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台幣匯率進入到1美元兌28.5元的關卡防衛戰,升值趨勢明顯,外資與其他本土研究機構或法人也都看升,甚至繼富邦金控副董事長蔡明興在廈門隔海預測,新台幣最快年底升至28元後,台大財金系教授黃達業也表示,新台幣不只會升破28元,甚至今(2011)年底、明(2012)年初就可見27元,愈喊愈樂觀。詭異的是,向來不喜市場炒匯的中央銀行,卻沒有什麼強力宣示嚇阻的公開言論,就歷史經驗得知,市場還沒真正踩到央行的短期底線。這表示什麼呢?新台幣還有升值的必要。通膨擋不住 下半年漲更兇相信對於政府而言,當下立即要面對且處理的經濟議題,首推通貨膨脹;而推升通貨膨脹較具影響的因子為漲不停的原物料,與即將執行的軍公教加薪。處理這些經濟議題最佳的時間點,當然是距離明年1月總統大選暨立委選舉的今年上半年,就是這樣的戰略思考,所以為什麼打房指標的奢侈稅要在6月上路。也就是說,重要的民生經濟問題在距離大選之前搞定,然後愈接近大選日,重口味的政治口水戰就接棒占據媒體版面。因此又要加薪爭取民心,又要控制物價不要漲太多,當然需要新台幣升值抵銷進口的原物料漲價。行政院主計處公布4月份的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顯示,CPI總指數為106.54,較去(2010)年4月上漲1.34%,但民生消費相關的甲類物價卻上漲2.49%,且物價上漲年增率也上修至2.18%,主計處表示,主要因應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對於全年平均油價設定目標的改變影響,預估下半年物價上漲程度會愈來愈明顯。對此,2月發布的全年預測值為2%,但於4月發布卻已上修至2.18%,不管是2%或2.18%,漲幅都相當大。美國物價也上揚 4月增幅近3年新高不單單只是台灣面臨通貨膨脹增溫的問題,就連通貨膨脹壓力低的美國,也終於在4月的最新數據出現了明顯增加的證據。美國4月整體CPI單月上漲0.4%,低於3月0.5%的漲幅,扣除能源與食品後的核心CPI,單月上漲0.2%,高於3月的漲幅0.1%,但都符合市場預期(圖1)。若與去年同期相較,美國4月CPI上漲3.2%,創2008年10月來最大升幅,比市場預估的3.1%增幅高。核心CPI上漲1.3%,與市場預期相符。美國4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月比增長0.8%,高於市場預估的0.6%,也高於3月的0.7%,主要是食物與燃油價格領揚,與去年同期比較,4月核心PPI年增2.1%,是繼2009年8月上升2.3%以來的最大年增率。不過相較於9%的失業率,以及低迷的房市,歐巴馬想要連任,勢必還要更多的牛肉政策來刺激經濟,因此估計就算6月底聯準會結束了QE2,但恐怕要聯準會棄守寬鬆政策的立場,還要一段較長的時間觀察,所以國際熱錢還會繼續流竄,誠如歐洲央行特里榭所言:「通貨膨脹正處於一個長期的發展階段,必須採取措施,在中期階段穩定物價。」歐盟統計局公布歐元區4月CPI月升0.6%,年增率2.8%,為2008年10月來最高水平;4月核心CPI年增率上升1.6%,為2009年4月以來最快增速。剔除易於波動的食品和能源項目,歐元區4月核心CPI月增率上升0.5%,年增率上升1.6%,年增率升幅為2009年4月以來之最。正因為4月CPI數據符合市場預期,且不管是月增率或是年增率,都較3月放緩些,導致特里榭在最新一次的會後聲明中,拿掉了4月時加入的「高度警戒」字眼,讓市場連續升息的高度預期落空,歐元一口氣從逼近兌1.5美元的高位,直墜式地貶破1.41美元關卡。歐元區3月CPI月增率上升1.4%,年增率上升2.7%。歐盟委員會將歐元區今年通貨膨脹率預期從2.2%上調至2.6%。而歐洲央行3月預測,歐元區今、明兩年的通貨膨脹率分別為2.3%和1.7%。人民幣升值確立 新台幣跟著走升雖然歐盟的通貨膨脹才剛起步,但是中國大陸的通貨膨脹卻是居高不下,官方總是樂觀地釋出下半年通貨膨脹就會降溫,但真實的狀況卻有如打房一般,愈打愈高。中國大陸4月CPI年增率5.3%,較3月下滑0.1%,累計1~4月CPI增幅為5.1%;4月PPI上漲6.8%,較3月回落0.5%,累計1~4月PPI增幅為7%。就目前中國大陸房價還再漲,民眾囤積大宗物資的行為仍頻,很明顯的期待CPI一下子就遽降的機會不存在,如果僅是每個月緩降個0.1%的話,那麼就算到年底也還高於4%,所以全年的CPI高於官方設定的4%的機率很高,因此也註定人民幣匯率必然升值(圖2),而新台幣匯也必然會緊盯著人民幣走升,甚至在馬總統任內,兩岸關係是處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台商的資金會加速回流,強化新台幣的升值趨勢,除非馬總統的連任之路出現了變數。最近有個「馬英九執政三周年總檢討」的討論會,會中直指當前施政的要害,即執政黨執政3年來,出具許多漂亮的「有感」經濟復甦的「漂亮業績」數據,但是民意調查卻「冷感」反應。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分析,主要原因在於國民平均收入、月薪逐年縮水以及就業機會並沒有增加,產生許多窮忙族,而廣義失業率更高達5.97%。台灣產業經營模式 須因應社會結構改變這問題其實並不單單是台灣才有的現象,即使是已開發國家如日本,也同樣面臨這類經濟問題,而當中的關鍵就在於市場已經成熟,二次大戰之後的嬰兒潮正式進入退休期,而自90年代之後的人口出生率逐年下滑,日、台皆同,再加上全球化的浪潮,使得景氣循環復甦的型態,已經脫離了凱因斯的學說,所以單靠升息、降息的工具,已不足以將經濟復甦的果實傳遞到民眾的手中,這也是為何亮麗的經濟數據,但台灣的「社會生產力」並沒有顯著的增加。甚至國民平均所得都有成長,但是,如果落實到個別家庭,可以看到平均收入與月薪,3年來卻是「有感變少」的。因此除了加薪之外,隨著社會結構的成熟化,想要實現國父孫中山先生提倡的大同世界,因應少子化所產生的以個人或兩人夫妻為主的社會結構,改造整個產業結構,例如降低代工的比重、提升品牌的價值,事實上宏碁這次的董事會重組,就是在呼應這樣的產業趨勢。也就是說,台灣產業需要新的經營模式,單單是複製前人的腳步(如歐巴馬複製小羅斯福的經濟政策,馬總統複製蔣經國總統的成功模式),都已經不足以應付當前的網路化社會型態,馬總統需認清這點,避免民眾期待愈高、失望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