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華碩(2357)董事長施崇棠在5哥之中年紀不是最大的,卻是最早開始交棒的一位。2007年底,在華碩公司內部會議上,施崇棠揮舞公司大旗,轉交給執行長沈振來,完成了交棒儀式;華碩也開始從施崇棠時代,慢慢過渡到沈振來時代。雖然交棒第1年,華碩品牌、代工分家就遭遇亂流,因為庫存管理不當,2008年第4季大虧28億元,但這都是交棒的陣痛期,華碩希望先付學費之後,公司未來營運可以倒吃甘蔗。2010年,華碩分家終於塵埃落定,未來將專注在品牌經營,重新回到沈振來定下的「33計畫」,要在今年先成為全球第4大NB品牌,明年挑戰戴爾(Dell)成為全球前3大。台灣俗語說「打斷手骨,顛倒勇」,吸取「失敗的好處」後,反而讓華碩體質更堅強。
#@1@#在童子賢、徐世昌等人離開宏碁(2353),創辦華碩之初,華碩只是一家單純的主機板(MB)廠,隨後施崇棠也離開宏碁,加入華碩並成為董事長。華碩過去20年的歷史,也可以說是台灣的一頁車庫傳奇,尤其在2001年的「巨獅計畫」展開後,華碩要在主機板上擴大規模,確保一哥寶座,一舉拉開與傳統主機板廠如技嘉(2376)、精英(2331)和微星(2377)等的差距,成為台灣的一線科技大廠。熟悉華碩的人士都知道,其實沈振來正是華碩「巨獅計畫」背後主要的操盤者,這一役也讓沈振來從過去被認為只是擅長研發的工程師,一舉升級而成華碩重要的策略規劃者,也是施崇棠不可或缺的左右手。沈振來原本在宏碁的伺服器部門服務,也是當時宏碁研發主管施崇棠的愛將,施崇棠加入華碩後,就找了沈振來負責主機板研發,當時沈振來就以點子多而備受看重。擔任部門主管後,由於巨獅計畫的需要,華碩生產規模大幅擴大,沈振來也跳下來掌管華碩大小零組件的採購,現任華碩的兄弟公司和碩執行長程建中說,沈振來對數字的概念也相當出色。由於戰功彪炳,華碩分家前,沈振來已經當上當時華碩內部最大部門─開放平台產品事業群總經理,除了MB外,繪圖卡、光碟機、數位家庭等產品,都由沈振來主管。2007年6月,華碩發表EeePC,在全世界颳起小筆電旋風,作為EeePC主要催生者的沈振來,聲勢更是來到最高點,成為華碩內部最火紅的主管。所以當2008年華碩正式分家,施崇棠欽定沈振來接班,而不是過去華碩第二把交椅童子賢,雖然外界頗感意外,但其實是有跡可循。施崇棠說,Jerry(沈振來英文名)有創意,很適合擔任華碩品牌的執行長。
#@1@#到了1月財報將要出爐之時,當時沈振來跟隨著施崇棠遠征美國賭城的消費性電子展(CES),施崇棠正結束他個人在CES的第一場演講,因為EeePC威力,到場媒體把演講會場擠得水泄不通,華碩分家的第1年,乍看之下,品牌是繳出了亮麗成績單。但幾個小時後,華碩在太平洋彼岸的台灣總部公告了獲利預警,第4季竟出現了創辦以來首次虧損,當季虧損約28億元,一下就讓賭城這邊原來high到最高點的華碩員工心情down到了谷底。施崇棠則不改從容地說:「既然有問題,我們不逃避,就早點讓市場知道。」但雷曼風暴讓金融危機擴大,在NB市場還屬新手的華碩卻不知危機將至。前線業務不斷回報需求暢旺,為了滿足訂單,華碩大舉備料,讓庫存攀上新高。2008年第4季由於匯率大幅變化,華碩主要的東歐市場貨幣重貶,通路商無力償付貨款,也不願再進貨,沈振來坦承,這時踩煞車已經太遲。出現創業18年首次虧損,第1年操盤的舵手沈振來首當其衝面臨了公司相當大的檢討壓力,甚至內部也有要施崇棠換將的聲音,認為沈振來應該為虧損負責,但施崇棠始終不改其志,堅持交棒,力挺沈振來。為了重振聲威,華碩內部除了高階主管全面減薪3成外,也推動組織改組,將原本多如牛毛的產品事業群予以簡化,劃分在開放平台產品(零組件)、系統與手機等3大部門,分別由副董事長曾鏘聲、沈振來與施崇棠3人主導。檢討之後,沈振來發現,華碩要跟一線大廠競爭,產品力是夠了,但是供應鏈管理能力還有所不及,於是沈振來喊出「今年是華碩的供應鏈元年」口號,自己跳下來整頓供應鏈。沈振來說,過去他在產品創新上著墨比較多,但之後他要提升華碩供應鏈能力,一旦這部分也能做到與大廠相當,加上華碩的創新,華碩要進入前3大廠就有很高的勝算了。華碩畢竟根柢深厚,去年下半年銷售就重新回到正常軌道,沈振來相當自豪華碩恢復的速度。過去一年沈振來苦於檢討自家缺失,隨著CES與德國漢諾威電子展(CeBIT)的參展,華碩推出全新產品,客戶對華碩重新拾回信心,沈振來臉上的自信也逐漸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