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13日,美國國際集團(AIG)為回救飽受金融海嘯衝擊的母公司,公開標售在台灣的金雞母,南山人壽97.5%的股權;在一場激烈競標之後,名不見經傳的外資公司中策博智集團以700億元得標。但自得標起,就掀起一場宛如夢魘的攻防戰。贏得標案的香港中策公司只是一個小型電池業公司,卻透過私募取得如此龐大的資金,而出資股東的身分則備受質疑與中資有所牽連,觸及當今在野人士最敏感的神經,金管會也屢次查詢,致使中策博智集團頻頻更換股東,到審查案於8月底駁回為止,總共更換逾30人。這一場超過300日的攻防,在前任金管會主委陳(請造字:兩點水的沖)確立5大審查原則之後,方向終獲釐清。這5大原則集中在3個方向:買方承諾保障員工與保戶權益、具備專業能力與長期經營決心,以及資金不虞匱乏而且來源合法。前二者特別重要,因為事關3萬7千名員工與400萬保戶的利益,這兩個群體不但為數眾多,而且是無端捲入風波之中,如果無人聞問,不免在金融巨擘攘臂爭利的過程中無辜受害。果然,在審查到了最最關鍵的時刻,AIG的執行長來台期間爆出他聲稱審查案不過即「裁員2萬5千人」的恐嚇。其實,美國的賣家與香港的買家所圖不過是些錢財而已,跟這數萬員工與400萬保戶相比,孰輕孰重,不言可喻。因此,若傳言屬實,AIG的表現讓他成為最大輸家,最後懷抱巨資回救美國瘡疤,仍將留下醜惡的形象。但在這眾多員工及保戶之外,整個台灣及我們的政府也不能置身事外。因為外資來台投資,乃是目前台灣經濟要由衰轉盛的關鍵要素,而外資自先進國家投入陌生的環境,最忌諱的就是遊戲規則不明,乃至公權力刻意操弄,顛倒黑白。這樣的案例在落後國家屢見不鮮,我們自身也有過不堪的故事。如當初環球影城打算來台設遊樂園,主管機關推託敷衍,令其失望而去,卻令國內財團予取予求,攘臂奪去此一可能令台灣觀光旅遊業改觀的機會。如今金管會在徹查中策博智集團資金來源無虞之後,根據其長期經營的承諾及有能力因應增資需求兩大原則,判定其申請程序有所違背,而駁回股權交易案。如果這兩項判定都周延而無瑕,本案即能為外人來台投資樹立一個原則明確、執行有效的典範,對於招徠外資大有助益。但若判決本身站不住腳,在訴願中敗訴,成為國際輿論所撻伐,則不僅政府威信蒙塵,而且國際招商將大受打擊。前者當然為眾所期盼,但也不能不做最壞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