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1997年11月的白木屋,經過12年一步一腳印的經營,目前已經擁有超過30家連鎖門市據點,2008年時更成立品牌文化館,見證白木屋的品牌與發展已經跨入新的里程,象徵品牌的光芒在未來將持續發光發熱。而這一手推動白木屋從無到有的過程,創辦人也是董事長簡菱臻功不可沒,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去(2009)年完成學業返國的兒子陳威蓁,在加入白木屋後,也為白木屋帶來新的創意及能量,正將白木屋推向新的舞台。一進入白木屋位於桃園楊梅的總部,與一般企業不一樣的是,進入屋內後換上拖鞋,完全感受不到企業嚴肅的氣氛,反而是一種家的感覺。簡菱臻說,「我就是要營造出家的感覺」,即使在辦公室內,從陳設來看,也沒有一般辦公室小區塊的隔板擁擠感,放眼望去看到的是沙發、明亮溫馨的光線及寬敞的走道。
#@1@#簡菱臻表示:「愛、幸福、家」是她追求的理念,把辦公室當成自己的家,因此也自然的把陳設布置成家的感覺。另外,由於白木屋的技術主要來自於日本,白木屋的企業精神中也秉持著倫理與細緻,這樣的精神自然而然也散發在每天生活的主要場所中。在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12年中,白木屋先後獲得第18屆「國家品質獎」、第3屆「台灣企業獎」、13屆「國家磐石獎」等殊榮,也通過經濟部優良服務GSP認證及ISO22000、ISO9001、HACCP認證等,成為成功的企業典範,也讓白木屋成為台灣糕餅市場中知名的品牌。目前白木屋已經站穩在台灣市場的步伐,但是隨著網路世代的成熟與普及,中國市場的興起,也成為接下來思索的方向,如何將白木屋的高品質推向殺價或低價訴求的網路購物環境,中國這條路一定要走,只是怎麼走才能走得穩健、走出白木屋的精神。
#@1@#71年次的陳威蓁,去年完成日本早稻田MBA學位學成歸國,簡菱臻並非刻意安排陳威蓁進入白木屋的布局下,陳威蓁只是看到媽媽很辛苦,抱持著希望為媽媽分憂解勞的單純想法下進入白木屋,但是簡菱臻說:「兒子未必會接班,要讓對的人來做對的事。」不過,陳威蓁的加入似乎是冥冥中安排好的事,在美國完成大學學業後再赴日本深造,讓陳威蓁身上流著西化日本人的血液,同時具備日本及美式風格的創新思想,在加入白木屋後,一邊從頭開始學習從未接觸過的糕餅產業,一方面也貢獻自己的管理學識。在網路環境成長,熟悉網路文化環境的陳威蓁也開始為白木屋在網路的發展發想規劃未來的藍圖。30歲前是室內設計師的簡菱臻,具有開放、不約束及勇於創造的人生理念,套用在工作上,簡菱臻從來沒有告訴陳威蓁要怎麼做事,給的是在一定的標準及範圍內,不限制怎麼做事。不僅是對陳威蓁的教育是這樣,簡菱臻對員工及企業也是如此,她希望用個人的生命融入白木屋,帶著同仁抓著生命一起去創造生命,她認為生命就是要不斷的創造,要能生生不息,同時做到君子務本及務實樂觀。在陳威蓁及同仁的努力下,今年白木屋將開始正式推出新的次品牌-伴小食(Half Hour),主要就是鎖定網路這塊新興市場,雖然知道網路環境大多是要低價的商品,但是白木屋訴求品質第一的情況下,絕對不會走低價。陳威蓁說:「要做低價,別人可以做更低」,因此在價格設定上會走中上的價位,絕對不會流於價格戰。陳威蓁目前擔任總經理室主任一職,從管理基層做起,在白木屋的企業傳承已經展開。
#@1@#30多歲白手起家一手打造白木屋的簡菱臻,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辛苦,可以說占用了一天24小時絕大多數的時間,並沒有太多的時間與陳威蓁相處,簡菱臻打趣的說:「我花99%的力量去教別人的孩子,所以兒子只分到1%的力量。」但是可以發現,母子兩人的互動非常微妙,似乎早就培養了深厚的默契,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可以看出兩個人親密的互動。陳威蓁說:「我跟媽媽無話不說,我被女朋友打巴掌、失戀、出車禍??都會跟媽媽說。」事實上,兩個人的默契早在陳威蓁幼稚園時期就開始養成了,簡菱臻常常帶著陳威蓁到書局看書,默默中就培養出母子間親密的關係。現在,母子倆也經常一起去看電影、逛誠品及百貨公司。簡菱臻說:「我教小孩只有一個觀念,就是要培養他正確的價值觀。」自己平常生活的態度就是給小孩最好的教導,一直抱持著覺察力及觀察力,並專注、尊重及真誠的對待人,這些都無形的傳承給陳威蓁。就像簡菱臻把兒子送到美國及日本讀書,她說:「這兩個地方的文化截然不同,陳威蓁如何在美國這樣的一個喜樂世界,與日本有很大反差的環境中,找出生命中正確的對待,要能察覺到差異,並為自己設下一個正確的態度。」簡菱臻回憶說陳威蓁小時候被同學選為衛生股長,陳威蓁抱怨說這是吃虧的工作,簡菱臻告訴他,能為別人服務,是最好的學習機會,「我們寧願吃明虧,也不要吃暗虧。」簡菱臻就是在生活中不斷地給陳威蓁正確的價值觀,就像簡菱臻跟前夫選擇離婚,其間一定有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簡菱臻從來不會在陳威蓁面前說他父親的不是,她一直告訴陳威蓁「父親很愛你」,一個有愛的環境很重要。
#@1@#在學習上,簡菱臻告訴陳威蓁要有「知識、常識及膽識」這3個精神,要有知識就要不斷的學習,即使是菜市場賣菜的阿婆都是學習的對象;要有常識也就是要有見識,把眼睛看的、耳朵聽的、鼻子聞的、舌頭嚐的、身體接觸到的、頭腦想的反求諸己,再說給別人聽,化成語言傳遞出去。「白木屋」這個早在簡菱臻是室內設計師時就使用的名稱,20多年前她手上的設計案以千萬元等級起跳,可以說是名噪一時,但是後來因為太過於操勞,身體健康亮起紅燈,38歲時出現失憶、夢遊、狂吃東西、發胖等問題,頭腦的思緒也變遲鈍,但是又顧及公司有800多個師傅大大小小都要生活,如果驟然結束將影響很多家庭的生計,所以在進入糕餅領域時,當時是設計案與糕餅業同時進行,用2年的時間慢慢轉移,用最周全的方法來處理事情。談到品牌,簡菱臻說從設計師的角度看品牌,與別人不一樣,她的角度是把學習做自己當成目標,企業要經營得有價值,過程中不斷地檢視還有什麼欠缺沒做好的,就像是「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核心的精神與心靈資產要留在品牌裡面。或者用數字來說明,簡菱臻說:「白木屋累積投資了16~17億元,只是為了做一個年營收5億元的企業嗎?想一想就知道了。」
#@1@#對於白木屋品牌的創意,簡菱臻說:「要做only one(獨一無二),而不是number one(第一)」,簡菱臻解釋,做到number one不代表有內涵,這是長期累積的結果,好比「平時深山練劍」一樣,功夫要下得深,因為「只有鑽石可以切割鑽石」,挑戰自己是最難的。不斷地自我提升及榮譽心是關鍵,不要把失敗當成壓力,也要注意不要被絆倒第二次。此外,簡菱臻以「商業美術」來說明產品的創意,她指出顧客都懂得欣賞,這與欣賞純美術不同,人有自然的感知能力,會分辨什麼是好看的,所以產品好不好看顧客自然會懂,簡菱臻說:「有品質的人是會創造感覺的。」目前白木屋在日本也設有研發中心,平均每年投入1500萬元研發經費,同時投入1000萬元用在員工教育訓練,這都是為企業可長可久的未來鋪路,簡菱臻也說:「致勝之道就是能看到未來。」未來,除了在台灣推出第二品牌,走年輕化與網路化,白木屋也積極布局中國市場,準備由江浙切入,並推出第三品牌,屬性定在法國風。未來的布局在全體員工(家人)及簡菱臻與陳威蓁母子共同攜手下,必能齊心齊力,為企業長遠的傳承寫下可學習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