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是預防未來不可知的風險保障,需要做足功課,在不景氣的年代,對於家庭保障的保單規劃,如何精打細算,將錢花在刀口上,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大的保障?許多人以為健保是萬能的,因此有恃無恐,事實上,據調查指出,一旦罹患重大疾病,會讓一個家庭的財務陷入癱瘓狀態,主要原因是重大疾病的照護重在出院後,而非住院期間,因此,儘管有健保、終身壽險、醫療險等等,還是不足以提供周全的照護給病人,更何況健保還有諸多不給付項目。不同族群的退休理財觀人生各階段有哪些隱含的風險?財務規劃師(CFP)姜漢中表示,人生各階段必須考量的要件有以下幾點:1.對家庭的責任;2.對於醫療及退休的需求,走得太早就必須用壽險做保障,活得太老就要善用保單做好退休養老規劃,龐大的醫療開支就要依賴醫療保險,殘廢失能沒有收入則要預防意外殘廢失能的規劃。因此,增購新保單時,切記還是先以「基礎保障」為重,因為一般大眾多希望繳交的保費未來可以領回,所以多拿來做儲蓄和投資,投保死亡保障的比例自然偏低。其中壽險的部分,投保人主要多顧慮所繳的保費可否拿回來,因此對於保費可能拿不回來的險種比較卻步,例如會不願為自己的生命投保較高額的意外險保障;這樣的保險觀念,很顯然違背了保險的功能在於保障的精神。以下為人生不同階段對保障的考量點及保額、保費的規劃配置:(一單身族群):保險規劃需求點分析:收入低,風險高(交通、生活方式)推薦商品特色:低保費、高保障舉例:定期壽險、意外險、醫療險、投資型/儲蓄保險、第三人責任險考量點:是否須對家人負責「需不需要奉養父母,要養,壽險額度要增加。」錠嵂保險經紀人公司市場部行銷企劃科主任彭智賢表示,尚未成家買保險是一種責任,是為了對父母親負責,萬一自己發生意外,把重擔留給父母,萬一自己因故受傷,沒有醫療險,又沒有足夠的積蓄,勢必會讓父母負擔沉重的醫藥費。如果更不幸因意外過世,那麼該如何安排父母日後的生活?彭智賢表示,可用「理財金三角」的概念,也就是說,將個人或家庭的收入分成三個部分來作分配:60%支付日常生活花費,包括基本的食、衣、住、行、育、樂、勞健保費、各項生活開銷費用加總;30%可提撥做投資理財,除了累積財富,更能積極靠錢賺錢,增加財富;其餘10%則要做風險管理,俗話說:「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每年提撥年收入10%做好個人及家庭的風險規劃,就像架設一張防護網,不用擔心風險發生時,會拖累到家人,更可保護辛苦累積的資產。另外,消費者在購買保險時通常會碰到下列情況:「投保健康險,必須先購買一張高額壽險主契約,才能附加其他附約型健康險保單,而主約的保額也不能低於一定額度。」建議:增加終身保障型險種 由於收入有限,所以規劃都以定期險為主,從理財角度來看,單身者理財第一步,就是要先做好自我風險規劃,也就是必須開始建立風險管理的觀念,先求無後顧之憂,再求事業上的打拚。如果不幸遇到突發意外,保險可以提供一時之需,否則也會是家人一份安心的資產,因此彭智賢建議先做好個人風險規劃,預算足夠可以再規劃終身壽險,或者假設預算500萬元額度,可以終身200萬元加上定期壽險300萬元。定期險部分,雖然只保障投保期間,但從22歲到42歲是人生黃金期,保障相對重要。因此,彭智賢表示,如果不用奉養父母,壽險相對不是最重要的考量險種,建議增加自己的醫療險及長期看護險。也可善加運用部分保險公司推出的終身壽險中含殘廢扶助保險金給付的險種,雖然保費相對貴一些,一旦發生風險可以解決部分失能問題。另外,騎機車風險性較高,姜漢中建議將壽險的意外險200萬元保額提高到500萬元,保費便宜一半,一年只需500元。姜漢中表示,藝人洪其德及林曉培酒後開車撞死人意外殷鑑不遠,建議加強第三人任意責任險。(二)頂客族(築巢期)族群: 保險規劃需求點分析:由單身變成家,多出配偶及房貸責任推薦商品特色:收入增加,可加強保障額度及內容如防癌險 舉例:終身壽險、意外險、醫療險、防癌險、重大疾病險、第三人責任險考量點:是否須對家人負責需不需要養父母,壽險額度還是要考量,平均壽險保額看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因不生小孩,所以焦點放在退休及未來誰來照顧自己。建議:增加重大疾病險及長期看護險收入變多了,可增加防癌險、重大疾病險,定期壽險改成終身壽險,因責任變重,重大疾病險必備,當做緊急預備金來看,短期支應非醫療的費用。彭智賢表示, 需要奉養父母者,可考慮投保低保費、高保障的定期壽險;若無需奉養父母,規劃保險首重自己的醫療險,除投保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以彌補住院開銷外,也可搭配日額型醫療險,補償因住院期間收入中斷的生活費問題,而日額型醫療險有一年一約及終身型供消費者選擇。此外,建議加保重大疾病險與防癌險,此類高好發率疾病常伴隨高醫療費用負擔,尤其頂客族無子女照顧,若不幸罹癌,醫療照護與費用全落在自己和配偶身上,是不得不重視的議題。最後,長期看護險或含殘廢扶助金理賠的終身壽險也是頂客族可考慮投保的險種,畢竟殘廢往往比死亡更恐怖,對家庭的經濟負擔將難以估算,在無子女照養前提下,此類保險商品將扮演關鍵角色。民眾常會問:「到底要買定期醫療險還是終身醫療險?」因為通常業務員都是告訴保戶:「如果預算夠最好還是選擇終身醫療險,因為定期醫療險保費會隨著年齡加大而成長,所以保費會愈來愈貴。」分析理由為二:(1)終身醫療險是採取「平準化費率」,所以也比採「自然費率(每年或每5年調漲一次)」的定期醫療險划算;(2)終身醫療險是「限期繳費(通常是10、15或20年),終身保障」,因此,要比每年都要繳費,而且繳費終身(例如75或95歲)的定期(一年一約)醫療險要划算。(三)小家庭(滿巢期)族群:保險規劃需求點分析:家庭責任最重,增加子女教育基金責任推薦商品特色:收入最高,保障額度需滿足,身體狀況開始走下坡,加上重大疾病,一定要開始規劃退休金舉例:終身壽險、意外險、醫療險、防癌險、重大疾病險、投資型/儲蓄保險、第三人責任險考量點1:填補家庭保障缺口由於單身時沒有家累,此時的主要訴求都是存錢,妻子的保險多是購買儲蓄險做為退休規劃;先生則因考量到預算,單身時保單規劃以定期醫療及防癌險為主。考量點2:替退休規劃做準備每個人對於財務規劃的需求,會隨著人生階段而有所不同,從年輕單身時想要致富,到結婚生子對家庭負責及早做退休規劃的需求,都會影響保險險種規劃的不同。婚前著重於基本的醫療及意外保障,婚後因妻兒因素,除了增加保障之外,也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基金。此外,在理財目標上,夫妻倆也開始為未來退休生活做準備。以前總說「養兒防老」,但現在社會已經不能再有這種觀念了,為了避免成為孩子的負擔,一定要留一些後路,因此,在充足的保障之外,儲存退休金便成為目前理財的重點。建議1:重在長期看護險做為家人保障由於是家中主要的經濟支柱,建議先將自己的保障補齊,不要將來成為孩子的負擔(醫療費用、重大疾病、長期看護),訴求點是未來不論發生什麼事家中沒有經濟疑慮,以及住院醫療是否可以讓收入不中斷。長期看護險給付重點有身故/全殘保險金、長期看護保險金、長期看護療養金等,一旦達到需要看護程度,立即提供每半年約6~12%或每月不等的理賠金,依嚴重程度,給付不同的保險金。這個族群的客戶普遍關心個人的退休規劃,資產累積之外,也需要做重大疾病方面的考量。建議可以考慮下列幾個要件:一、自己的保障是否足夠?如果現在有任何風險發生,是否可以讓家人生活不虞匱乏?二、自己的退休規劃做好了嗎?退休後的生活費存夠了嗎?三、自己日後的醫療費用準備好了嗎?以前買的終身壽險額度足夠嗎?是否有買重大疾病險或長期看護險?建議2:兒童醫療規劃以意外險為主孩子是父母心中永遠的寶貝,面對幼兒疾病等問題,基本的終身醫療及防癌險是很重要的考量,另外,怕子女輸在起跑點,子女教育基金的準備也是不可或缺。身為子女支柱的父母在幫子女規劃時,也要為自身的保障做足準備,針對小孩的保險規劃,建議順便可以作為每年報稅24000元額度的保費規劃,也可以參考以下幾個要件:1.先幫小孩準備基本的醫療及癌症保障。為了預防疾病發生,事先做好規劃,由於小孩的保險費率通常是最便宜的,所以定期繳費、保障終身的商品最划算。2.對小朋友來說,意外受傷是常有的事,意外險建議保額多一點,據調查顯示,意外事故高居兒童死因第一位,所以意外醫療限額是一定要附加的,因為用到的機率很高。
#@1@#3.建議以投資型保單定期定額的方式作為教育基金。據調查顯示,父母從小孩出生到研究所畢業,至少要準備500萬元的教育基金,所以從小就教導理財觀念,也可以減輕未來負擔。由於小孩還小,投資屬性是穩健偏積極型,且是以存子女教育金為主(中長期),因此搭配富達歐洲基金,是澳幣計價的股票型基金,另外搭配新台幣計價的天達環球策略股票基金,目前投資比例各50%,建議仍須每季或半年檢視及調整一次投資組合及績效。(四)退休期族群: 保險規劃需求點分析:家庭責任已了,重點在醫療及退休推薦商品特色:退休商品要保守,將長壽風險及醫療風險移轉至保險公司舉例:醫療險、防癌險、重大疾病險、年金保險/終身壽險(遺產稅節稅)動機1:為小孩未來生活打拚50歲是人生的中點站,應該好好規劃自身的保障及財產分配,也擔心目前的保險配置是否足夠保障家人,也想幫子女提早準備教育基金,這樣就算退休或沒有工作,也不用擔心子女將來的學費問題,夫妻兩下半輩子的退休生活也不用煩憂。動機2:儲蓄退休金這階段重在退休規劃,因為每種理財工具都有其隱藏風險,先評估經濟狀況,再分散在不同種類的商品。年紀大了,理財目標就是為了退休生活做準備,理財重點以儲存退休金為主,保障則是足夠就好。建議1:以住院醫療險為主年紀漸長,長期勞累身體狀況就會有醫療問題也不想造成小孩負擔,很怕走的太早,要死不活,活的太久,還有房貸壓力,生病過程是筆不小的開銷,健保很多項目不給付。評估現有的防癌險及醫療險是否足夠,以目前的醫療水準,萬一住院想從健保的3~4人病房升等到單人病房,每天大約要自費約4千元,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會生病需要請看護,一旦家中任何一個成員收入終止加上住院期間很長,家中經濟支出該怎麼辦?了解客戶需求後開始重新規劃,因此住院醫療險將是重點。建議2:年金險保全資本彭智賢認為,此族群因年齡與身體狀況問題,多數欲投保之保險商品容易遭保險公司拒保,除非身體狀況尚佳且無特殊病史,建議盡快增加醫療險與重大疾病險保障。若醫療險無法投保,視身體狀況而定,部分壽險及意外險或電視上常刊登的保證保專案型商品,仍然有承保機會,可評估希望預留多少保額給家人或作為自己的喪葬費用。最後,年金險也是一項不錯的選擇,因年金險無壽險保障,所以沒有健康體問題,可做為退休金資產配置工具之一。節省保費三要素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避免對保險產生不切實際的預期,更避免付出更多成本卻買到保障不足的保險,節省保費方法很多,前提是投保前停看聽。徐靜慧提出三大省錢方案:方案一:例如許多保險公司推出家庭式保單優惠專案,因為主約通常保費較貴,因此可以夫妻其中一人投保主約,家庭成員都可以附加在其主約。假設以現年30歲妻子為投保人,保額30萬元,年繳保費大約7380元(如果30歲男性、30萬元保額年繳保費約8640元),妻子運用保險公司的家庭保單規劃,小孩及老公皆可附加在妻子的主約保單,取得相同保障,就不需額外單獨購買一張主約保單。方案二:由於各家保險公司意外險經驗值不同,費率也大不相同,產險意外險都比壽險意外險便宜。例如保額100萬元主約,壽險的意外險單純身故理賠保費約1200~1400元不等,預算有限意外險及意外醫療都買產險比較好。方案三:用投資型保單買壽險當主約,可用比意外險便宜的費率買到主約保障,但缺點是第1年保費要照常繳,第2年開始才適用,可以將保費調整每年年繳3千元或5千元就好,還是可以擁有保險主約的保障,彌補終身壽險的不足,缺點是到50歲時費率就比較高。這概念類似銀行戶頭沒錢時都不要存錢進去,等有錢時再另外把錢存進去,符合投資型保單彈性調整保費的優勢。 不景氣的年代,民眾可趁機規劃保險理財計畫,同時將保單一一檢視,如有保障不足部分,或是新增的家庭規劃,可透過增加附約的方式加強保障內容。民眾應至少每年做一次保單檢視,以免等到需要時才發現買了不合宜的保單,並且需留意各公司或各險種提供的條款及規定,同時詳視保險契約,並與壽險公司或業務員討論,確認自身權益,讓保障更加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