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又面臨關門危機了!由於國會之前的臨時撥款法案能支應政府運作到11月17日,本週五前若無法通過新的經費法案,美國政府又將部分停擺。如此的兩黨協商鬥爭在今年稍早已上演過一次,信評機構對此非常感冒。今年夏天,美國三大信評機構之一的惠譽(Fitch)把美國長期債信評等從AAA調降至AA+。惠譽認為美國政府未來三年財政情況將進一步惡化,政府治理減弱且債務負擔加重。惠譽也提及華府兩黨鬥爭,與債務上限的協商每次都要到最後一刻才達成解決方案,這樣的運作模式每次都在違約的懸崖邊緣徘徊,已經傷害到信用評等的信心。
同為三大信評機構的穆迪(Moody’s)於11月10日將美國的債信評等展望由「穩定」降至「負向」,理由是財政健康風險升高與政治兩極化。且隨著聯準會將利率提高,國債未來發行成本大幅攀升,且債券市場仍處於利率曲線倒掛的狀態,短率高達5.25-5.5%,而長債利率以十年債為例,在今年殖利率的高峰是5%水平。而後隨著戰爭風險淡化,與聯準會十一月維持利率不變的觀望政策,股市與債市同步展開大反彈,目前十年債殖利率又回到4.5%上下水平。
市場樂觀派認為聯準會升息很可能已經到了盡頭,接下來應該就是何時降息的問題。但穆迪臨時殺出負向展望的一槍,讓債券市場走勢忽然又撲朔迷離了。目前維持美國AAA評等的最後堡壘穆迪若在調整負向展望後,進一步將美國降評,那麼美國就真正意義上的失去最高評等。
對於一些要求AAA級資產配置的基金來說,美債將變成不再能繼續持有的部位,勢必將迎來一波降評拋售潮。而債券價格和利率呈反向關係,若此事成真,或許長期債券的利率峰值還會更高,那麼債券的投資人就不宜過早投入龐大部位,以免受到評價上的損失。
上次惠譽從負向展望到動手降評,時差三個月。若以同樣的時間維度觀察,現在到明年二月很可能就是穆迪的重要觀察期,屆時若穆迪仍維持負向展望,或許降評的大刀將會成為明年金融市場的重大風險之一。那麼現在是否是投資債券的好時機呢?筆者認為重點須追蹤三個因子的變化,以評估債券市場是否已真正落底。
明年有望降息? 高利率傳導效果是關鍵!
今年十一月聯準會之所以按兵不動,主因鮑爾提到長期利率的走升起到了對市場緊縮的效果,然而長率的走升與債券價格的暴跌似乎只是為了換來鮑爾的一句話,在利率決議後,長債價格就快速反彈,回到十月前的水平,甚至隱隱有打出底型之態。從FedWatch的利率期貨反推市場價格,交易員們甚至認為十二月升息機率僅有10%不到,還因此帶動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的反彈走勢。然而聯準會豈是隨著市場情緒搖擺來決定利率政策的?從九月的利率點陣圖就可知道大多數與會官員認為今年再升息一碼是合適的。若十二月聯準會將再按下升息按鈕,那麼市場目前的認知就需要官員談話來引導調整。
因此,我們第一個觀察點是,聯準會的前瞻指引與官員談話,是否明示或暗示利率峰值已到。再來,不升息也不代表要降息,他可以維持高利率,直到通膨回落或經濟衰退再動手降息。觀察附圖,2000年與2008年就是走這樣的模式,當聯準會真的開始降息前,都維持一段時間的高利率,然後就是市場崩盤,在這過程中,我們須緊盯債券市場的違約率,若違約率快速攀高,就表示金融市場的未爆彈正在成形,如同2008年次貸風暴。歷史不會一成不變,但總是驚人的相似。
若非投資等級債或新興市場債的利率快速攀高,也就是因為信用評等差距所帶來的利差開始放大,代表市場開始只相信優等生,對於違約率較高的企業債券持保守態度,那麼對於這些企業來說,將起到一個緊縮的效果。
最後,是股市的反應。如同2000年與2008年,剛好都是總統大選年。近期筆者發現台指期貨的近遠月合約已由逆價差轉成正價差,這是一個相當反常的現象,以往台指期和個股期貨因為放空成本的轉嫁,遠月合約通常較現貨和近月合約價格低,當情況反轉時,投資人要特別小心這樣的領先指標是否預告股市的大幅拉回,若再搭配外資今年由買轉賣,和AI狂潮帶來的紅利是否真能實現?明年初台灣總統大選結束後,若股市呈現價量背離或高檔出貨的樣態,就須特別留意股市的風險。股市的風險若成真,對於債市來說就是真正的投資機會浮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