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Mini十月登場,代工部分先前傳出由鴻海與和碩各半,然由元件測試廠傳出,實際係由和碩整碗拿去吃,如果屬實,將牽動台廠供應鏈結構變化。七吋蘋果(Apple)迷你平板電腦iPad Mini預計十月上市,先前市場即傳出非由鴻海(2317)獨家代工,而是與和碩(4938)平分,但近日一家元件測試廠主管透露,「過去蘋果要求將測試機台指定送鴻海廠,不過很奇怪,這次全數轉送另一家代工廠。」顯然蘋果iPad Mini不僅不是由鴻海獨家代工,甚至是由和碩通吃,此事若屬實,則是蘋果旗下產品代工首次交由非鴻海負責。iPad Mini和碩通吃儘管鴻海、和碩與廣達(2382)對此事都不願置評,且iPad Mini單量不管對鴻海的傷害或對和碩的挹注都不大,但蘋果由善於採購出身的提姆.庫克(Tim Cook)接掌後,其象徵意義與蘋果逐步調整台廠供應鏈作為上,預期長期在結構與生態將產生很大變化,尤其台灣三大組裝代工廠的投資價值跟著如何演變,值得投資人持續觀察。針對iPad Mini非由鴻海代工一事,鴻海發言人邢治平表示,公司無法就單一客戶發表評論,在產品未問世與客戶未對外表態以前,一律不表示意見。和碩發言系統則態度較為曖昧,僅指出下個月召開的法說會中將提出第三季展望,投資人可依公司訊息作推敲。廣達代理發言人許昭謹則指出,即使非鴻海代工,應該也是由和碩全數囊括,因為公司目前並沒有這方面的訊息與備料準備。法人表示,iPad Mini主要鎖定亞馬遜(Amazon)二百美元Kindle Fire平板電腦為假想敵,預估價格會落在二百~三百美元之間,且年出貨量粗估有一千萬台,這樣的代工量即使鴻海確定全數失去,對於年營收三兆元的鴻海而言,影響財務的情形相當小;而對年營收近六千億元的和碩來說,也是挹注有限。庫克上任 單一組裝廠策略轉向但凡事見微知著,鴻海過去代工帝國拜蘋果之賜而壯大,賈伯斯時代儘管在所有元配件要有第一與第二供應商,或許第一供應商占七成單量,第二供應商就會占三成。但在組裝代工上,卻罕見地數年來僅由鴻海負責,主要其一是,郭台銘與賈伯斯私交甚篤,且郭董固單策略也非常奏效;其二是,最重要的單一組裝廠在產品出了問題的責任歸屬單純,且出貨管理與供應鏈管理也較能達到速度與簡單化。賈伯斯後期,鴻海大陸廠接連發生員工跳樓自殺事件,血汗工廠之說不脛而走,重創蘋果形象,庫克去(二○一一)年接手前,曾經是蘋果台廠供應鏈採購關鍵人物,對台廠完全不陌生,且早期更曾負責Mac電腦的硬體部分,與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總經理梁次震等都有往來,接手後為澄清外界疑慮,更大手筆邀請美媒前往富士康大陸廠參觀。儘管這些舉措表明庫克與鴻海關係不變,然而庫克不願完全依循賈伯斯的老路走,iPhone5與iPad Mini被認為是完全沒有賈伯斯影子,而由庫克完全主導的新產品,因此對於台廠供應鏈的結構與生態當然也會與賈伯斯不同,尤其是單一組裝代工廠策略的調整。鴻海向來為蘋果主要組裝代工廠,而蘋果為了分散風險,不論是零組件或是組裝廠,均採取有第二或第三供應商策略,以維持料源的穩固與增加談判籌碼,所以台廠對蘋果一直以來是又愛又恨。愛的是,蘋果各項產品行銷世界,算是全球最大的行動裝置品牌廠,搶下蘋果大單就意味著營收數字將十分耀眼;恨的是,蘋果挾著產品大量具有價格談判上的優勢,時時向供應商砍價,因此,吃到蘋果單,還要看公司有沒有吞下去的能耐。鴻海客戶拓展為首要目標如果公司營運管理差了點,或是無法在生產效能上再精進,進而壓低成本,無法應付蘋果砍價的要求,則吃了蘋果之後可是會拉肚子的。這也是外資佩服鴻海的主要原因,認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工廠治理上確實有一套,才能夠降低成本,並且迎合蘋果產品高規格的要求。但商場究竟是現實的,雖然郭台銘與蘋果執行長庫克彼此間有好交情,但無法保證蘋果訂單一定下給鴻海,尤其最近廣達在訂單爭取上多所斬獲,就連惠普(HP)筆電訂單,也傳出廣達代工比重升而鴻海降的訊息,鴻海未拿下iPad Mini訂單,由和碩整碗拿去的耳語,也就不足為奇了。雖然鴻海無法表示意見,但邢治平強調,公司絕不會依賴單一公司,不會因代工蘋果一家品牌成功而滿足,未來將持續在材料與設計上精進,協助客戶達成產品差異化與區隔性。邢治平舉iPad Mini為例,該產品在尚未面世前就能成為市場焦點,主要就是產品具有市場區隔性,產品尺寸能滿足介於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中介市場。訪談中又約略透露出鴻海對iPad Mini很了解,但記者再三套問,仍無法得到確實答覆。可以肯定的是,鴻海將客戶拓展列為首要目標,邢治平強調,鴻海長期已累積淬煉出龐大的設計研發含量,不光只是單純為人作嫁的組裝代工,而是為不同客戶設想合適的產品,開發設計完成後送到客戶手中,一來幫客戶省下開發投入的時程,二來讓鴻海與客戶間的關係更加緊密,確保公司手中訂單量。產品周期短、區隔性低 鴻海利多鴻海清楚專業電子服務製造廠(EMS)的宿命,欠缺自創品牌的優勢,自然比不上三星(Samsung)因自有品牌而支撐組裝產品數維持高檔。雖然如此,邢治平認為這也是鴻海的優勢,正因為沒有品牌的包袱,讓鴻海在爭取訂單上更有力。尤其目前行動裝置生命周期減短至半年左右,品牌廠積極推出新產品,增加組裝代工需求,對鴻海是一大利多。除了生命周期縮短外,產品間相似度高,如何創造出產品的區隔性將是一大挑戰,而這塊也是鴻海積極發揮公司長處的利基。邢治平直言,代工蘋果確實讓鴻海一夕之間成為產業霸主,蘋果產品的成功讓鴻海跟著沾光,使業界明瞭鴻海組裝代工技術的成熟而積極下單,這也是鴻海營業額能突破三兆元大關的主因。就算外界質疑鴻海掉單,公司還是保持平常心看待市場傳聞,有沒有做都不能說,就算有做,也只能安靜地承接客戶的訂單。和碩對於接到iPad Mini全部單量則表示,下個月召開的法說會中將提出第三季展望,投資人可依公司訊息作推敲,不願證實卻又曖昧的說法頗令人好奇。許昭謹則指出,據他了解,廣達應該沒有取得iPad Mini訂單,如果這項產品非鴻海代工,那麼推測會由先前已經取得一半訂單的和碩拿到才對。理周投研部認為,如前述,儘管iPad Mini由和碩通吃,短線來看對鴻海與和碩財報影響不大,如果從象徵意義與長遠發展著眼,就值得投資人留意觀察台灣三大組裝代工廠的未來策略與布局,攸關著股價走勢。至於廣達年營收已經破兆元,但林百里深知代工低毛利的前景堪慮,因此近來大舉轉型朝雲端業務拓展,鮮少再上演與同業殺價搶單的戲碼。長線影響平板供應鏈生態反觀和碩在與華碩(2357)分家後,童子賢帶領的團隊過去從宏碁(2353)到華碩再至和碩,專注於代工是其優勢,因此搶單動作頻頻,在今年年底各家平板電腦接單預估中,和碩囊括了微軟(Microsoft)Surface三百至四百萬台,再加上iPad Mini的一千萬台量,等於是最大贏家,有機會成為第三家兆元電子廠。而鴻海危機意識增強,早已逐步因應未來即使蘋果訂單降低的日子還能生存的方法,例如併購夏普(Sharp)以及大陸萬馬奔騰發展通路平台等。當然蘋果占鴻海營收不小比重,一旦組裝代工上有所改變,更將牽動供應鏈整體的調整與變化,值得投資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