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季已經結束,歐美面臨60年來最嚴重的景氣衰退,至今復甦尚不明顯,然而失業率居高不下以及希臘債信危機等問題,卻使全球經濟面臨二次衰退的陰影。而以歐美為主要出口的中國會如何因應,才能持續維持高度經濟成長?
#@1@#瑞士銀行財富管理研究部亞太區首席投資策略師與研究部門主管浦永灝指出,從種種跡象來看,全球二度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很小,主要原因是,歐美景氣復甦趨勢已經成立,工業產能擴充開始,將帶動一波採購與人力的需求,就業市場的人力需求將慢慢回升。這些都將使經濟復甦走勢確定。至於南歐部分國家債信問題,浦永灝認為,在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積極介入後,應該不至於擴大,不過,他認為現階段各國救市政策,仍會持續一段時間。浦永灝認為,在景氣溫和復甦趨勢確立後,亞洲國家出口衰退即將結束,隨即而來的將面臨通貨膨脹的問題,因此,亞洲國家升息應該會比西方國家早。他特別點名印尼,他說「印尼崛起未受到充分重視」,而在出口復甦下,亞洲的公司債應該是不錯的投資標的。
#@1@#對於亞洲國家的龍頭─中國,浦永灝認為,中美兩國最近為了人民幣應否升值吵得不可開交,其實中國已經在為人民幣的升值作準備。他說:「勞動合同法實施後,勞動成本的上升,就是人民幣的升值。」浦永灝表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也有好處,例如降低進口貨物的成本,減緩通膨壓力,同時升值也可以提高中國的購買力,可以消除貿易逆差,同時達到促進內需的效果。只是,中國是龐大的經濟體,推動政策本來就必須按部就班,更何況過去日本為解決與美國的貿易逆差爭議,驟然提高日圓匯率導致泡沫經濟的殷鑑不遠,人民幣將漸進升值。他預期人民幣將有3%至5%的升值空間。
#@1@#浦永灝認為,擴大內需與產業升級是中國經濟政策的重要主軸。為了擴大內需,提高人民收入,是必然的趨勢,這對於對勞力成本敏感的傳統產業將造成衝擊。而中國也將積極進行產業升級,調整出口結構,因此,傳統產業將在中國面臨嚴厲的挑戰,這是投資人必須注意的。浦永灝指出,中國政府正積極解決包括農村、農民、農業在內所謂的「三農問題」。除了擴大大件商品的購買補貼、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增加農產品與購買農業機械的補貼以外,他預期原來對農村人口移動有較嚴格限制的「戶籍法」有可能廢止,這更將有利於中國內部人口的遷徙。
#@1@#為了容納農村流出的勞動力,因應內部遷徙的人口,他認為中國將持續深化「都市化」。他解釋,此「都市化」不是指上海等大都市再擴大,因為「上海這些都市已經太大了」,而是透過政策的導引,將農村釋出的人口導引到縣、村等鄉鎮級城市。他指出,這個過程將促使中國原來為小鄉鎮的城市擴大,同時增加都市的消費人口,進而帶動內需,既解決農村問題,也刺激經濟發展。
#@1@#浦永灝指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另外一個趨勢是出口結構的改變,勞力密集產品比重降低,但技術門檻較高的產品,則成為主流。舉例來說,在2000年,紡織品、鞋類與玩具出口比例為22.9%,到2009年則降為15.1%,機械設備則從17%提高為27.9%,而IT電子產品則從13.4%提高為28.2%(見附圖)。未來,中國將重點發展所謂的「六大產業」,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資訊網路和高端製造產業。台灣廠商的產業與這些產業相關,將有可能獲益。至於民眾所關心的,中國金融業是否來台投資的問題,浦永灝指出,根據他與中國主要銀行業接觸的經驗,中國金融業對台灣興趣不高,主要原因是台灣金融業仍處於「過度競爭」(over banking)的狀態,同時利差過低也不利銀行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