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理論發展200年來,最深刻的教訓,就是不論人們如何自作聰明,終不能打敗市場機制。百年來共產經濟的實驗,以全面敗北收場,就是其中最慘痛的實例。台灣固然幸而未走上共產體制的覆轍,但我們的政府與學者專家卻不乏自作聰明之輩,總以為耍些小手段,就可以超越市場的選擇,領先群倫,達到更傑出的成就。選擇明星產業,諸如策略性產業或所謂新興產業,乃至判定某些產業不適生存,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已,都是最常見的小聰明。最近,國光石化在彰化大城設廠一案,環保人士與在野黨密切合作、痛加撻伐,最後馬政府不得不棄械投降,成為台灣環保與生態抗爭上的一場大勝仗。但在此攻防過程中,環保人士猛然攻擊的,卻不僅止於國光石化彰化廠而已,國光石化根本已被判定為十惡不赦的不肖產業,不僅國光石化不應落腳台灣,任何類似的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以及高排放溫室氣體的產業,都要趕出台灣。的確,占用太多寶貴資源,尤其是台灣本身無法自產的資源,對台灣整體而言都是沉重的負擔,不能輕率放縱。但連小學生都知道,每種產業、每個企業乃至每一個人,都在消耗寶貴的資源,總得有個輕重緩急、優先暫緩的次序排出來,決定那些產業與企業罪大惡極,必須優先淘汰。看來石化業尤其國光石化正是我們人人撿起石塊要亂石打死的對象。但我們可曾清楚計算,到底油、電、水、溫室氣體,其中何者最為重要,應優先加以管制?溫室氣體迄今仍在相關專家爭議之中未獲定論,京都議定書到目前為止猶困難重重,似非第一優先。油、電二者同源,主要都決定於進口的原油與天然氣。儘管能源價格逐步走高,並未發現有斷源之虞,因而只要提高成本、發揮高度競爭力,並不值得過慮。真正不可或缺而且隨時可能斷絕的,乃是水資源,去年俄羅斯、澳洲已深受其苦,今年中國大陸與歐洲也旱情嚴重。台灣本是缺水國家,對水資源的消耗尤應重視。因此,每單位產值,包括其直接產品與間接相關產品,所消耗的水資源,無疑是最重要的評斷標準。台灣水費極度誇張地偏低,其中包含無數特權與優惠,因而每單位產值耗水高於石化業者比比皆是,就中以農漁業最是離譜。環保人士請沉靜理性地思量一下,究竟該以其雷霆萬鈞之力猛力擊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