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世代社會來臨,工業化、科技化讓人們的生活發展出多元的社會型態,食物在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卻又密不可分,也因科技的進步發展出許多多變的新興食物,如此多元化的食物卻也伴隨著食安問題危機的日益增加。為落實食材源頭管理,目前已有「產銷履歷」驗證制度與標章,為民眾食品安全把關。然而,如果我們對於吃到肚子裡的食物都這般的重視,那麼花費大半輩子心血所購入的房子,又豈能輕忽呢?
近年來大部分消費者已經有交屋前先驗屋的觀念,越來越多消費者在購屋時除了關心建案地段、建築外觀等,開始注意所購買建案的施工品質,不過透過驗屋檢驗卻不容易能檢驗到建築結構體施工品質的部分,居住在地震帶台灣的我們,建築安全品質更需要透明化。
目前建築大多仍以傳統施工方式來建造,而傳統施工工法蓋的建築,為什麼大家會比較擔心其建築安全沒有保障?因為傳統鋼筋施作是將鋼筋一根一根剪斷,再將剪斷的鋼筋一根一根綁鐵線綁成柱與梁,在這過程中要綁緊、鉤緊並不容易,尤其傳統的蓋房子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從現今建築工地可以發現,大多數營造業技術人員年齡已偏高,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從事營造技術工作,導致工人越來越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日益嚴重,蓋一棟房子的時間也日益增加。面對目前國內情況,營建產業要兼顧人力、成本、品質等確實不容易,實際工地在執行施作上也不容易完整重視整體的施工品質,水泥灌漿後我們也看不到建築內部的實際狀況,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對於建築的施工安全品質常持保留態度。
改用工業化、系統化施工方式
一般大多認為只要鋼筋數量夠,沒有偷料,應該就可以符合結構安全標準。事實上不盡然,因為每一根鋼筋的位置、彎鉤、搭接長度位置等,都和其能發揮的強度及安全性息息相關,不是有放就好,若放錯位置,其所能發揮的強度有可能一半都不到,這些都是很重要影響建築結構體是否安全的關鍵。
台灣因為地理因素的關係,民眾對於建築的結構安全施工品質及防裂防漏水性能議題特別關注,正因如此,建築在建造時,若能將工地不易施工或工人容易做錯的地方,從源頭就改用工業化、系統化的施工方式,工人只需在工地將工廠生產的組件化配件做最簡單組裝,並鼓勵將安全品質透明化呈現給消費者,不僅讓施工過程更快速,品質更確保、耐震強度更提升,亦更能確保建造的房屋更安全穩固,讓消費者更安心放心有保障。
目前建築業最大力推動的兩件事情就是社會住宅及危老都更重建,在缺工缺料的情況、大量興建新住宅的同時,應採用更好、更創新的工法來蓋更安全、好品質的新建築,改善傳統施工方式蓋的建築,避免在地震來時還要時時擔心害怕建築倒塌所產生的恐慌,甚至過三、四十年後可能又要再進行一次危老都更重建。
隨著新技術、新工法的研發與生產技術轉型,建築的興建應陸續朝向工業化、系統化方式,從源頭就把建築蓋好,並將「建築安全品質透明化」呈現給社會大眾檢視,不僅可以降低驗屋出現的缺失,這樣的房子還可以傳承百年,讓消費者能夠真正的「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