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金錢的糾葛是不可思議,而且有「共業」的,看見父母親的樣子,雖然告訴自己「打死也不要變成那樣」,但是,某一天卻驚訝地發覺自己也完全變成跟父母親一樣。有些人無法清除過去對金錢的強烈感受,並把這種感受帶入生活中。這些可能是因為孩童時代丟人的貧窮回憶,或被心地不好的有錢人瞧不起等的心靈創傷,它造成了大家對金錢的偏執,或者是想藉由滿足小孩無度的需求來填補自己心靈上的空虛。除非是了悟到與自己金錢的關係,否則無法從這種束縛中解脫,不妥善處理的話,其不良影響非常可能波及至下一代。此時,讓我們與自己的錢財構築良好的關係。只需與金錢間建立幸福關係,就能讓我們從無端的煩惱及憂心中解脫。根據心理治療師Olivia Melan的說法,我們「與金錢的交往方式」分為存錢型浪費型清貧型逃避型金錢意向型。無論是哪一型,只要極端的話,就會使人際關係發生問題,連本身都會悄悄地陷入「不能想點法子嗎」的思維中。這也將成為夫妻吵架的主因。
#@1@#存錢型的人是屬於杞人憂天派,忍住購買的欲望而拚命將錢存下來,的確這是此類型的人戰勝人生,存活下來的重要特性。但是,若到拚命縮衣節食,完全不外出旅遊,連禮尚往來都省下來的地步,恐怕免不了遭到另一半責難「到底為什麼而活」。相反地浪費型的人是屬於樂天派,及時行樂型。這類的人不僅對自己大方,對親友也絕不小氣,每天都過得非常快樂。但是,若與身分不相稱,用錢經常超出能力範圍的話,則恐怕迎向悲慘的結局。如果另一半正好是存錢型的話,則必定怒火中燒,不悶死才怪。清貧型的人大多是道德觀強的人,使用錢財或是變成有錢人對他們而言都會感到內疚。通常,這種人從小父母親就灌輸他們有錢人是壞人的觀念。逃避型的人對於金錢的事完全不通,因為無數字觀念又沒自信,所以往往會逃避付款或投資等事,凡事都得倚賴另一半。其另一半若被騙或先走一步,則悲劇可能就來訪。金錢意向型的人是以賺錢為生活重心,拚死拚活地賺錢與投資。即使去渡假,也會隨時打電話給公司,在徜徉海邊時,也必定抱著筆電盯著行情揭示板不放。這類人往往被清貧型的人蔑視,極端的話,甚至由於投身於金錢中,而忽略了另一半及親子間的關係。在我周遭所有理財類型的人都有。甚至也有懷疑自己是否得了躁鬱症,而反覆於節儉與浪費之間的人。根據精神科醫生的說法,人在躁鬱時會瘋狂購物。作家北杜夫氏就曾在日本經濟新聞「我的履歷書」的專欄中,如下提到自己在躁鬱症病發時瘋狂地投資股票,甚至到身無分文的狀態。
#@1@#他寫到:「由於覺得需要製作優秀喜劇電影的資金,因此想到投資股票。而且投入了所有財產。委託的證券公司也增加到三間,不只是現貨交易,更演變成信用交易,漸漸地短期買賣變多。為了支付股票費用,向『新潮社』甚至其他的出版社預借現金。也拖欠了那一年的稅金。躁鬱症治癒後,除了債務外,我身無分文。」在日本以往都是熱中工作比熱中金錢的人多,但是,從最近喧鬧一時的活力門事件可看出,在日本,金錢意向型的人似乎在增加中。無論是哪種類型,都必須以是否能與金錢之間締結一種成熟的關係為重點,隨時矯正對金錢的態度。我們每個人都和金錢交情匪淺,但是卻很難和它保持良好關係。例如,雖然被公認為「小氣鬼」,但會認為那是為了實現自我生活目標的「節儉」,是自己能夠接受的「節省」。另一方面,在所謂吝嗇的金錢束縛下,即使不經意也會變得「小氣」。例如,雖然心裡想著要請因被降職而心情鬱悶的朋友好好地吃喝一頓,但由於受「節省」的影響太深,無論如何都無法打開錢包。這些都是受金錢支配的典型例子,是連自己都討厭的「吝嗇」。閱讀近期與金錢相關的書時,大多會讀到將金錢以能量來捕捉的講法。例如心理學家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提到:「所謂的金錢就是聚集的能量,藉由此能量的解放,人生的可能性也將獲得釋放」。那麼這種能量在什麼時候會被解放?答案是在「用錢目的適合自己的人生意圖,或是對他人有貢獻等的時候」。總之,就是達成自己的使命時,只要自己身心愉悅的話,金錢自然跟著來,這是此派人的想法。
#@1@#● 試想自己是屬於存錢型、浪費型、清貧型、逃避型,還是金錢意向型?若為極端型時,人際關係及社會關係都會產生問題。● 貧苦出身的人往往會溺愛小孩,必須加以注意。承襲令人生厭絕對不想變成的父母理財態度也是金錢「共業」的一面。● 人類對金錢有「匱乏的恐懼」及「貪婪」。尤其是在女性的心中,身無分文是令人極端恐懼的。甚至有人會陷入「無歸屬(homeless)的恐懼症」。希望各位不要被這種恐懼及貪婪所吞噬。● 有名的富人不僅是在工作、存錢、管理(投資)方面出眾,通常也是善於運用金錢的人。在對金錢的學習上,讓我們加入「高明的用錢方式」這一項。
#@1@#作者:資源問題研究會譯者:劉宗德出版:大是文化日期:2009年6月你對世界資源的概念,還停留在10年前嗎?逐漸枯竭的資源,是近年來重要的投資標的。可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投資的是哪些資源或公司?本書以前所未有的宏觀眼界介紹全球資源局勢,並以地圖標示法說明蘊藏量、消費量,讓所有讀者瞬間得到盱衡全局的投資視野。
#@1@#作者:米力出版:平裝本日期:2009年6月時間就是應該浪費在生活上,生活美好了,就是最大的幸福!為何無印良品的減法哲學深得我心?什麼零食居然有平衡感?知名插畫家大橋步創立《arne》雜誌竟是因為現實環境壓力?奈良美智的每一場展覽都像一個驚歎號?……寫寫文章、畫畫圖,讓我的情緒有許多出口,並且能修正、改變與承諾自己,營造更豐富的生活──這就是我的幸福講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