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府都深陷於一個迷思:公權力可以為勞工調高薪資,進而透過廣大勞工增加消費而擴張國內需求、激勵經濟成長。台灣由於長久生活於市場經濟之中,對此尚半信半疑,至少民間多能保持清醒,因而不會真正將成長的大任加諸其上。對岸方跳進市場經濟未久,仍在蹣跚學步,卻勇敢地將世界工廠關閉,改以內需替代外需;而內需增加,就寄託在十二五計畫、五年工資加倍的偉大工程上。相信以中國的威權體制加上半吊子的市場經濟,更配合一胎化政策實施四十年造成勞動新血逐漸枯涸,工資或許不待五年即能加倍;但經濟能否如願藉此增長,卻大有疑問。如果加薪真有神效,則比中共更威權的北韓政府早該大增工資以搶救其民窮財盡、奄奄一息的經濟,不僅加倍而已,三倍、五倍也易如反掌;一旦服此靈藥,成長率瞬將大增數倍,一切經濟問題都煙消雲散,豈不美哉!不過即使外行如中共官員,大約也不敢如此天真。北韓不能、中國不能,台灣就能嗎?馬總統在上次艱險的大選中承諾將時薪從一○三元大增一成到一一五元;至於月薪該調多少,勞委會將於第三季由審議委員會依物價指數及經濟成長情況決定。企業界立刻訴苦,若調高一成,企業的負擔將陡增二、三百億,面對今天十分不易的經營環境,許多掙扎求存的中小企業恐無力負擔。而由於領取基本工資者之中,外勞占七成,這二、三百億反而泰半流去國外,對本國勞工助益極微。因而企業界老調重彈:寧將基本工資調得更多以嘉惠本勞,換取外勞工資與基本工資脫鉤。但只要有基本工資,為免引起國際爭議,即難與外勞工資脫鉤。根本解決之道有二:其一是廢除基本工資,但以保障台灣各地區勞工基本生活費無虞的其他方式取代;其二是設置經濟特區,特區內勞動法規比照新加坡。兩者皆可行,對勞工也更有利,除此之外恐無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