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全球颳起了一種新生活形態的風潮──「慢活」,大家開始倡導慢食、慢工、慢動、慢療、慢性等等「慢」概念,一改過去忙碌快速的腳步,放慢速度停下來思考自我人生的意義,也重新審視周遭生活的一切。
這個概念固然很好,可以讓人重新反思與自己切身有關的議題,但另一方面,「慢活」的流行卻讓「快活」成為一種罪惡,許多與「快速」有關的成語開始被人提起,像是「欲速則不達」、「揠苗助長」,速度好像突然變成一種負面的詞彙,效率也成為挫傷美好生活的殺手,但真的如此嗎?
其實,「慢活」的概念還是需要建構在職場上的「快活」。也就是說,必須得在職場上用更快速的方式工作、處理事情、達到效率,才有機會賺取足夠的時間與金錢,也才能在未來過「慢活」的日子。
每次我到大學裡做生涯規劃的講座時,總是聽到許多學生說:「以後進入社會,我可不希望工作把我的生活給佔滿了。」而有些剛進社會的人來找我談職涯規劃時,也常提到:「老師,你教教我怎樣才能換到一個不要讓生活這麼緊張的工作。」這些話,我發覺其實是有些年輕人不想努力的藉口。
在「慢活」這種凡事慢慢來的生活風潮之下,年輕人學會了怎樣享受日子,也把work and life balance(工作與生活平衡)當成自己的座右銘。其實,平衡生活與工作的心態並非錯誤,但許多人卻把「慢活」這個名詞當成工作上的藉口,一旦碰到職場的壓力就要辭職,喊著要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但是說穿了,這些常把「慢活」掛在嘴邊的人,其實只是要為自己在職場上找一個不想進步的理由罷了。
我有一位大學同學畢業後,進入一家知名媒體從行銷企畫開始做起,三年後,他跳槽到國內一家排名前五十大的企業裡工作,當時同學都很看好這人的未來發展,突然有一天,他告訴我們他厭倦了台北忙亂的步調,要搬到花蓮沉潛一年,在沒有和任何人商量的情況下,他大膽地做了這個決定,一年後他回來了,但卻像變了一個人。
他接下來的每一份工作都不超過半年,每次碰到老闆要他出差、加班,他就開始醞釀提辭呈,每一份工作的間隔也愈來愈長,這代表他愈來愈難找到工作。於是,他在不同性質的工作中漂泊,薪水也比以前的工作少了三成,且因為沒有穩定的工作,加上身家並不豐厚,不但多年的女友離他而去,爸媽也對他搖頭嘆氣,但他還是堅持用自己的速度過生活,他最常跟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我還在思考我想要的生活是怎樣的。」
知名作家王文華幾年前放棄了優渥的薪水與頭銜,成為專職作家,開始寫文章談論慢活的藝術,甚至做起了社會企業的工作,在他的文章中,看到他為自己重新找出工作意義的脈絡,並且在全球各個城市間遊走,尋找各種靈感。
這種生活非常美好,也讓人羨慕,但許多人卻忘記王文華曾經在華爾街工作了許久,更在知名的跨國企業坐上頂尖的管理位置,他一年的工作經歷等同於一般職場人五年的資歷,更重要的是,他拋棄了一般價值的工作後,並非每天只是在家慢活,而是非常努力寫作出書,讓他的生活方式被讀者看到。所以,由他來談慢活非常有說服力,因為他懂得先在職場上快活,讓別人看到表現後,才有資格用自己的步調過想過的日子。
從這些例子來看,在職場上要學習的其實是快活,而非慢活。職場上若是慢活,就難以發揮自己的極致能力,老闆也不容易看到你的表現,但若懂得在職場上快快生活的職場人,就能全心全力地投入工作,用最短的時間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才有籌碼在未來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這也就是說:現在用時間上的快速,來換取未來慢活的日子。
因此,能有資格在職場中高喊慢活的人,其實只有CEO、老闆之流的人,除非是已經達到財務自由,工作對其而言只是使命,甚至只是影響更多人的一種方式的人,在職場上才能夠以慢活的方式工作。但如果還沒有擁有這樣的條件的職場人,只是身為一般上班族,那麼就千萬不要把慢活當作職場準則,因為在職場上的慢活只會阻礙進步,變成落後別人的最大藉口。
真希望一出社會
就知道的職場潛規則
作者:崔慈芬
出版:高寶書版
日期:2010年5月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工作,但總是有些人可以輕鬆得意、升官發財;有些人卻老是覺得懷才不遇,有志難伸;當然還有些人做了一輩子,還是一事無成。
職場問題說穿了,就是一場諜對諜的遊戲,如何巧妙察言觀色、放軟身段,學問多多。本書輔以貼近你我的生動案例來說明職場潛規則的重要性,讓你可以在短時間內成為老闆眼中的紅人,長官面前的能人,同事身邊的好人。
聰明好命女
作者:咖啡貓女
出版:金塊文化
日期:2010年2月
女人,要獨立,要活得多姿多彩,就不能失去自己。一個女人,首先是一個獨立意義上的人,性別只是一個附加的特徵。而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就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價值。
美麗和自信是一個女人的原始資本,也許你自身並不漂亮,但一定要讓自己美麗;也許上天並沒有賦予你太多的優雅,你也一定要努力培養自己的獨特氣質。同時,面對大千世界的各種誘惑,不要忘記,別迷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