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為當前中國政府積極培植的戰略產業,目前補貼對象以電動公車為主,法規標準以及周邊配套陸續出爐,目標2015年普及至私人轎客車。中國「十二五規劃」中將新能源汽車定位為戰略產業,目標新能源車占總體車市的1/10,在中國國務院定調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性,地方政府為了爭取補助預算,無不卯足全力吸引企業設廠投資,台資企業由於技術領先,自然成為對岸地方政府積極招攬對象,提供優惠頻向企業招手。杭州蕭山來台尋求汽車廠、零組件廠進駐,並簽訂蕭山、台灣兩地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備忘錄,杭州臨江工業區副主任倪世英,看好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認為中國汽車市場仍持續成長,隨著政策意圖引導內需消費規模的擴大,且明訂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為戰略產業,臨江工業區提供更多優惠項目全力培植電動車產值。業者看好新能源車 未來可達經濟規模倪世英表示,去(2009)年臨江工業區新能源產值已達25億人民幣,預估今(2010)年全年倍數翻升至50億人民幣,而至2015年將快速增長至1000億人民幣。他強調,今年臨江工業區在電動車的產業群聚更向前邁進,園區內已有電池、機電控制、電機到整車製造廠商,目前全力吸引國際級整車廠進駐,而裕隆(2201)與中國東風汽車集團結盟,東風裕隆納智捷生產基地即設在蕭山。裕隆旗下子公司華創車電為該集團整車與車電研發中心,納智捷設計均是出自華創,華創車電協理蘇聰敏表示,納智捷明(2011)年4月將可望於蕭山生產基地正式量產,初期產量在4萬輛左右,後續將持續擴充產能,產能目標在12~12.5萬輛。蘇聰敏看好蕭山新能源汽車生產,未來將可達規模經濟,屆時將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目前納智捷配套廠商均已前往蕭山生產就近供應,認為蕭山交通運輸便捷,地理位置佳,納智捷將可結合兩岸的雙邊資源,擴展市場,「雖然大陸滿街福斯,但納智捷仍有機會搶攻市占」,初期仍優先導入汽油車,後續隨市場發展,以及周邊配套、法規制定,再轉為純電動車。不僅杭州積極爭取新能源市場,瀋陽也跨入汽車領域,但有趣的是,瀋陽境內沒有任何一家汽車廠,為了爭取新能源汽車大餅,市政府向台灣零組件廠招手,企圖藉由周邊零組件廠的磁吸效應,引來汽車廠設立據點,由此可知,台灣勢必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電動車亮點聚焦 技術仍有困難雖然各家車廠對電動車的規劃喊得震天價響,電池廠由當初的信誓旦旦,到現在均面臨許多技術上的考驗,電動車技術對各家車廠以及電池廠,皆是新的應用層面、技術領域,其中以電池技術所面臨的難題最為複雜,納智捷在電池使用上也仍未定案,認為技術仍有進步空間。雖然多數廠商認為鋰電池將成為主流,但技術中又可區分為鋰鐵電池與鋰錳電池。除了鋰電池外,中環(2323)推出的純電動水陸兩用車,採用鋅空氣與鋅鎳電池混搭技術,電池技術仍呈現百家爭鳴的景況,仍待技術相互競爭,市場展開自然淘汰。中環宣示繼跨足太陽能產業後,公司再切入電動車領域,董事長翁明顯表示,自行研發鋅空氣與鋅鎳電池混搭技術,較目前市場主流鋰電池造價便宜,而且鋅鎳電池在低溫中即可正常充放電,而鋰電池電壓較高,「增加汽車檢驗、維修的危險性」,且鋰電池仍有爆炸疑慮。翁明顯認為,不僅是價格、安全性上鋰電池不如鋅鎳電池,全球鋰元素的含量也是一大問題,「若鋰電池成為主流,全球鋰含量只能生產1千萬輛的磷酸鋰鐵電動車」,蘊藏量不足,將是鋰電池重要致命傷。雖然鋰電池在安全性上遜於鋅空氣與鋅鎳電池,但在效能轉換、動力表現優異,因此,鋰電池電動車的速度以及加速度優於鋅電池。電池技術各有利弊,使得各家廠商各自研發技術規格,電動車規格的制定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中國目標2015年前電動車起飛中國汽車市場在政府補助下迅速崛起,今年1~10月汽車產量為1462.38萬輛,銷量為1467.7萬輛,同步超越去年全年,由於汽車下鄉、汽車購置稅優惠、以舊換新三大補助政策將於年底到期,刺激車市於9月份再次啟動購車潮,預估熱度將一路升溫至年底。中華經濟研究院顧問戴志言指出,中國不僅是在補貼措施上刺激電動車銷量外,相關配套措施的規範標準也陸續出爐,例如充電站的充電規格,區分出快速充電、慢速充電,「十城千輛」示範計畫優先以營業用車輛為主,包含公車、計程車等。中國傾全國之力,讓電動車上路試營運,周邊配套如充電站,由國營企業來投資設立。中國計畫由國家先輔導培植電動車市場的試營,逐步拉高市場規模,再藉此吸引國內外企業共同投資,因此,規劃至2015年電動車應用將由公營車轉入私人用車,而2020年電動車數量將倍數成長。戴志言認為,中國政府為了在2015年私家電動車市占增加,相關補助優惠必須提前釋出,因此推估電動車市的崛起可望提前於2013年展開。中國政府目前補貼政策以巴士為重,6米以上、10米以下的車種,中央、地方政府補貼金額合計達6萬人民幣,而10米以上巴士,補貼額度可達60萬人民幣,促使企業優先推出大型巴士搶食補貼商機。戴志言舉比亞迪為例,比亞迪今年電動車產量為200台,時速可達80~100公里,而目前試用車中累積公里數最長已達4萬公里,效能、電池使用均正常,只是比亞迪對外宣稱電池循環使用次數可達7200次,換算使用年數長達20年,「對這有點懷疑」,仍待時間做驗證。致茂PEM出貨Tesla相較於美國、日本以及中國,均已公布電動車周邊配套法規,但台灣目前仍未制定充電規格的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在標準規範未出爐前,充電站自然無法設立拓展,使得汽車廠只好登陸發展。戴志言表示,隨著電動車新產業的崛起,電資通訊(ICT)需求將興起,他指出,由於電動車充電需要時間,因此,充飽電後汽車需自動提醒駕駛人取車,而該領域便牽涉到ICT資訊,駕駛人可藉由手機簡訊,得知充電完成以及金額,甚至透過手機完成付款。電動車帶動的車載資通訊等後端應用層面,將是相關設備、軟體廠商值得發展的新應用。電動車新領域吸引多家台灣電子廠搶進市場,設備儀器廠致茂(2360)切入電動車領域,自行研發電力控制器(PEM)以及電動車檢測設備,早在2007年即與美國最大電動車廠Tesla Motor合作,搶下PEM代工單,去年出貨約900套,預估今年出貨在950套上下,貢獻營收2億元左右。Tesla今年與Toyota達成共識,將合作攜手研發新款電動車,致茂可望同步受惠,進而帶動明年出貨量。致茂在電動車領域除了PEM代工單外,由於本身為檢測儀器廠,所以目標仍是在檢測設備,包括電池、電控系統,再到整車成體有關電源部分的相關測量儀器。納智捷電動車強調智慧第25屆世界電動車大會9日於深圳圓滿落幕,為當今電動車、新能源汽車領域最具規模、最具影響力的大型展覽會,納智捷首次參展並於會中秀出全車系智慧電動車款。納智捷強調自家品牌車結合科技智慧,對於車資通訊的智慧便利性深以為傲,首款智慧科技電動概念車Neora於大會中登場亮相,採用智慧型電子中控台,更能有效輔助駕駛人行車便利以及安全性。納智捷成功結合台灣研發生產的關鍵零組件,電池、馬達、電控系統等技術,切入全方位電動車的發展領域,完成多人座鋰電池電動車開發,納智捷在純電動車的技術上,已具有世界電動車技術領先地位。順達科結盟台達電搶攻電動車NB電池模組廠順達科(3211)藉由私募國內可轉換公司債,引進台達電(2308)成為合作夥伴,共同攜手合作進軍電動車市場,台達電以8.6億元取得順達科可轉債,若全數轉換成股權,將占順達科10%股權。法人認為,兩家公司結盟效益佳,看好台達電在電池芯的資源,再加上順達科在電池模組的技術,兩家公司合作發展成功的機會大增,雖然順達科發行可轉換公司債,轉換後股本將稀釋未來獲利約1成,但合作結果將有利於未來長遠營運發展,評估合作利多可望於明年發酵,隨著產品推出挹注明年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