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野暢子 日期:2009年9月譯者:陳美瑛出版:天下文化各位是否知道1970年代初期,美國心理學家麥拉賓(Albert Mehrabian)提出的「麥拉賓法則」?「麥拉賓法則」指出,我們評斷一個人時,根據語言所得到的訊息(談話的內容、言詞的意義)佔7%,從聽覺得到的訊息(聲音大小、語調等)佔38%,透過視覺得到的訊息(外在、表情、動作、態度等)佔55%。因此「麥拉賓法則」也稱為「7─38─55法則」。換句話說,我們對別人的第一印象,有五成以上是由「視覺接收的訊息」決定的。這個法則不僅適用於人,也適用在簡報資料。在拿到書面資料的那一瞬間,資料的「樣貌」是最重要的。審核資料的人無須詳讀資料的數字或文字,只要迅速翻閱一遍,就可以憑直覺判斷這是不是一份好的簡報資料。
#@1@#事實上,進行簡報的現場是相當嚴苛的,必須用與電視廣告一樣的速度抓住觀眾。雖然必須閱讀的資料非常多,但是讀者只需要十五秒,就可以決定這份資料的好壞,以及自己的喜惡。所謂簡報指的是什麼?靈活運用PowerPoint,讓資料看起來很完美,口頭報告時,將內容一字不漏地記在腦中,流利地敘述簡報內容。這些當然都是再好不過的表現,只是,如此一來,是否遺忘了簡報的本質呢?簡報的定義為:「為對方(對方公司)說明自己(自家公司)所擁有的事物,促使對方做出行動與決定。」想推銷自家的新產品時,就要設法讓對方決定採用;參加設計案的比稿時,要設法讓自己的企劃案被錄取;參加企業臨時徵人,就要努力表現到被錄取為止。若沒有得到明確的結果,都不算是成功的簡報。我在接受委託製作簡報資料時,總是會問對方:「你想要做到什麼?」許多人都會回答:「我想在○人面前,針對△發表○分鐘的內容。」這些人都被「發表」這件事轉移了注意力,而忽略了簡報的目的,其實做簡報最重要的是「聽眾帶著什麼樣的想法離開現場?」舉例來說,在住宅相關的研討會結束後,如果聽眾只是覺得:「好像可以開始考慮買房子了。」這樣的簡報算成功嗎?或者,你是要讓聽眾興起「去○○展示中心參觀看看」的念頭,甚至給他們一個動機:「去△△車站前的樣品屋參觀吧。」如果不先搞清楚目的的話,簡報只不過是「在眾人面前解說」的行為罷了。所謂簡報,必須是你要明確知道:「你想讓對方做出什麼行動?」製作簡報前的重點還有要先確認「對方的特性」。閱讀簡報的人是誰?是一個人還是很多人?性別、年齡層、知識水準、職位等等,這些都必須先確認清楚。因為即便傳達的是相同的內容,針對商界人士和針對學生的用語就要有所不同,甚至同樣商界人士,也會因行業或職別的不同,而在遣詞用字上要額外注意。另外,如果不知道對方「對什麼事物有什麼期待」的話,也無法決定說服的方法。例如,對於想以最低價格引進系統的人,如果只是一味強調系統性能,可能就會得到反效果。確認對方特性的難處在於「經辦人」與「決策者」有可能是不同的人。一般企業的對外窗口極少擁有決定權,如果是一定規模的案件,就必須交由中間幹部決定,更大型的案件就得由社長或董事會進行裁決。提案者最好要考量到這些內情,以「背後決策者」的特性與嗜好來製作資料。
#@1@#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滿篇文字的簡報資料,不過,看資料的人想的卻是:「如果可以的話,真不想到看整篇文字的資料。」因此,利用少量的文字達到確實傳遞訊息的效果,就成了製作簡報時的重點,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數字來表現。「我是個認真的人」、「本產品做了大幅的改良」。以上這兩種說法大概都沒什麼說服力吧。不過,如果稍微做點改變:「我大學四年都沒有缺席過」、「本產品比舊產品省30%的電費」,加上數字說明,就能傳達出更精確的內容。想在簡報中運用數字表現,只要先將範圍縮小,就能發現各種不同的數字,如「鹿兒島市第一」、「東京都杉並區最早」。一般人也能透過持續累積來創造新的數字,例如每天散步的人所出的美食書可以取名「上野的二十五年美食散步地圖」。日本的廣告中經常可以看見「本公司比」的說法,例如:「增量30%(本公司比)」、「本公司減少二成的成本」等。這種用法既簡單,也不會招致他人的不滿。另外,假使銷售的商品實在找不出任何賣點,可以利用人才或缺點作為反向操作,例如以年輕作為訴求重點:「七年級生的再造鎮計畫」;產品數量不多時,可以反向操作:「三十年老師傅推出的五個限量商品」。這些例子都說明了:利用數字能達到暫時吸引對方注意的目的。
#@1@#作者:肯恩.費雪(Ken Fisher)譯者:許瑞宋出版:財信出版日期:2009年9月本書是由「清新健康專業的投資專家,暨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肯恩.費雪,帶你觀察美國當代最著名(及惡名昭彰)的富豪們,為你剖析他們如何創造財富。令人意外的是,超級富豪通常只靠致富10路的其中一條發跡。「我知道有一堆理財書籍總是告誡讀者要節約與儲蓄,但本書不來這套。在下要告訴各位,如何切實可行地成為一名超級富豪!」
#@1@#作者:克里斯.古德(Chris Goodall)譯者:蘇雅薇、楊幼蘭出版:大是文化日期:2009年10月別以為電動車跑不快、跑不遠,別以為風力發電不穩、潮汐發電很扯,更別以為屋頂的太陽能發電板可以替你省錢或環保。真相是:2010年電動車55萬台幣有找、上亞馬遜網路書店買風力發電設備、沙漠化的草原可以變成富饒耕地……綠能經濟正在登場當主角,把環保危機變成巨大商機,更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優質生活的開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