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過後,全球經濟衰退,台灣的企業不免也受到影響,面臨營收衰退的問題。中華信用評等公司副總裁蕭黎明指出,從信評角度來看,台灣的低利政策與銀行體系對企業的支持,是頂尖企業債信仍維持相對強健的重要因素。而中國減緩的營收萎縮對企業的衝擊,他樂觀地指出,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只是復甦不會太快,景氣要完全轉好,還是得看歐美的復甦速度。
#@1@#面對全球經濟成長衰退,台灣企業獲利率也大幅腰斬。根據中華信評統計,2007年台灣前100大企業的營業利益率中位數還有近8%,但是到了2008年,只有5%(圖1、2、3)。不過,即使獲利率有如此劇烈的下降,這些企業的現金流量與財務結構還算健全。雖然因為獲利率導致信用指標下滑,但還不至於危及財務能力。蕭黎明表示,面對激烈衰退,台灣的大型企業主要是藉由降低資本支出、減少現金股利、增加銀行借款等方式維持高水位的現金流量。加上政府協助降低融資成本,讓企業在營收萎縮的情況下,還能維持尚稱穩定的財務品質。
#@1@#蕭黎明指出,從台灣100大營收排名企業信用調查的結果來看,台灣的企業財務有幾項特點:獲利能力轉弱,但現金流量保障措施大致未變;借款水準上升,唯現金部位仍高;對中國的生產依存度偏高,但不能保證享有顯著的成本效益,而使其不受全球經濟衰退的拖累;對中國的市場依存度較高,或許能為業者減緩全球衰退的影響。第1與第2點,是企業因應經濟衰退的必然作法,也使企業財務體質相對穩定;另外第3與第4點,可以看出,歐美經濟衰退,中國市場成為台灣企業面對衰退的避風港。
#@1@#蕭黎明表示,很多台灣的大型企業把中國視為未來成長的最佳出路,不過,企業赴中國投資前,最好還是必須審慎規劃財務政策與投資策略,特別是相關的風險問題。尤其中國的法規不確定性很高,往往一個政策,讓許多營運條件產生變化,且市場競爭激烈,使企業必須面臨很大的營運波動性,如果對大陸市場過於積極,企業可能得付出財務體質轉弱的代價。
#@1@#回頭看明年展望,蕭黎明表示,普遍來說,目前高科技業的營收衰退應該已經觸底,未來接單量應該會明顯增加。不過,DRAM、TFT-LCD等資本密集的產業還是會面臨相當艱困的挑戰。以半導體產業而言,只要終端市場需求恢復,在未來1至2年,領先的半導體公司的獲利能力與現金流量產生能力應該會恢復。而EMS(專業電子代工)業者,儘管營收衰退,其獲利能力還是能維持。DRAM與TFT-LCD則因為資本較為密集,本來就需要較多時間恢復。加上這兩種產業缺乏垂直整合、沒有自給自足技術,高階產品市占率低,使其承受的負面效應比國外同業大。母公司持續對於這類財務體質較為脆弱的產業的財務支持,就成為關鍵。
#@1@#至於非高科技產業的財務表現,則多半較高科技產業好。在台灣前100大企業中,占47家的非高科技產業,其表現都介於「優異」與「令人滿意」之間。不過,鋼鐵、石化、航運、航空與汽車業,在這波不景氣中,的確受創嚴重。原物料製造業的獲利能力,受經濟衰退,需求減少影響而削弱,只有汽車業,雖然銷售萎縮,但仍在獲利狀態。
#@1@#展望明年,蕭黎明表示,雖然世界經濟衰退已經觸底,但是中華信評也不排除經濟有再度轉差的可能性,即使復甦也得要再一段時間。不過,普遍來說,仍有高經濟成長的中國市場,對台灣頂尖企業仍提供了某種程度的避風港作用,減緩了經濟衰退的衝擊。他認為,大企業正在搖擺走出衰退的陰霾。此外,他也預估,在這波衰退期間,企業間的合併與收購還是會增加,因為大企業可以藉由併購擴大市占率,或拓展產品組成,提高獲利與降低營運風險。
#@1@#對於簽訂ECFA所衍生的爭議,蕭黎明指出,ECFA對台灣的某些產業的確會帶來衝擊,也會影響部分大型企業的債信結構。不過,他認為「簽了比不簽的負面影響較小」。因為不簽,面對中國市場的比重增加,以及稅賦條件不利的情勢,台灣的企業必須去中國或東南亞國家設廠,台灣的產業可能還有一波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