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上游磊晶廠泰谷經營權起波瀾,預期今年泰谷6月董監改選將引發泰谷及晶電、億光兩派人馬角力爭奪經營權。近期市場傳出,泰谷前2大股東中的晶電及億光陣營大事在市場上收購泰谷股權,有意在今(2011)年的董監事改選中扳倒原泰谷人馬,取得泰谷主導權。針對此一風波,晶電和億光方以「誤上賊船」來形容參與認購泰谷私募案,而泰谷則認為引進晶電和億光資金是「引狼入室」。鞏固經營權 公司派引進韓資時間回到3月16日,泰谷公告將引進韓國LED廠首爾半導體(Seoul Semiconductor)以及其旗下封裝廠Seoul Optodevice合資成立新公司,同日稍晚8點多,泰谷又發布公告,獨立董事反對與首爾半導體合資案,而同日2項公告顯示泰谷經營權之爭已然隱約浮出檯面。3月16日泰谷發言人表示,藉由與首爾半導體成立合資公司,其中由泰谷持股49%,首爾半導體持股51%,可確保泰谷產品下游出海口,並可比照晶電與豐晶成立合資公司模式,取得韓廠LED專利保護,有利進軍國際市場。然而,若熟悉台灣LED廠合縱連橫生態及發展歷史者,不難發現泛晶電陣營中3家磊晶廠包括晶電、廣鎵、泰谷,廣鎵早在2年前的陳進財時代,便與首爾半導體成立合資公司,而目前廣鎵經營權改朝換代由晶電主導,泰谷再和首爾半導體合資,在專利布局上似乎顯得畫蛇添足,並無明顯效益。市場人士指出,此舉最明顯效益便是藉由引進外部資金,達到稀釋股權之效,有利原泰谷人馬鞏固經營權。對晶電、億光陣營而言,反對的理由除了股權被稀釋之外,還要擔心競爭對手的韓廠首爾半導體入主卡位泰谷經營權。目前泰谷經營階層持有股權為30%,2年前晶電、億光參與泰谷的私募後,晶電成為最大單一股東,持股比率24%,加上億光的9~10%,雙方持股合計即達約34%,兩派持股比例相當接近。目前泰谷董事會中共有7席董事、3席監察人,晶電擁有1席董事,另與億光共同推舉1位獨立董事,等於泛晶電陣營握有2席。然而據悉,自去(2010)年下半年起,晶電旗下投資公司積極在市場上收購泰谷股權,加計市場上收購來的股權,今年6月股東會前晶電陣營持股很有可能達到40%。以此持股比例來看,今年一旦進行董監改選,晶電陣營可望獲得4席董事,取得過半席次,正式掌握泰谷經營權。據悉原泰谷人馬為鞏固經營權,阻止被晶電併購而尋求外援,還一度找上友達集團旗下LED廠隆達,甚至是前國聯光電(LED磊晶廠被晶電合併)董事長、聯勝光電創辦人黃國欣,最後由韓國首爾半導體出線。但晶電及億光也不甘示弱回擊,連番祭出存證信函公開反對合資案,更反對泰谷提出再進行新一波私募案。日前更緊急替換法人代表,派出法務部門的人出馬緊盯。針對市場傳言,晶電發言人表示,目前尚未規劃泰谷董監事改選時程,晶電將秉持以股東最大權益為考量,並尊重現有團隊決議。改選董監 未依法排入股東會議程泰谷方面則表示,今年有規劃董監事事改選,但具體時程未定,希望安排在今年6月。泰谷進一步表示,將強勢捍衛主導權,反對惡意併購。億光則反擊,泰谷為維持公司派經營權,未依法將今年該改選董監事的議案排入股東會議程,棄股東利益不顧,且泰谷自去年1月至今,聯貸18億元並發行2400萬美元(約7.2億元新台幣)海外可轉換公司債,若再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8000萬美元(約24億元新台幣),則公司負債比將接近50%,增加公司經營風險,為維護權益,億光不排除爭取1席董事,並希望泰谷落實公司治理。法人指出,晶電之所以能成就今日規模,成為台灣第1大也是全球數一數二的LED磊晶廠,即是透過成功併購,快速壯大,2005年分別合併國聯與聯銓,2006年更成功三合一,合併元砷與連勇形成新晶電;去年則是以參與廣鎵私募案,由晶電出身的黃兆年擔任廣鎵總經理,正式入主廣鎵。而晶電先前參與泰谷之私募案,僅花費10億元,若與億光合作拿下泰谷經營權,等於才用10億元便能掌控泰谷現在50台MOCVD機台的產能,比起由內部自行擴產更快更划算。至於若吃下泰谷,晶電是否能順利內部整合成功。據悉,晶電意在設備,不擔心泰谷人才出走問題,LED磊晶製程中最關鍵的人才部分,對晶電更不成問題。由於LED晶粒最重要的技術段在磊晶,有了MOCVD機台,磊晶工程師對於產品良率以及產出規模具有重大影響。但經歷多次的合併案,晶電每每在成功接手合併對象的生產設備,皆能順利量產。絲毫不受合併對象人才出走影響產出,合併陣痛期極短,顯示晶電內部知識管理得宜,產業競爭力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