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CeBIT而言,除了過去這些傳統大廠參與之外,由於CeBIT定位為B2B的展覽,雲端運算興起更讓CeBIT新添了重量級參展廠商,2010年就有雲端的A咖Google與亞馬遜書店首度參展,鎖定歐洲商務市場的雲端商機。
#@1@#原本就是CeBIT常客的IBM看好企業支出即將復甦,2010年更是大手筆包下入口2館的半個館區,展出IBM的雲端運算科技、WEB 2.0與其他企業用解決方案,全球雲端大廠全都匯集在CeBIT,這個部分反而超越1月的消費性電子展(CES)。對台灣廠商來說,參展的意義也逐漸轉變,過去是接單為主,現在台灣愈來愈多公司投入品牌,歐洲市場又是台灣廠商最大的市場之一,參展CeBIT就成了宣示品牌的好機會。以華碩(2357)為例,2010年確定與代工部分的和碩以分割方式分家之後,更是確定了未來品牌之路,董事長施崇棠說,品牌是所有價值鏈的最後出口,所以經營品牌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施崇棠為了拚品牌,從年初的美國賭城CES開始一路征戰,華碩也把握每次大展,發表多項重點新產品。開幕的第1天,施崇棠就發表演說,找來過去丹麥音響大廠B&W的首席設計師Davis Lewis站台,大談未來科技4大願景,包括綠色環保、遊戲、音效與雲端運算等,並配合主題發表了竹革筆電(NB)、第4代Eee PC、N系列NB與電子書閱讀器等。
#@1@#施崇棠早在多年前就預言了未來聲音、影像與資訊匯流的趨勢,所以除了PC之外,華碩很早就開始在手機、網通甚至影音上進行布局。施崇棠表示,未來在雲端運算下,Tripple Play的趨勢會更明顯,華碩不只要做到anytime、anywhere,還要做到real time、real where,華碩未來的願景是要成為最佳雲端產品的供應商。與同為台大電機系的學長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有志一同,華碩與廣達2010年開始都瞄準雲端運算市場進擊,不過廣達策略是透過伺服器等解決方案帶頭,希望從上而下提供客戶完整配套;華碩則規劃在微軟、Google的Android等開放平台下,供應消費者最佳的雲端裝置。而目前對於華碩的雲端大夢來說,最重要的產品還是在於NB,華碩執行長沈振來2009年就對外宣布「33計畫」,在2011年達成全球前3大NB品牌的目標,即使被金融海嘯襲擊,但在CeBIT上,施崇棠表示,華碩還是要全力求勝,務必做到全球第4的位置,2011年仰攻戴爾(Dell),成為全球前3大品牌。
#@1@#微星(2377)的情形與華碩類似,經過調整之後,董事長徐祥也表示,2010年各項產品成長都要比市場好2倍,目標就是要拿下全球第10大NB品牌的寶座。華碩、微星鎖定第4、第10名,目標恰好都是日商的東芝(Toshiba)與富士通(Fujitsu),全球PC產業排名洗牌,華人品牌勢力逐漸興起。不只是華碩、微星而已,幾家雖然沒有大規模參展CeBIT台灣重量級品牌,如全球NB二哥宏碁(2353)與智慧型手機大廠宏達電(2498),在發展品牌的階段,也都是選擇以歐洲作為基地,在歐洲站穩腳步之後,才積極拓展全球。施崇棠分析,因為不像美國通路相當集中,歐洲有許多小國家,通路上也都相當分散,一般消費者對於大品牌並沒有特別迷信,所以對台灣品牌來說,可以找到自己有優勢的國家來發揮。華碩目前靠著Eee PC發威就在西歐做到第3名,在俄羅斯、東歐甚至排名第1。所以過去在CeBIT來說,主要的參展廠商是主機板(MB)、電源供應器等零組件業者,希望找尋當地系統整合廠商(SI)或是小通路商接單做生意,現在的CeBIT對台灣廠商來說,意義則轉成品牌業者展示產品、宣示品牌的最佳戰場。
#@1@#除了華碩與微星外,還有一些以白牌市場作為對象的台灣廠商也持續積極參與CeBIT。如一直以來就是鎖定開發中國家為主要市場的NB廠藍天(2362),2010年雖然不在CeBIT場內參展,但也在漢諾威附近包下飯店,用來招待各地通路商。藍天主要是生產高階遊戲NB的通路商,2009年在IDC統計之下,是與三星並列全球成長最快的NB廠,2010年景氣復甦,更是加碼CeBIT。另外傳出有前精英董座蔣東濬背景的浩鑫(2405),2010年建立了eSPA平台,要用電子商務優勢來打造白牌NB平台,浩鑫表示,透過標準化設計、採購與生產,可以讓原本規模不如人的小品牌也可以取得成本優勢,所以英特爾(Intel)也相當支持浩鑫這個計畫,2010年出貨有機會上看50~60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