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時代的進步,七、八年級生通常沒經歷過生活艱苦的年代,很多家長擔心他們長大後吃不了苦又不懂得珍惜父母辛苦累積的財富。我個人很反對大人們隨口說現代的小孩是草莓族、豆腐族,其實每一個年代都有這樣的族人,如果這個年代這樣的人數多一些,難道不是我們身為父母放不開手的結果?從小隨機教導孩子們「金錢」的意義是很重要的。一樣的一塊錢,在都市和鄉下的價值不同,在台灣和非洲的意義也不同。現在的父母常有機會帶小孩出國,在出國之前,可以讓他們先做一些幣別、幣值方面的功課,再了解一下當地的生活水平,或是帶著他們分析換匯、旅行支票和信用卡之間的差異,這些對小孩子而言都是很有趣的學習(前提當然是父母親要有耐心)。父母親也可以適時讓兒女了解,工作與薪資報酬之間的對應關係。有付出不一定有所得。例如,農夫或漁民都要靠天氣吃飯,天災或人禍都會影響他們的收入。父母親的辛勞要讓小孩看得見,不要什麼事都說:「你不用擔心(或過問),爸爸媽媽來想辦法」。小孩子雖然還不會賺錢,但對於衣食無慮這件事要常懷感恩之心。「未雨綢繆」就是理財教育的開端。在2009年的花旗聯合勸募活動上,一位3歲的最小捐款人由父母抱著出席記者會。他的母親表示,由於家裡生活無虞,弟弟出生後,占有慾強,甚至還有點「鴨霸」。她與丈夫年年以他及哥哥的名義捐款,並趁此機會教育兩個孩子捐款背後愛的故事,現在弟弟已漸漸學會「分享」,而哥哥也能體會父母的用心,還提議要把零用錢分享給沒有錢唸書的小朋友。我朋友的小孩跟著父母親認養國外貧窮的小孩,並藉此認識那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及生活環境等等。他收到受助小孩的相片時會說:「我的小孩長得好可愛喔!我的小孩又長高了。」我問他說,「你認養這個小孩的感想是什麼?」他說,「我花錢的時候會更謹慎,想把錢省下來幫助他受教育、平安長大。「他平安長大了,然後呢?」「然後他就可以照顧家人,讓他的下一代脫離貧窮。」他很認真地回答。如果我們的下一代都有這樣的價值觀,未來我們社會上就會有許許多多懂得以愛心理財的「菊嬤」,我們也不必擔心他們會好吃懶做、輕易揮霍。這樣的故事是不是比「富豪的慈善晚宴」更令人動容呢?廖麗雪現職:花旗(台灣)銀行公共事務中心負責人學歷: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經歷:曾任美國銀行等外商銀行公關部門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