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有一句廣告詞說,我是當了爸爸之後,才學做爸爸的。這句話引起很多共鳴,因為,它道出多數人的心聲。在當時的社會,誰不是「當了媽媽之後,才學當媽媽?」同理可證,我們不也是「有了錢財之後,才開始學理財?」然而,相信現代許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儘早學理財,而且最好和「學英文」一樣,越早越好。英文可以從出生或幼稚園或小學開始教,可是,理財呢?有些父母可能會「給小孩零用錢,然後教他們存起來」。媒體也常報導,教人如何「存第一桶金」。其實,大多數人在進入社會之前(打工除外),對於自己帳戶裡所存的零用錢或壓歲錢並沒有很深刻的感覺。更何況,有些父母可能保管存摺和印鑑,兒女只是看得到、聽得到,卻「理」不到。那麼,在小孩還小的時候,可以教他們什麼呢?我個人覺得,既然他們還不會賺錢,何不先教他們如何「花錢」?學會「不亂花錢」或「聰明消費」是存錢的第一步。我有一位同事,她教自己兩個幼稚園的小孩,如何分辨「需要」和「想要」。乍聽之下,可能連我們大人都分不清何謂「需要」和「想要」。但其實很簡單,只要輸入「小小理財達人」關鍵字,網站上就會有卡通人物以很簡單、易懂的圖片,讓小朋友分辨「需要」和「想要」。例如:麵包、衣服、房子是「需要」,沒有這些東西,我們就無法活下去;玩具、吉他、籃球雖然是很「想要」的東西,但少了它們,我們仍然可以活下去。現在,只要他們出去逛街,就會在櫥窗外評頭論足哪些是「需要」,哪些「想要」,寓教於樂,非常有趣。其次是記帳。我給女兒的零用錢額度是跟她討論過的,包括和不包括哪些項目。一個禮拜給一次或一個月給一次,由她決定。我轉送她一個簡單的記帳本把自己買的東西、價錢和時間點寫下來。由於她希望一個禮拜領一次零用錢,我就每個禮拜天晚上給。有時候我在周間想起好像忘了給零用錢,她會說,不用擔心,我有記錄。等她上國中時,我轉寄一個簡單的電子記帳本給她,教她在不同項目輸入金額後,電腦就會自動加總。這個神奇的軟體,讓記帳這件事變得更有趣,同時讓她順便學到其它功能。有人說,父母是孩子的理財啟蒙師。可是,現在的父母經濟上大都比我們上一代寬裕,因此,很多時候,反而忽略這些基本功。想想,如果我們自己是衝動型的消費者,那又如何期望兒女能抵抗外界各式的誘惑,把錢存起來呢?如果不在他們小的時候養成智慧花錢的習慣,長大後賺再多錢,都可能浪費掉了。教兒女存錢,錢在銀行不一定會生太多利息。教他們投資,投資有賺有賠。但學會「花錢」的原則和「記帳」的習慣,卻是他們一生可以帶著走的能力。我們年輕的時候可能沒有機會學理財,現在正好可以趁機會和兒女一起教學相長。廖麗雪現任:花旗(台灣)銀行公共事務中心負責人學歷: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經歷:曾任美國銀行等外商銀行公關部門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