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力讚指數型基金三大主因:1.指數型基金等同一籃子股票,適合穩健型小額投資人。2.管理費用相對低廉,淨投資收益率肯定超過絕大多數投資專家。3.投資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指數型基金有效避掉追高殺低的通病。巴菲特九次公開推薦第一次(1993年):如果投資人對於任何行業和企業都一無所知,但對於美國整體經濟前景很有信心並願意長期投資;在此種情況之下,這類投資人應該進行廣泛的分散投資,持有大量不同行業的公司股份,並且定期定額購買。例如利用定期定額的方式來投資指數型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的專業投資者。第二次(1996年):大部分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早晚會發現,投資股票最好的方法是去買經理費很低的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在扣除經理費和其他費用之後,所獲得的淨投資收益率,肯定能超過絕大多數的投資專家。第三次(1999年):巴菲特推薦約翰柏格旗下的指數型基金,約翰柏格創立的先鋒基金公司首次開發出指數型基金產品,並因此成為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巴菲特對於柏格所寫的《買對基金賺大錢》一書評價很高,指出這是每個投資者必讀的書籍。經過持續不斷地改良,約翰柏格為美國的投資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務。第四次(2003年):那些收費非常低廉的指數型基金,在產品設計上是非常適合散戶投資者的。對於大多數想要投資股票的人來說,購買成本很低的指數型基金是最理想的選擇。第五次(2004年):過去35年以來,美國企業創造出非常亮麗的成績,照理來說股票投資者也應該取得優異的投資收益,只要大家以分散且低成本的方式投資所有美國企業,即可分享其優異業績。利用指數型基金就可以輕鬆達成此目的。然而大多數投資者很少投資指數型基金,使得他們的投資成績大多只是平平,甚至虧得慘不忍睹。第六次(2007年):散戶的最佳選擇是買入一支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並且在一段時間裡面持續定期買入。因為這樣你買進的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標的。事實上你買入一支指數型基金,就相當於同時買入美國所有的產業。如果你長期、持續、定期買入指數型基金,你不會買在最低點,也不會買在最高點。如果基金投資者的投資每年要被經理費等侵蝕2%,那麼你的投資收益要趕上或超過指數型基金將非常困難。透過買進指數型基金的方式輕鬆投資,時間過得越久,財富累積得越多。第七次(2008年):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被問起,如果你只有30幾歲,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只能靠一份全職工作來謀生,無法每天進行投資。那麼你的第一個一百萬會如何投資?巴菲特的回答是他會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到一個低成本的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指數型基金,然後繼續努力工作。第八次(2008年):巴菲特個人和一家管理350億美元資產的對沖基金立下一個10年之賭,他斷言一支標準普爾500指數型基金,未來10年內的收益將勝過對沖基金公司精心選擇的5支對沖基金。他說對沖基金整體表現相當不錯,但基金收取的費用拿走很大一部分回報。不管對沖基金經理人表現得是好是壞,投資人都必須向他們繳納很多費用。第九次(2010年):大家如果有儲蓄的話,可以買指數型基金,每個月都買,根本不用聽我這種理財顧問的話,也不用看太多財經新聞。他比喻假設有人買了個農場,並不會每天去看今天天氣如何,只要注意生產夠不夠支付成本;這個人也不會在農場跑進跑出的,所以就算今天有什麼產業看起來不錯,也不用一直去追逐。知名人士與機構的評論其實不只是巴菲特推薦指數型基金,不少知名人士與機構對於指數型基金都有高度的推薦:華頓大學商學院教授席格爾:我們可以證明,依據每一檔股票占全市場總市值的比率,持有每一檔股票,可以達成最高的投資目的。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想要打敗大盤會帶來悲慘的結果。《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克里蒙茲:連支持主動管理型基金的人都經常承認,如果大部分的投資人去投資指數型基金,結果會比較好。但是這些人在強烈的自信心驅使之下,不打算放棄主動管理型基金。這樣是小小的幻覺嗎?我認為是的。挑選表現最優異的基金,好比在賭桌上預測骰子的數字,大家是做不到的。美國網路券商嘉信理財創辦人Charles Schwab:操作基金很有趣,大家都想找出贏家??想要選中會跑贏的馬是人性;但我比較主張一般人採行指數化投資策略。如此一來,經過10年、15年或20年之後,你的績效會高居第85百分位,勝過大部分的投資者,你為什麼要把這麼美好的事情搞砸?《漫步華爾街》作者墨基爾:整體而言,主動型基金不能長期創造高於大盤的總報酬率,因此一般而言,主動型基金經理人的操作績效一定比指數型基金差,差距的多少就等於所有費用和交易成本的總和。經驗顯示,購買指數型基金的人所得到的成果,可能超越一般主動型基金的成果。基金經理人的費用和周轉率居高不下,通常會使投資報酬率降低。指數型基金是明智而有用的方法,不必花精神,付出的費用又低,卻可以得到和大盤相同的報酬率。倫敦《經濟學人》:事實上,和基金經理人收取的費用相比較,他們提供的價值大多不值得,在創造出優異的績效紀錄之後,幾乎總是會出現一連串差勁的績效。長期而言,你幾乎找不到能持續打敗大盤的基金經理人,但你若投資在費用低很多的指數型基金上,結果可能會好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