質:有些預售屋完工、交屋後不到1年,就出現各種工程缺失,民眾最好在交屋前,利用雨天時到工地檢查滲漏水狀況,把水龍頭開到最大,測試水泥砂漿是否流入排水管道,避免造成日後居住的困擾。
#@1@#決定買預售屋後,消費者最關心的是「如何殺價」。何胤諭說,房市低迷時,殺價相對較容易,但房市回溫,一樣也有殺價妙招,建議消費者可確實掌握「議價6招」。第一招:選好目標,貨比三家不吃虧!看屋之前,要先上網查看附近房市的相關報導,最好先去當地的房仲店頭詢問,打聽目前和過去有什麼推案,推案價、實際成交價如何,然後再去該預售案附近繞繞,看看周邊有無其他預售案或新成屋,多方打聽個案售價,通常預售屋行情就八九不離十了。第二招:多組出馬,團購力量大!如果看過物件,覺得很不錯真的想買,不妨大膽出價,然後晚幾天再決定是否簽約,期間先委請幾組親朋好友(生面孔)去看屋,同時議價,如果大家問到的價錢都差不多,就表示可能接近公司底價,但如果有一組問到較便宜的售價,就用那一組的行情去簽約。另也可找朋友一起去,詢問若一次買2戶或3戶,折扣空間有多大?測試建商底價的空間。一般而言,購買戶數愈多,折扣空間愈大。第三招:先議單價,再議總價!譬如總價1200萬元的30坪房子,每坪單價就是40萬元,如果以總價殺價,頂多殺到1000萬元;但單價40萬元,打8折,每坪32萬元,總價就可以殺到960萬元。甚至可再和銷售人員商議,再少個10萬元,或是要求總價去掉尾數,900萬元就可買到。
#@1@#第四招:危機入市撿便宜!以2008下半年為例,許多預售案單月銷售率不是零件就是一件,賣了幾個月還是賣不動,像這種情形,不妨大膽出價。第五招:展現誠意,現金、支票最大!若有能力付現買房子的人,往往有更大的折扣空間,或者帶著支票去下訂,讓代銷業者或建商充分感受購屋者積極想買的意願,通常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第六招:善用冷門時段!盡量在平日,也就是非假日去看屋,一來可以慢慢跟銷售人員磨價格,另也因為在場的客戶不多,銷售人員為了衝業績,往往願意多提供些許折扣。還有,可掌握測試市場水溫的「潛銷期」(建商為搏成交的好采頭,通常議價空間較大)和接近「結案期」(代銷公司急著要結案,建商也需錢周轉),比較有議價空間。萬一上述所有的殺價撇步用盡,建商或代銷業者還是堅持價格不動,不妨退而求其次,轉拗贈品,能拗就拗;像是建材選配方面,要業者全送或許有困難,但打折總可以,東省西省,有時候省下的費用也相當可觀。
#@1@#購買預售屋的民眾,一定要記得問「公設比」,公設比是指公共設施面積與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的百分比值。何胤諭說,由於建築法規修訂,強制設置部分必要的安全設施,使得公設比節節攀升。大約在2007下半年之後完工的住宅產品,公設比通常會在30%以上,部分甚至會超過40%,與2007年以前完工,公設比為20~25%的產品相較,虛坪多了約10%左右。原因在於2005年7月1日建築法規新制實施後,強化消防安全設備的規範,要求8樓以上建物強制設置「雙安全梯」,緊急升降梯梯間也必須設置獨立出入口的排煙室;這兩項新規定讓「公設比」提高5%左右,因此,未來30%以上的高公設產品將成為常態。公設又可分為「大公」及「小公」。以一般習慣來看,「大公」泛指全體住戶所共同分攤的公共設施,包括樓梯間、地下避難室、運動與遊樂設施、水電設備、空調機房等;「小公」則指同一樓層或特定樓層單位的住戶所分攤的公共設施,如電梯間、走道、門廳等。部分建商為增加售屋面積,會將「小公」登記於主建物內,故需事先查明以免發生糾紛,另雨遮的面積若太寬,也代表購屋者要付出更多的購屋成本。
#@1@#台北市仁愛路豪宅「帝寶」當初預售開價,一坪要賣100萬元,大家都說「有行無市」,但現在成交價卻飆至130萬元以上;而最近喊出每坪200萬元的「文華苑」,有沒有那個價值?市場上見仁見智。上述是豪宅市場的價格遊戲,非一般受薪階級玩得起,但是,存了自備款想買屋的人都在問:「合理的房價如何算?」何胤諭建議消費者,不妨以區域附近的新成屋價格作為標準,議價之後,能夠愈接近新成屋價格愈理想。舉例來說,若當地有新成屋大樓,每坪售屋行情為40萬元,通常景氣不佳時,預售案行情會相當接近新成屋價格,甚至低於新屋價格。大致上,預售案行情,約是新成屋加上5~10%,如果新屋是40萬元左右,則預售案約每坪42~45萬元之間,可算合理價格。但若房市大好或是未來性較佳的地段,預售案則可能出現2成以上的差價,每坪行情可能到48~50萬元左右。不過,要注意的是,開價仍須視建案坐落的地段、建商的商譽、規模,以及提供的建材而有些許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