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簽訂加上基本面轉強,金融股從籌碼面解析,短線預期再有上漲1倍的機會。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訂後,台灣資本市場的結構也快速產生化學變化,資金挪移速度超乎想像,儘管電子業第3季進入旺季,卻無法成為進駐標的,交易比重節節下滑,反而是攸關兩岸人流、物流與金流卻成為多頭主力部隊,尤其若以金融總市值比重與法人現今持股比重來看,短線金融股有再漲1倍的大機會。
本土法人開始點火
金融股從年初以來飽受壓抑,1~6月成交比重維持在10%,最多也僅達15%,但若以金融股總市值占整體達20%,也就是說,類股成交量應該達到20%才算是結構較為健康的發展,大盤指數也比較有機會突破前波高點。
當然欲推升金融股成交量放大,若無3大法人當領頭羊,一般散戶很難有此力道,觀察目前3大法人持有金融股比重,仍以外資較高平均在25%,標的大都以大型權值股為主,策略上應該是防禦性布局,反觀投信與自營商現今持股比重不到3%,因此若成交量短線放大至20%,也就是1倍以上時,投信與自營商持股比重勢必也將由3%增加至6%,短線金融股就會有再漲1倍的機會。
上述這個情形就在ECFA簽訂後,7月開始第1個星期一(5日)交易日就已經發生,金融股成交比重盤中甚至高達26%,成為盤面最亮眼的族群,且可以知道一定是本土法人點火造成,因為星期一外資操盤手多數是開會,商討一周布局戰略,進場買賣標的的金額不高,顯然當天點火者應是投信與自營商。
股價推升除籌碼面外,當然產業趨勢與基本面也都是很重要的配套利多,否則依舊難以成為市場資金關愛的標的。此次ECFA簽訂後,銀行業可說是最大的受益者,壽險與證券業較無太大明顯進展,尤其銀行業爭取到在中國大陸設立滿1年且獲利,即可先行承作台資企業人民幣業務,預期效益將在明(2011)年第1季即可初步發酵。
泛官股行庫換人 準備西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3家泛官股行庫包括第一金(2891)、兆豐金(2886)與華南金(2880)等,就在ECFA簽訂後隔幾天,董座紛紛換人,外界解讀2008年7月馬政府上任後第一波官股行庫董座人選,取代前朝阿扁時代人物,著眼於內部治理為首要任務,此次再度調整高層人事,將放眼於兩岸大中華區金融發展為考量。
其次,就策略面來分析,係為大舉西進預做準備,第一金控新任董事長蔡慶年原為台灣期交所董事長,他強調,第一銀行上海分行設立後滿1年即會獲利,接下來更著重布局成都、重慶或渤海灣等地,爭取ECFA下個階段協商可提高參股陸銀比重,第一金將可望拿下3成以上的陸銀股份。
而華南金董事長王榮周則指出,上任後的首要之務是布局大陸,若選擇參股、且兩岸政策鬆綁,將以併購當地小型銀行為主。顯然馬政府都賦予官股銀行新董座兩岸大金融市場的新思維與新使命,搶在民營銀行之前布局大陸,尤其官股行庫具有優於民營業者發球權,無怪乎官股行庫近來股價表現強強滾。
另外,就是綠色通道的新讓利說,銀行業可以針對中國大陸中西部與東北地區,快速申請設立分行的速度與不限家數,目前這些地區也是台資企業快速挪移的區域,且中國一線銀行業在這些地方的布點尚不是那麼飽和,台資銀行切入市場的商機較沿海一線城市來得大,這也是銀行業被視為是後ECFA時期,最具投資布局潛力的類股主要原因了。
儘管ECFA簽訂效益最快也要至明年才會顯現出來,不過,股價買在未來性,尤其現正處於上下半年交界點,台灣金融業的基本面已從金融風暴與南歐債信事件脫離,不管在呆帳覆蓋率已從先前75~80%,提高至100%以上,央行日前無預警升息半碼,市場預期只是下半年一連串升息措施的開端,那麼對金融業而言,不管是壽險業利差損壓力可望縮小,銀行業的淨利差也會提升,對其全年獲利有很大幫助,除有ECFA加持,再加上基本面轉強,金融股沒有不漲的理由。
目前大盤股價淨值比約2.02倍,電子股已經達2.4倍,來到對應大盤指數8395點相對高點位置,但金融股僅1.31倍,因此綜觀上述,ECFA加上升息等利多齊發態勢下,金融股欲小不易。本期《理財周刊》特別專訪彰銀總經理林維樑以及多位專家,解析後ECFA來臨,金融業的春天似乎也將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