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來的股王,會不會是來自海峽彼岸的巨型企業?因為中國有上千家荷包滿滿的企業,亟欲尋求掛牌機會。在本地股市無法支應、中央政策限制的前提下,自然要尋找新的出海口。一個簡單數字邏輯是,就算大陸滬深股市一年開放50至70家公司掛牌,10年下來,也僅能夠開放500到700家,但這遠遠滿足不了實際需求。「中國有6成以上的企業,現在都想掛牌!」寶來金融集團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黃齊元認為,如何跟美國、香港、新加坡股市競爭,吸納更多的陸企來台上市,將是台股走向區域金融中心的前哨戰。中國打工皇帝、新華都集團總裁唐駿說,如果台灣資本市場完全開放後,會有幾十家甚至幾百家內地企業,想要到台灣掛牌。黃齊元強調,跟香港或美國掛牌比起來,台股掛牌成本低,非常適合高科技與快速成長型陸企,政府應該要把這些好處大聲嚷嚷出來,並且盡速解決兩岸資金往來的技術性問題。證交所董事長薛琦日前即指出,如果主管機關許可,推動大陸企業來台發行TDR,將是台股下一階段發展目標。「我預期只要2到3年,還可以更快!」黃齊元說,TDR是第一階段,將來陸企正式到台灣掛牌,確實是可預見的事實。
#@1@#事實上,對於中國各省快速茁壯的大小企業來說,一個最起碼的客觀成長標準就是:是否掛牌上市?「大家都非常想要掛牌!」曾經推動盛大成功上市、一夕賺進千億身價的唐駿說,他每次到全國各省去參訪、見朋友時,他們最關心也最常問他的問題,就是上市事宜。上海A股與美國NASDAQ,一直是多數陸企的共同選擇,但目前都有問題存在。一家公司想在上海A股掛牌,要面對的是侷限性高、充斥關係、不確定性高,這就讓很多企業打了退堂鼓。因此很多陸企崇尚NASDAQ等海外股市,尤其是科技公司。但如果到美國掛牌,不論公司架構、會計體制,甚至是最簡單的英文對話,都讓很多內地執行長、財務長,只能望洋興嘆。唐駿認為,在台灣,語言、文化都相通,在金融政策陸續開放、大陸企業進入台灣平台後,慢慢就可以融入台灣的資本市場,開始順利運作,「這個語言文化的基礎,實在很重要,因為大家都是中國人,真的比較容易融入!」
#@1@#「一直以來,大陸把大門、大窗都打開了,台灣卻只開了小門縫!」攜程網共同創辦人暨首席執行官范敏比喻,台灣對大陸資金來台不放手,是一種「不對等的開放關係」,「大陸都不怕美國人的錢了,台灣還怕大陸人的錢!」范敏建議,台灣資本市場未來可以把餅做大,可行性很高、可能性很多。的確,在ECFA與MOU勢不可擋的前提下,台灣資本市場確實必須加速與大陸融合。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強調,台灣和大陸的經濟互補性特別強,台灣政府應該提供更方便的投資環境,小的來說,就是直飛的班機和城市再多增加一些。中芯國際創辦人、前執行長張汝京強調,現在很多台商積極到上海A股掛牌,CDR(China Depositary Receipt,中國存託憑證)、TDR也都會很熱,對於兩邊股市環境來說,將形成一種「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親密關係。有關資本市場的技術細節,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兼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指出,只要民眾資金匯出都要登記,政府每天仍能準確掌握外資進出股市總量,就很難達到完全開放的願景。他認為這些管制應該要盡早開放。
#@1@#另外,愈來愈多的陸企,配合走出國門的政策,全力拓展海外市場。舉例來說,如果陸企要經營歐洲,或是併購歐洲企業,這時候如果股票原本就在英國倫敦掛牌的話,不僅能見度、接受度大增,用英鎊計算的股票,更能成為留住外國人才,或者順利進行交叉持股等財務手段。「我們走出去的策略,腳步要更快一點!」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張偉說,過去5年間,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每年增長速度高達60%,但從總體上來看,中國境外投資占國際總量仍不到1%的比例,未來3、4年包括進軍台灣,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期待。對陸企來說,如果只在大陸發行人民幣計價的A股,由於人民幣尚未能完全流通,外國投資人也不能完全自由投資A股,對於積極「走出去」的陸企來說,確實不方便。陸企積極走出去,台股張開雙手擁抱,這樣的順勢之舉,看來未來2、3年,受關注程度一定愈來愈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