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共擁有21家連鎖中醫診所的馬光保健控股即將在台股掛牌,預計掛牌價60元,然興櫃價已站上80元,市場價差所謂何來?原來公司準備大舉布局大陸市場。全球首家中醫診所進入資本市場的馬光保健控股,將於4月29日掛牌上櫃,這家公司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共有21家連鎖中醫診所,去(2010)年以門診收入、銷售保健品與中藥材等業務,稅後獲利2994萬元,稅後EPS 1.96元。今年新馬 增設8家新據點總經理黃傳勝表示,將以新加坡成功經驗大舉進軍大陸社區醫療體系與連鎖藥店市場,下半年開始預計就會有10~20家連鎖藥店加入營運,大陸事業將開始對母企業有所貢獻。以下是專訪概要:《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前(2009)年營收衰退毛利率反而提升,原因為何?目前營收比重與未來拓展規劃?黃傳勝答(以下簡稱答):事實上,馬光在1999年設立第1家中醫診所,短短3年共開了近30家,前年為迎合回台上櫃,關閉10家營運績效不好以及汰換專業不足與服務不佳工作人員,因此前年營收2.46億元,年減8.5%,但毛利率卻由28.51%成長至29.91%。馬光旗下新加坡有19家、馬來西亞有2家中醫診所,近90%營收來自新加坡市場,門診收入占整體營收比重約82%,中藥材占13.35%、保健品占4.05%,管理顧問諮詢占0.57%,今(2011)年新馬兩地門診收入約有3~5%平穩增長。另外,在新加坡已經增設一家女性健康管理中心,著重在醫美與減肥市場,今年預計會開設3家這類新據點,且也會持續新增3~5家連鎖藥局。問:黃耀南藥行在新加坡已有多年歷史,如何達成併購,是否能簡述其主要原因?答:沒錯,這樁併購案談了將近5年時間才達成。黃耀南藥行在新加坡已有150年歷史,負責人已80餘歲,長年住國外,子女也無意接下祖業,當然家族願意出售藥行並非從價格考量,而是希望找到買家能夠持續讓這個品牌推廣與發展下去者,剛好馬光理念與其謀合,且負責人把出售藥行的資金全數信託給員工,可見併購老藥行是件不容易的事,但很快已有業績挹注進來。獲准進入天津生態城開診所問:新加坡將近有600家中醫診所,未來是否再有併購計畫或正在進行中擴大市占?據點增加營業費用是否增加?答:馬光現在新加坡市占率估達15%,當地600家中醫診所近9成是個體戶,稍具連鎖規模僅余仁生綜合保健以及拳器道保健等業者,確定為擴大市占公司現與個體戶或連鎖體系都在洽談合作中,何時能夠談成很難評斷。增加診所據點僅是房租與員工費用的增加,但行政管理費會不增反減,因此未來據點增加營業費用反而會下降。問:兩岸布局規劃為何,尤其是中國大陸8500億人民幣醫改商機是否已有具體部署?答:台灣中醫診所經營型態與新加坡不同,但馬光已經將管理與藥品聯合採購的顧問諮詢業務引進台灣,且已有一定效益。至於大陸市場是公司未來發展與業績成長動力來源,馬光已獲新加坡潛質品牌等多個獎項,屬於新加坡政府相當肯定的社區中醫診所系統。目前新加坡政府與天津市政府共同開發生態城計畫,預計10年吸引35萬人居住,4月7日馬光獲新加坡政府推薦與生態城管委會簽署合作協議,將導入社區醫療服務,預計開設20家以上中醫診所。當然生態城並非由一家廠商獨攬,未來會再開放第2家進來,不過,馬光已取得先發優勢,且一旦成功,那麼在大陸市場的拓展將會相當快速。另外,公司現與大陸一家頗具規模連鎖藥局洽談合作,不排除併購或策略合作,且預計在下半年就會定案,這也是公司進軍大陸市場除診所外另一個事業體系。問:公司如何處置醫療糾紛,以及醫師離開與培育等相關風險?答:公司有投保醫療糾紛險,因此只要發生醫療糾紛大都交由保險公司進行處理,新加坡中醫病人數占總人口45%,平均消費額1500元都是自費較西醫多出2~3倍,因此經濟條件頗高,醫療糾紛占比僅0.03~0.04%,因此影響不大。倒是醫師離開與培育是比較值得探討的課題,馬光為防止醫師離開採取輪班制,所有流程包括看病歷等均採電腦化作業,病人是對馬光這個診所認同而不是針對醫師個人,但不諱言醫師離開多少還是會有一些影響,只能利用上述方法盡量降低這樣的風險。至於醫師培育工作,目前與兩岸包括中國醫藥大學以及大陸各院所醫藥學系都有合作培育案在推動,甚至已取得醫師實驗診所的授權,因此未來在醫師人力來源應該不虞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