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亞洲最獨特的市場,中資股占了香港股市60%以上的權值,不過香港的雙率(匯率、利率)卻與美元連動,也就是兩邊的經濟情勢都會影響到港股。在QE3推出無望、美元長期走貶的情況下,資金可望持續流向亞洲新興市場,對於沒有外匯管制的香港而言最為有利。加上中國大陸通貨膨脹可望自下半年回跌、人民幣升值以及國際板推出時間愈來愈近,預估都將帶動國企股與紅籌股大幅上揚,樂觀情況更優於A股。新股愈熱市況愈差近期香港股市出現一檔新股米蘭站(01150.HK),創下2179.5倍的香港史上最高超額認購倍數紀錄,上市當天就大漲了66%,連帶帶動了之後預備上市的米高梅中國(MGM)也獲得熱烈認購,然而在資深投資人眼中,這樣的訊號卻大大不利,肇因於歷來香港IPO出現熱潮,整體市況都不會太好。首先,香港是一個淺碟型市場,股市沒有漲跌幅限制,本身也沒有外匯管制,對於國際資金而言,是最理想的操作市場,可以說,資金面決定了港股的漲跌。而每當新股過熱,出現上千倍的超額認購,就顯示市場資金偏向規避風險,對於主板市場自然較為不利。不過換個角度想,香港的IPO市場資訊非常公開透明,只要掌握大型投資銀行承銷、中國大陸的相關產業龍頭、本益比偏低、有大型基礎投資人認購這四大原則,要在IPO市場中獲利並不困難。據統計,去(2010)年下半年至今共有93檔股票在香港主板上市,首日開盤價較招股價上漲共有65檔,占比69.89%,也就是說,即使香港主板市況不好,還是可以透過香港的IPO持續投資獲利,而下半年重點IPO則如附表所示。美元長期弱勢有利港股 除了觀察IPO以外,國際資金動向也是下半年港股好壞的重要觀察指標,特別是美元動向。觀察過去5年港股與美元走勢,其實呈現相當明顯的反向流動關係,美元跌,港股漲,美元漲,港股就跌。美Fed主席柏南克日前宣布QE2將準時結束,並且不會有QE3,但是他也表示將會使用過去幾年購買各項權益證券的回收資金,繼續投入市場,這麼龐大的資金量,即使沒有推出QE3,貨幣環境依舊寬鬆,對美元來說就沒有大幅反彈的空間。且重點是,目前新興市場都苦於通貨膨脹而不斷升息,但美國通貨膨脹問題並不嚴重,反觀經濟表現依舊沒有太好的起色,因此升息的壓力並不大,這就導致美元仍然處於長期走貶的格局中,有利資金持續流向新興市場。但是風險在於歐債問題是否得到解決,因為歐債問題有可能導致歐元大跌而讓美元上揚,那麼全球資金回流美元就會使得香港的外資明顯撤退。雖然香港股市權重當中有超過6成來自中資企業,不過要注意的是,香港市場有超過8成外資,也就是說,就算中國大陸企業不受歐債危機的干擾,但只要外資撤資,香港股市一樣會隨之下跌,更何況目前香港中資股平均股價已經比A股貴4%(AH折溢價指數96),就算A股大漲,H股也未必會同步上揚。因此在歐債問題可能爆發違約的高峰期(6、7月),應該更為謹慎。下半年兩大利多機會方面,香港股市下半年有機會出現兩項較大的利多,都來自中國大陸的政策面,一是開放中國大陸內地個人海外理財,另一則是上海股市開辦國際板。開放個人海外理財範圍雖然不限於香港,但是以中國大陸投資人熟悉的市場來看,也只有香港最符合需求,加上歷來大陸官方開放腳步都是試點進行,在肥水不落外人田的情況之下,如果真的開放,便大有機會重演2007年港股直通車的盛況。第2個機會點實現的機率較高,就是國際板的設立。國際板創設初期將以香港上市的紅籌股為主要掛牌對象,由於上海證交所規劃國際板上市公司掛牌價不得高於海外原股價,加上國際板是大陸官方醞釀超過10年的重要金融市場,地位比起前(2009)年10月成立的創業板還要高出許多,初期股價絕對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9檔紅籌股 符合國際板由於國際板是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工作項目之一,下半年推出機率超過8成,而今(2011)年中港台股市所有指數中,也以紅籌股表現最佳。根據2007年紅籌回歸A股市場草擬文件,紅籌股回歸必須符合4項條件,目前符合資格的紅籌股只有9檔,包括中國移動(00941.HK)、中國海洋石油(00883.HK)、中國海外發展(00688.HK)、華潤創業(00291.HK)、華潤電力(00836.HK)、中國電信(00728.HK)、上海實業控股(00363.HK)、中國石油香港(00857.HK)以及粵海投資(00270.HK)。除了上述事件型投資以外,回歸到港股的本質,由於香港恆生指數組成較為單純,主要是由金融、地產、工商貿易等產業為主,因此季節性效應也相當明顯,第3季是傳統淡季,第4季才是股市的主升段,碰巧今年又有歐債危機在眼前,因此好整以暇觀察市場第3季變化,找出相對價值偏低的股票,迎接第4季的主升段,其間透過IPO與主題式投資強化獲利,將是港股下半年最理想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