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版的證所稅復徵案終於出爐,四月十三日當天股市以大漲一二五點作收,市場以「不確定因素解除」來解讀,在馬總統表態「這是可行方案」的情況下,證所稅復徵已經不是「要不要」復徵的問題,而是「何時」復徵、「用什麼方式」復徵的問題了。由於財政部版的證所稅復徵案,建議以今(二○一二)年底的收盤價作為課稅的參考基準,因此市場有種期待──大戶將拉高到年底,墊高課稅的基礎,做一波逃命波。不過能不能如市場所願,那就不一定了。證所稅復徵恐影響交易意願誠如立委賴士葆所說的:「只要財政部早點提出證所稅復徵案版本,那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事實的確如此,因為根據財政部版的內容,個人「分開計稅、合併申報」納入所得稅課稅,但提供三百萬元扣除額,以及單一稅率二○%課徵優惠;企業維持只繳最低稅負所得稅,稅率級距則由一○~一二%,上調一二~一五%,財政部建議一二%,兩者皆須修法,因此將來財政部版本到了立院之後,會變成什麼樣的版本,還有得瞧,說不定三百萬元扣除額會提高到六百萬元,二○%的單一稅率會下調至一○%.....等。從這個角度來看,十三日的大漲不無道理,但激情過後再冷靜一想,事情好像又沒有那麼單純。最重要的核心問題是,股市有沒有趨勢上漲行情的基礎,架構在業績成長;但基本面就算OK,也還要有資金配合,所以景氣+資金=股市上漲。而證所稅復徵的官方版一確定,雖然釐清了版本一變再變的不確定因素干擾;但是只要確定證所稅復徵,必然就會讓股市交易面出現中長期量能萎縮的問題──因為當行情不佳時,短線交易意願本就會降低。如今再加上課稅考量,則交易意願必然進一步退縮;再加上財政部用贈與稅打壓人頭戶的措施也正式出台,可想而知,未來股市不好操作時,則股市波動性必然降低,雖然不至於變成一攤死水,但每次陷入中期整理的時間必然會拖長,對投資人而言,整理盤既不好操作且還要課稅,容易多做多錯,就算虧損能抵稅,也還不夠賠老本,最後乾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行情終須回歸基本面況且主計處對於今年的GDP預估值已不只一次的下修,意味著整體企業獲利是下滑的,而相信主計處的預估基礎,應該還沒有計入油電雙漲與企業課徵證所稅的假設條件,因此明年的台灣經濟能不能重返成長的軌道,目前還言之過早,只知道今年的景氣肯定沒有去年好。所以單從墊高課稅基期的逃命波角度,來推斷台股後市的行情將一路走高至年底,太過鄉愿,畢竟這種因素其實就跟法人季底作帳一樣,屬於錦上添花的效應,可有可無,終究不是股市中長期上漲的主要因素,所以行情還是得回歸到基本面與資金面的研判。先談資金面,因為這是證所稅復徵所帶來的最大影響。對投資人而言,股市操作有八成以上的人是賠錢的,而導致股票操作賠錢的其中一個因素是情緒凌駕理智之上,缺乏操作紀律下的看長作短所造成的頻繁交易。但是在財政部所訂定的證券交易所得稅「人頭戶條款」裡,提到未來將由國稅局針對一定交易金額以上的證券買賣戶查稅,而這個「一定交易金額」的認定標準,財政部雖然沒有明講,但是執政黨不分區立委曾巨威日前針對較高標準的證所稅復徵版本中,提到「年度交易金額達五千萬元以上」則列入課稅的對象(表一),若果真依照這個標準來作為認定人頭戶的篩選條件之一的話,相信不只是大戶、中實戶受到影響而已,就連一般專業投資人與證券從業人員都會受到衝擊,則不僅僅是證券業會有裁員潮,恐怕就連以往股市吸納中高年齡失業人口的功能也會降低,台灣的失業率恐將面臨挑戰。股民較關心能否賺到錢此外,財政部鼓勵中長期持有股票得以減免證所稅,將有可能衝擊到投顧業的生態,所以財政部宣稱證所稅僅有一%的投資人會受到影響的評估,恐怕是過於樂觀。根據證券從業人員自行初步評估,經記部門首當其衝,會不會出現分公司據點的裁併,是後續觀察的重點;再者海外基金是否重新抬頭也值得觀察,當然財政部也預留了籌碼,那就是證交稅的調降。不過,話說回來,有沒有行情,以及有沒有辦法在股市賺到錢,才是股民關心的重點,調降證交稅只是對反彈民意的安撫作用,不能根本解決導致股市成交量萎縮的原因。附帶一提的是,一旦發現確為「人頭戶」者,政府即會循線追查幕後實際獲利者,並將人頭帳戶的投資收益合併由實際獲利者繳稅。另外境外開戶、轉化為假外資勢必成為中實大戶的最愛,影響最直接的就是新台幣匯率,這部分會增加央行想要用新台幣升值來對抗通膨的難度,所以近期可以發現,央行其實大多在動用利率相關工具來宣稱對抗通膨的決心。自從贈與稅調降至一○%之後,加上兩岸政治氣氛和諧,的確吸引了海外資金的回流,只不過回流的資金有極大的部分集中在房地產交易與股市投資,造成國家稅收上沒有明顯的貢獻,反倒墊高了房價,進而造成痛苦指數升高(圖一),而這部分是資本利得稅中下一步要改革的,所以近日也傳出豪宅在年底前將出現一波逃命波。是不是真的有豪宅逃命波,這個不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當這一波中南部房市的補漲告一段落之後,就要留意內資外流的疑慮。可預見的,未來資金回流股市的速度,端視股市有沒有行情而定-有行情,盡力做;如果沒行情,就整理久。在亞股當中 台股算弱勢就基本面而言,行政院主計總處將在四月三十日公布國民所得概估統計,受到第一季出口衰退四%,以及四月一日起調漲的油價(預估油價每漲十美元,GDP下修○.七%),以及五月將調漲的電價(經濟部表示將影響GDP下修○.二六%),恐怕全年的GDP值還有下修的空間,日前媒體報載專家學者預估全年GDP值將進一步由三.八%下修至三.五%(中經院版本為三.五五%),再加上中國大陸也自身難保,讓利型的大額採購團應該也不容易再現,可以說今年難扭轉經濟轉弱的頹勢。如果參考一九九○年至二○一一年以來的經濟成長率與台股年收盤價的關係圖(圖二)發現,經濟成長率最好的一年是二○一○年的一○.七二%,台股年收盤價為八九七二點;中間有兩次經濟成長率為負值,分別為二○○一年的負一.六五%及二○○九年的負一.八一%,台股年收盤價各自為五五五一點與八一八八點。所以初步可以推斷,以今年不到四%的經濟成長率,又缺乏政府的大力救市機制進場,要將台股推升到九千點以上,難度甚高。而這二十二年中間,共出現過十三次經濟成長率衰退,其台股在該年的年收盤價大多維持在六千點(正負五百點)左右,換言之,當國安基金退場後,才是今年台股真正的考驗開始。因台股跌破季線支撐已經十個交易日以上,再過十個交易日局勢就會更明朗,不過根據多數統計資料的研判,台股有可能暫時會維持一段時間的區間震盪,類似美元跌破季線之後的走勢(圖三)。在亞股當中,台股算弱勢,大概只能跟上證綜合指數相比;其餘多數亞股都維持在年均價之上,甚至東協各國的股市仍維持長多的趨勢不變。很明顯的在去年尾,台股走勢與美股緊密連動,走出一波千點行情;但進入三月之後,市場開始等待季報效應,再加上中國大陸官方宣布今年的GDP成長率棄守八%,台股就明顯與美股的連動降低,市場開始把焦點擺在新內閣的種種政策改革上面。單就四月十八日國際盤大漲,但台股開高走低只漲○.二五%,就是最好的證明。台股必先安內才能攘外四月十七日IMF調高今、明年經濟成長率至三.五%、四.一%的利多;加上西班牙標售三十一.七八億歐元的公債,較市場預期的二十~三十億歐元來得高,且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由六.○七三%下滑至五.九一六%,增加市場對化解歐債危機的信心,兩大利多刺激道瓊大漲一九四點、德國DAX勁揚二.六五%、西班牙與義大利兩大歐債危機核心國分別強漲二.二八%、三.五三%,亞股也多數跟漲,從這樣的盤勢就可以知道台股必須先安內,而後才能攘外;而安內的關鍵除了企業獲利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政策方針。由於諸多媒體名嘴公開呼籲馬總統要把握最後一任期的前兩年,避免任內的最後兩年因跛腳效應而無重大作為,於是「大刀闊斧、脫胎換骨」成了馬總統執政時的標準。果然稅制改革的堅持就展現了馬總統的魄力,這麼一來,根據馬總統出訪非洲前的談話內容,接下來的政策走向就是減債與復談TIFA、加入TPP,並完成ECFA的後續。所以如果這些事情都牽扯到立法院的話,相信這麼具有爭議性的議題,按照以往立法院表決議案的慣性,應該都是拖到放暑假前的最後一個月才會見真章,呼應上述研判台股將處在跌破季線之後,維持一段時間的區間震盪格局。而這段期間正是觀察權值股的下波買點的機會,目前以和泰車(2207)、裕日車(2227)、鴻海(2317)、華碩(2357)、瑞昱(2379)、廣達(2382)、億光(2393)、聯發科(2454)、台灣大(3045)、和碩(4938)、中美晶(5483)等為觀察指標。產業部分宜追蹤4G、PA、IGZO、藍寶石基板、New iPad的DP高速傳輸介面、視網膜面板等的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