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珠江三角洲」及「長江三角洲」之後,「環渤海經濟圈」被視為是下一個加入中國成長進行式的區域,區內各省市為了不讓「珠江三角洲」及「長江三角洲」專美於前,紛紛加入「招商引資」行列,位處山東省中部的萊蕪市,雖處內陸,也將趁此機會,趕上經濟大躍進的腳步。
#@1@#萊蕪市的面積2246平方公里,人口126萬人,1992年升格為地級市,轄區內有萊城區、鋼城區,及3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雪野旅遊度假區、1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萊蕪市是大陸鋼鐵產業重鎮,鋼鐵年產能高達2千萬噸,有「綠色鋼城」之稱,另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的重要農產「三辣一麻」,指的是生薑、大蒜、雞腿蔥及花椒的產量豐,有「中國生薑之鄉」、「中國花椒之鄉」的稱號,年產量都達50萬噸以上,而地方優良品種的萊蕪黑豬更被譽為「中國華北第一豬」。即將在11月帶領考察採購團來台的市委書記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于建成表示,萊蕪具有豐富的礦鐵、農產、畜牧資源及紡織業,但都進入了轉型期,此回到台灣,主要是希望引進台灣成熟的加工技術及管理經驗,他甚至將萊蕪比喻為一檔「低價績優股」,買到手,會有很高的增長潛力,很值得台商投資。他還說,台灣具有優秀的人才、豐富的管理經驗、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及資金,如果再與大陸廣闊的市場及豐富的農、礦產相結合,則是雙贏的局面。
#@1@#至於萊蕪為何到現在才啟動招商動作?于建成坦言,是觀察金融海嘯過後,台灣受傷相對比較輕,資金較為雄厚,加上彼此同文同種,語言好溝通,因此,在對台商「招商引資」的動作上,他也套用馬英九競選總統時的選舉口號說:「萊蕪已經準備好了!」市委常委及宣傳部長畢玉惠和萊蕪市政府副市長丁習文則補充表示,萊蕪考察團到台灣,並不會拜會政府單位或參觀電子廠,重點將在台灣的加工業技術,像鋼鐵加工、食品加工業等;另台灣在有機稻作上非常有成就,在大陸追求高端食品的情況下,台灣是萊蕪學習的對象。不過,「珠江三角洲」及「長江三角洲」能吸引台商去投資,除了是下單廠商「就近供貨」的要求外,對外交通及海運方便也是主要因素,尤其對外銷產業更是最大關鍵,而萊蕪位處內陸,有何利基可「招商引資」?
#@1@#丁習文指出,萊蕪屬於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區位優勢明顯,加上境內有2條鐵路、3條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特別是濟青高速公路南線貫通後,40分鐘可到濟南機場,2小時可達青島港,交通路線網的四通八達,是萊蕪市追趕沿海城市發展的重要依據。不過,因為大陸本身即擁有廣大的內銷市場,因此,萊蕪市特別想借重台灣的加工技術,讓鋼鐵加工品及食品加工品能全面銷往內陸市場。至於萊蕪市的發展根基,在鋼城區有兩大鋼鐵廠,其一的山東泰山鋼鐵集團公司,是一家集鋼鐵、能源、機械、商貿、高科技開發等多種產業於一體的國家大型集團,泰鋼並榮膺中國500強的第273位,中國黑色冶金及壓延加工業第40位,其年營業額達203億人民幣。另一家則是1970年成立的萊蕪鋼鐵集團,自2005年就進入全國10大鋼鐵廠,目前位居第6位,截至2008年底的總資產達643億人民幣,是全國規模最大、規格最全的H型鋼精品生產基地,也是全國產銷量最大的齒輪生產基地及全國最大的粉末冶金生產基地,年產量1300萬噸以上。
#@1@#市內依存萊鋼而成立的山東萊鋼泰達車庫公司,是集機械智能車庫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工程安裝和售後服務於一體的專業化車庫(像台灣的立體停車場設施),其在2001年成立,投資近2億人民幣,占地約300畝,年生產能力達到2萬個車位,不僅在全國20多個省會城市及數十個二級城市承建200餘座車庫,產品還遠銷美、俄、澳洲及紐西蘭。紡織業方面,屬於全省百強企業的山東泰豐紡織集團,其紗錠規模60多萬錠,年銷售額為23.6億人民幣,稅後盈餘為2.2億人民幣,出口創匯達7千萬美元,規模及效益分別位居全國第11大及第5大。此外,山東銀河利達紡織公司則由銀河紡織集團和台灣樺潤纖維公司在2004年共同投資創辦,總投資額560萬美元,台資占股份51%,年產值為2億人民幣。另一家具台商背景的是萊蕪成威電子材料公司,成立於2003年11月,公司資本額350萬人民幣,占地2800平方公尺,年產值7千萬人民幣。
#@1@#萊蕪市內還有兩大食品公司,其中的山東萬興食品公司是國內重點龍頭企業、山東省生薑出口第一大戶,其主打的品牌「姜老大」於2008年被評為奧運生薑專供產品,還遠銷日本、歐盟、韓國及新加坡等90多個國家,年加工農產品達到20萬噸以上。而如果搭乘從桃園機場直飛濟南機場的飛機,都可在機上飲用到魯中匯源食品飲料公司所生產的果汁,該公司是北京匯源集團最大的外埠工廠及研發生產基地,也是萊蕪市重點「招商引資」的企業之一,去年銷售額達4.13億人民幣,稅後盈餘9342萬人民幣,今年預計銷售額可達4.8億人民幣,稅後盈餘為1.1億人民幣。丁習文特別推介匯源集團,10年前僅是山東省的一家小企業,但抓住了中國經濟的起飛,一躍為全國飲料業的龍頭企業,他特別對台灣的食品加工業喊話,未來的「環渤海經濟圈」充滿無限的可能,只要肯來投資,絕對有機會打入中國的內需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