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來說,利用買權建構的貸差比率價差交易,屬於偏多的策略;反之,利用賣權建構的貸差比率價差交易,則屬於偏空的策略。即使行情發展方向判斷錯誤,還是可能賺錢,是這種策略的最大賣點之一。可是,即使投資人對於行情發展方向判斷正確,但低估其幅度,則也可能導致虧損。對於買權建構的貸差比率價差交易,通常會買入一口價平或稍微價外的買權,同時賣出二、三口或更多的價外買權。空頭部位的權利金總收入,稍微超過多頭部位的權利金成本;由於有權利金淨收入,所以稱為「貸差」價差交易。請注意,如果根本資產價格不漲反跌,而且不論跌幅多深,兩邊選擇權都過期沒有價值。這種情況下,交易者可以賺取前述的貸差權利金收入。可是,這種交易是否能夠真的獲利,還要考慮佣金成本。至於選擇權到期的最大獲利,則是賣出的選擇權過期沒有價值,但買入的選擇權則有最大的內含價值。這種情況發生在根本契約價值等於賣出選擇權的履約價格。請參考下面例子:二○○四年三月,某甲看好黃豆的後市。當時,七月黃豆期貨價格為十.二五美元,選擇權價格波動率很高(譯按:一般使用上,價格波動率一定是指「根本資產」的價格波動率,沒有所謂「選擇權」的價格波動率,除非根本資產就是選擇權),某甲發現價外買權的權利金很高。雖然看好黃豆後市,但某甲不認為七月期貨價格會上漲超過十三美元。由於認為行情會走高,某甲打算採用買權來架構貸差比率價差交易,進行下列交易(參考附圖):買入一口履約價格十一美元的七月黃豆買權,權利金三十四美分($1700);賣出三口履約價格十二.五美元的七月黃豆買權,每口權利金十六美分($800)。空頭部位的權利金收入為二千四百美元($800×3),多頭部位的權利金支出為一千七百美元,整體部位的「貸差」為七百美元。價差交易的比率為三比一;換言之,賣出三口買權而買入一口買權。1.選擇權到期時,只要月份期貨價格低於十三.一五美元(損益兩平點),部位就能獲利(譯按:損益兩平點應該在十三.三二美元。我們知道,根本期貨價格較十二.五美元每超過一美分,就會發生二美分的損失。由於部位最大獲利為一六四美分,所以只要根本期貨價格較十二.五美元高出八十二美分,部位就處於損益兩平狀態,這也能證明損益兩平點為12.50+0.82=13.32,不是十三.一五。)2.如果某甲對於行情走勢方向判斷錯誤,結果期貨價格不漲反跌,部位仍然可以賺取貸差收益七百美元。如果七月黃豆期貨價格下跌,或上漲而沒有超過買入的選擇權履約價格十一美元,則所有的選擇權都過期沒有價值,某甲可以賺取權利金收入七百美元。這部分獲利當然還又扣除佣金;就目前這個例子來說,扣除佣金之後,部位仍然可以獲利。選擇權到期時,如果七月黃豆價格高於十三.三二美元,則是這個部位唯一會發生虧損的情況。若是如此,期貨價格較十三.一五美元每超過一美分,就會發生一百美元損失(相當於持有二口未經抵補的買權空頭部位)。所以,就如同裸露賣出選擇權一樣,貸差價差交易也需要控制風險。這個部位所能夠實現的最大到期獲利為八千二百美元,發生在期貨價格剛好等於所賣出的買權履約價格十二.五美元的位置;這個時候,所賣出的三口買權都沒有價值,多頭部位買權的內含價值為一.五美元(12.50–11=1.5,相當於$7500),再加上當初的權利金收入七百美元,總獲利為八千二百美元(當然還又扣除佣金)。這筆交易獲利實現的潛能很高,獲利區間位在十三.三二美元以下。所以,這種策略可以讓交易者享受「獲利潛能」的想法。這個例子的最大獲利潛能為八千二百美元,但交易者如果想實現這個最大獲利潛能,就必須精確判斷行情的走向、幅度與發生時間。這非常困難。可是,這種策略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即使交易者對於行情走勢的判斷完全錯誤,如果根本期貨價格大跌,仍然可以賺錢。貸差比率價差交易的最大獲利潛能計算公式如下:貸差+履約價格差距(譯按:事實上,後者還要乘以多頭部位的選擇權口數)。(華信期顧、寰宇出版編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