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些人會誤以為,最近被頻繁討論的電子紙(ePaper),是在這1、2年才研發出來的新產品,其實它已有將近10年的歷史,與LCD崛起的時間相去不遠。只是,電子紙過去很少得到媒體的關愛,一直到Sony、Amazon兩家國際企業大力行銷電子書後,才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將電子紙製作成閱讀平台,就是所謂的電子書。產業界研發電子書的緣起,在於紙本書耗費太多森林資源,一台電子書便可儲存數千本書的內容,不但可減緩地球的生存危機,還能讓無數的中、小學學生,不用再背著沉重的書包去上學。
#@1@#當今,全球電子紙技術最先進的公司,應是位於美國的E INK,它也是Sony、Amazon電子書最重要的供應者。電子紙與傳統玻璃基板的差異在於,其具有可撓性、柔軟性,而且,其螢幕採取間接發光,與一般電腦螢幕採連續發光大不相同,所以更加省電。由於E INK專攻技術研發,並沒有自己的工廠,於是委託台灣的元太(8069)代工生產電子紙、電子書。元太生產電子書後,由E INK轉賣給Sony、Amazon,Sony、Amazon再將電子書銷售給消費者;由於Sony、Amazon擁有強大的通路,也使得E INK在電子紙市場領先群倫。從產品屬性來看,電子紙應稱作「電子紙面板」,即Epaper Display。在企業合作上,E INK與元太可說互取所需,共同創造出兩方的最大利益。早先,元太雖想發展中小尺寸面板,不過其只有2代線,很難與同業一拚高下,但由於生產電子紙也需面板的技術,於是與E INK一拍即合,成功在面板市場突圍,闖出一片廣闊的天空。然而,對於隸屬永豐餘集團的元太而言,如果電子紙的技術、專利,一直掌握在E INK手中,假使有其他家面板廠開出更優惠的條件,E INK便可能更換代工廠,那麼,元太在面板產業最大的優勢,可能就將付諸流水。於是,就在2009年6月初,元太買下了E INK 100%的股份,成為E INK的母公司,免除了後顧之憂。
#@1@#由於在電子紙技術上,E INK領先全球各廠商,所以就連韓國大廠LG,也得付給E INK技術授權費;而在元太買下E INK後,LG等於每年得付技術授權費給元太,堪稱台灣面板產業的里程碑!在台灣的面板廠中,除了元太耕耘電子紙市場有成,友達(2409)也展現強烈的企圖心。與友達合作的技術廠商鑼(SiPix),原是華人在美國創立的企業,目前已在新竹設廠,其主力產品乃是電子標籤,可大量運用在大賣場、量販店;如果大賣場、量販店使用電子標籤,一旦要進行折扣戰,就不必用人工一個又一個更換標籤,只要從電腦更改即可,既省時又省力。目前,電子紙的相關技術可說五花八門,應用也愈來愈多元,除了電子書、電子標籤,在可見的未來內,還可能廣泛運用於低階手機、服飾與平面雜誌。以手機而言,不少消費者只需撥打、接收、傳收簡訊與顯示時間等簡單功能,所以他們只要購買以電子紙為螢幕的低階手機即可,而此種手機的價格也將更為低廉。現在,美國已有服裝設計師,將電子紙運用在服裝的材質,消費者可根據喜好、場合,改變衣服的顏色與圖案,不會發生「撞衫」的窘境。
#@1@#至於平面雜誌,美國《君子雜誌》(Esquire)已開始使用電子紙為封面材質,以電子紙製成的雜誌封面,圖案可產生變化,比一般以紙本為封面的平面雜誌,更具話題性。面板業的終極夢想,應該是製作出有如奇幻小說《哈利波特》(Harry Porter)所拍攝電影裡的報紙,每張照片都像DV般,可以重現新聞場景。目前,電子書依然是電子紙產業的主流。在2008年,全球一共售出約300萬台電子書,到了2012年,推估將可售出約1700萬台,成長超過5倍,可說是面板產業的「新藍海」;但是這片「新藍海」的面積、深度到底有多大多深,目前還難以想像。不過,電子書的主要市場,還是在歐洲、美國,因為迄今,電子書的中文閱讀軟體還未研發成功。值得注意的是,電子書發展潛力相當雄厚,卻仍還有諸多尚未克服的缺點。首先,許多歐、美人士喜歡在戶外讀書,但電子書在陽光照射下,仍難以觀看;其次,由於電子書的產量還不是很大,所以良率仍有待提升;其三,目前只有黑白螢幕的電子書,如果要做出彩色螢幕,那就得看終端市場的接受程度。而在市場價格秩序上,電子書可說是比PC、Notebook、Netbook更低階的「電腦」,但因為沒有CPU,僅有閱讀的功能,價格必須比Netbook更便宜,才能普及化;而能不能順利切入教育市場,更將是電子書的成敗關鍵。
#@1@#最大的麻煩在於,電子書主要功能乃是閱讀文章,但出版社卻不見得願意授權,提供數位內容;因為電子書一旦普及,數位內容極容易複製、流傳,那麼,人們將更不願意付費「買書」,勢必將嚴重打擊出版市場。如何解決此一問題,將是電子書業者能否茁壯的重大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