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孫悟空躍上筋斗雲,翻一個筋斗就能飛到十萬八千里外;現代人透過新一代的網路架構,使用搜尋引擎、電子郵件、網路相簿等服務,也像上了超高速的網路雲端一樣,負責運算的伺服器,可能遠在十萬八千里以外的機房,但彈指之間,資料就從雲端掉了下來。這就是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的奧妙!
#@1@#在網路普及之前,我們每個人都靠個人電腦(PC)來處理文件、管理檔案及執行各種應用程式,PC必須搭載完整的作業系統及軟體,而且運算及儲存能力一定要愈來愈強大,才能應付愈來愈多的作業程式。曾幾何時,我們已經開始大量使用網路上的各種資源,PC開啟後必須連上網路,才能使用文件、管理照片或執行應用程式,雲端運算的應用已經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電腦使用行為,只是絕大多數人並不自知。「一言以蔽之,所謂的雲端運算就是將服務搬移到雲上(service onto the cloud)。」Google台灣區總經理簡立峰說。趨勢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張明正為雲端運算做了非常經典的比喻:過去每個家裡或公司都要裝發電機,直到電力公司出現,負責蓋電廠,每個家裡或公司只要有插頭就能用電,用多少算多少;雲端運算出來後,每台電腦不用裝上各種應用程式,只要連上網路後,想用什麼軟體就用什麼,一樣用多少算多少。
#@1@#雲端運算當然不能算是全新的概念,早期大型公司或機構都是由伺服器集中運算,後來PC普及後才是由用戶終端各自進行運算及儲存,現在雲端運算又回到伺服器進行集中運算,只是讓分散在雲端的廣大伺服器群一起合作,達到類似超級電腦的強大效能。10多年前甲骨文(Oracle)曾掀起網路電腦(Network Computer, NC)的熱潮,後來業界也陸續提出網格運算(Grid Computing)、虛擬電腦(Virtual PC)等概念,都可以說是雲端運算的前身。如今,雲端運算的發展環境不可同日而語,寬頻網路及連網裝置日益普及,開放原始碼的平台及應用推陳出新,行動運算及網頁技術也趨於成熟,消費者愈來愈習慣將資料放在網路上,結合新舊技術、軟硬體平台及平行運算架構的雲端運算,可說是在這些大環境條件成熟之下乘勢而起。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形容,上世紀50年代大型主機(Main Frame)問世後,就像是讓人們有了「挑水」的工具;到了80年代PC出現,人們像有了「水井」;現在雲端運算出來後,就像擁有「自來水」那麼便捷。 雖然大家所談的雲端運算,在概念、技術或運作模式上不盡相同,但大致上具備幾個共同的精神,包括開放、創新、民主及分享。雲端運算是透過網際網路提供服務,公眾網路原本的精神就與私有網路不同,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而且透過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及免費套件的採用,每個人都能參與開發;在此種精神下,開發者容易在既有的軟體基礎上繼續開發創新,雲端更開啟了各式各樣服務的新商機,成為創新的豐沃土壤。另外,雲端運算以客戶為中心,個人或企業可按照需求選取服務及付費,而不是像過去由軟體廠商開發功能完整的軟體,不管你有沒有需要都一併塞給你,而且要付所有軟體的錢,比較起來雲端運算更具民主精神;而透過雲端上的網路,同學、同事、政府部門之間很容易即時分享資料及程式,便於進行協同作業,打破過去傳統軟體的限制。
#@1@#雲端運算有什麼好處呢?對於個人來說,把資料放在雲端上,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形成另一種「可攜性」,不管在家中、辦公室或戶外,不管使用哪一台電腦或手機,都可抓到同樣的資料,不會因為資料存在某台裝置就只能用那一台裝置讀取。另一方面,因為網路中的雲端代勞處理運算及儲存等作業,終端裝置的功能不用很強大,也不用搭載複雜的作業系統及應用程式,未來的終端裝置都會朝向精簡及便宜的方向發展,對於消費者自然是一大利多。對於企業而言,雲端運算之所以受到矚目,是因為其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IT資源的使用模式,降低了網路應用的使用門檻。傳統上企業的IT部門必須購買伺服器、儲存設備,還要在機房、電源、空調、網路頻寬等方面進行投資及維護,安裝設定、開發測試、升級維護、移轉都需要耗費相當人力及時間。企業導入雲端運算之後,不必自己購買大量的伺服器,只要透過雲端登入,就可在共用的資料中心去執行,可以大幅降低成本,省去寶貴的IT資源及人力,並可自動修補及增加新功能,安全管理也更為快速有效。舉例而言,在客戶關係管理(CRM)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軟體業者Salesforce.com,只需購買1000台伺服器,就可服務高達5.4萬家客戶,遠比所有客戶自行採購伺服器,節省10倍以上。麥肯錫(McKinsey)研究報告也指出,雲端運算可以幫忙200人的中小型企業,省下30%的IT預算。
#@1@#對於雲端運算,並不是所有人都舉雙手支持,其同樣受到不少質疑,安全性就是最大的議題。儘管提供雲端服務的業者,都有完整的備份機制及網路安全措施,但資料放在看不見的雲端上,還是讓人無法完全放下心來。2009年10月,電信業者T-Mobile就不慎將其Sidekick手機用戶放在雲端上的個人資料永久遺失,包括通訊錄、行事曆、相片及代辦事項等,受到影響的用戶可能高達數十萬,也讓雲端運算服務的可靠性大打折扣。許多用戶也憂心,放在雲端上的各種資料,恐有被濫用的疑慮。自由軟體基金會(FSF)創辦人Richard Stallman就直言,雲端運算強迫民眾把自己的資料放在網路上,或透過網路應用程式來處理運算任務,都會讓個人喪失控制權,受制於開發此軟體者。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業界也開始討論採行內部雲(私有雲)及外部雲(公眾雲)的區隔作法,大型企業或政府部門如果擔心外部雲可能外洩重要資料,還是可以建置內部雲,以確保安全性與機密性,但是這種內部雲的作法,與雲端精神又有些違背,也引發一些反對聲浪。甚至有部分業界人士還將雲端運算斥為商業宣傳及行銷用語,認為根本缺乏技術上的實質突破。不過,無論是創新概念也好,行銷手法也罷,這個用語的出現,確實讓我們開始學習抬起頭來,發現天空那朵雲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