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後的台股表現呈現著多空複雜又混亂的心情,內有馬總統就職演說的確定性,外則八大工業國集團(G8)表態希望希臘留在歐元區,隔日又傳希臘準備退出歐元區,導致全球股市上下震盪。然經濟部二十二日公布四月出口持續疲軟,因此祭出「龍騰計畫」拚年成長率保八,這個數據有其意義,對股市下半年的走勢表現,更有著既深且遠的影響。奧運主辦國經濟盛衰轉折尤其正值五月末,六月有很多題材大事來臨,倫敦奧運熱潮即將展開,中華電信(2412)的多媒體隨選視訊(MOD)台,率先六月開始播放賽前相關節目,而奧運熱或許部分台廠供應鏈早已反映,但登場前與賽事期間仍具題材面與基本面效應,本期封面故事特別精選奧運周邊供應鏈強股供投資人參考。有人說,奧運主辦國短線能夠刺激經濟成長,但事後沒有一個好下場,多數是泡沫經濟,主辦國藉著奧運會展現國力,大行舉債興建各項賽事場館,而奧運會結束之後,卻往往是該國經濟盛極而衰的關鍵轉折點。例如二○○○年澳洲經濟成長率(GDP)自當年首季四%,一路往下降至第四季的二%以下。又如二○○八年中國大陸GDP自當年首季的一一.三%開始下滑,第二季一一%、第三季一○.六%,至第四季的九.六%。甚至如果要追溯這次希臘倒債危機的根源,二○○四年的雅典奧運會大興土木恐怕也是難辭其咎。台廠搶食兆元大商機當然,還有許多外在大環境因素造成,例如一九八八年南韓漢城奧運會的前一年,道瓊指數在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單日大跌二二.六%(俗稱黑色星期一),以及一九九○年八月二日至一九九一年二月廿八日的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又如一九九六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的後一年,以泰銖暴貶所引發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可謂衝擊全球股市;二○○○年澳洲雪梨奧運會的後一年遇上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二○○八年中國大陸北京奧運會遭遇到百年罕見的金融海嘯等。然而單就股市統計數字而言(表一),自一九七○年以來,歷屆夏季奧運主辦國的股市表現的確亮眼,不管是在舉辦的前一年或後一年,多數都是上漲,僅一九七二年的西德慕尼黑奧運以及二○○八年的中國大陸北京奧運,在奧運結束後一年的股市分別下跌二六.一一%與六五.三九%。反觀此次英國斥資九十三億英鎊(約一四五億六千萬美元)為奧運會興建各項設施,算近期歐洲最大的建設工程之一,更是正當歐債問題餘波盪漾之際,倫敦夏季奧運帶來區域新希望的指標。因此,基於去(二○一一)年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已經下跌了五.五五%,打破統計數據慣性,更加引發市場認為,奧運舉辦前後一年內,至少會有一年是上漲的,既然去年英國股市已經下跌,那麼明年就更沒有跌的理由,因而在歐債危機升溫的情況下,倫敦奧運會就成為投資人的新希望。法人指出,撇開奧運主辦國經濟或股市表現不談,對以外銷出口為導向的台廠而言,四年一次的奧運商機還是多所受惠的,尤其科技三C產品相關零組件供應鏈,全球市占高達五成以上,光筆記型電腦(NB)代工組裝更達八成,隨著奧運各項賽事與賽館,甚至全球關心奧運消費迷收聽收看等方式,紛紛走向科技化需求時代,每屆奧運帶動的周邊商機至少上兆元。此外,台灣傳統產業例如自行車業,不是在全球市占名列前茅,就是幫許多知名飲料大廠與運動品牌代工,例如可口可樂與運動品牌大廠Nike,股價自今年年初以來漲幅分別達一○.四五%與一八.○四%,姑不論其第一季業績表現,題材面已經率先激勵股價走強。當然台廠相關供應鏈也有不少已經跟著領先波動過一波,不過,近期隨著大盤回測低點之際,奧運相關個股股價也愈挫愈低,因而此波反彈,正值奧運展開前夕各供應廠開始大量出貨潮,有機會成為盤面主流族群。GDP保四 大盤攻八千點理周投研部表示,宏碁 (2353)與中華電是倫敦夏季奧運概念股指標,觀察股價走勢,或許能一窺整體供應鏈連動關係,然而奧運相關概念股多達一百餘檔,因此特別從周邊供應鏈挑選出強股,例如因應龐大觀眾潮,全球各地大量採用大尺寸顯示器的架設,台廠全球LCD驅動IC市占高達二成的聚積(3527),以及奧運賽事登場,NB銷量勢必熱賣,其供應鏈的軟板大廠台虹(8039)以及背光模組大廠瑞儀(6176)、電池大廠新普(6121)等,供投資人操作布局。法人表示,台股在五二○後,雖然馬總統就職演說並無重大利多訊息,並宣示證所稅勢在必行的決心,但至少塵埃落定,股市最怕不確定性,因此連兩個交易日大盤指數上漲,屬於跌深反彈格局,無奈二十三日又傳希臘有意退出歐元區,美股應聲重挫,更拖累台股再次下測低點。在此同時,經濟部公布前四月出口衰退四.七%,台灣居亞洲四小龍之末,引發經濟部祭出「龍騰計畫」,搶救全年成長保八%,為何經濟部如此憂心?說穿了與股市下半年走勢絕對脫離不了關係。事實上,從一九九九年以來,台股月K線與經濟成長率是非常相關的(見右頁附圖),長期來說台股的走勢,其實是依據GDP成長率作上(超漲)、下(超跌)來回的震盪,觀察近十年來台股的相對底部區域,由這些相對底部對照,不久後經濟成長率即回落到最低值。例如二○○二年股市最低點是出現在十月,但GDP成長率直到二○○三年第二季才真正落底;而二○○四年八月台股打出低點五二五五點後,經過將近兩季,GDP成長率才在二○○五年第一季滑落到最低值。同樣的,二○○六年七月股市見低點六二三二點後,直到當年第四季GDP才見底部;而二○○九年GDP也是落後股市約一季落底,早在二○○八年十一月底,台股即出現三九五五最低點,也就是通常來說,股市是率先較經濟基本面約一季時間落底的。觀察大盤指數去年十二月十六日自六七八五點落底後彈升至今,GDP表現也大致與前述吻合,去年第四季GDP成長率一.八九%,而今年第一季GDP成長率為○.三六%,主計處預估第一季最差,之後呈逐季成長走勢。不過,在歐債問題困擾下,主計處從年初已經數度下修全年GDP至三.八五%,這個數據相當值得玩味。台灣出口占GDP高達七成,如果出口不振勢必影響全年GDP表現,從附圖中可以明顯看出,台股若全年GDP在四%以下,大盤指數根本沒有站上七千點的理由,圖中可以明顯看出GDP力守在四%之上時,大盤指數區間就會在七千~八千點。當然主計處通常估計保守,例如去年估全年GDP成長率是三.八五%,最後結果卻是四.○四%,這也就是經濟部勢必推出「龍騰計畫」拚出口年成長保八的意圖,進而推升GDP拚四了,是否奏效,或許觀察指數是否能夠力守在七千點之上,就能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