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金針花盛開季,花東縱谷起伏的金黃美景令人心醉,原住民文化體驗好新奇!八月初到九月底是金針花盛開的季節,正是到花蓮赤科山和六十石山擁抱金黃花海的好時節。趁著夏末走訪花東縱谷,不但可賞花,品嘗金針大餐,還可到高海拔山區消暑,享受清新空氣。位於花蓮玉里的赤科山,是遺世獨立的小山村,早在日治時期就以盛產赤科樹聞名。赤科樹被日本人視為上等建材,大量砍伐。一九五九年的八七水災,讓許多西部農民一夕之間失去了田產和房舍,大批災民遷移到地廣人稀的花蓮後山開墾,在赤科山、六十石山等地落腳後,以種植水稻、地瓜、玉米、花生等作物維生,之後又引進並改種金針花。經過半世紀的辛勤開墾,赤科山不僅成為自給自足的村莊,更轉型為以金針花海聞名的觀光勝地。朝開暮謝的金針花,素有「一日美人」稱號。赤科山、六十石山及臺東太麻里是臺灣三大賞金針花景點,尤其赤科山四方圍覆著綿延層疊的山巒,沿著蜿蜒山路漫步,看著原本翠綠的山頭換上金黃新衣,在藍天白雲映襯下,格外美麗。雖然範圍不大,但赤科山難得的保留了許多傳統村屋農舍,也是現今唯一還以日晒金針而非機器烘乾的地方。其中三合院形式的汪家古厝,黑瓦屋頂遍撒璀璨黃花的經典畫面,是攝影師最愛的取景地。另一個受歡迎的賞景地則是位於海拔 八百公尺山坡的千噸大石頭,外型就像一隻大石龜,攀爬山頂居高遠眺,滿山金黃盡收眼底。富里的六十石山則屬於花東縱谷海岸山脈的分支,海拔八百多公尺,相對於純樸唯美的赤科山,六十石山可充分體驗數大就是美的壯麗景致,登上約九六○公尺的最高點,在舒爽微風中,感受醉人的金黃花海魅力。從六十石山往北走,行經瑞穗鄉,進入光復鄉,就進入了馬太鞍溼地生態園區。這裡是阿美族馬太鞍部落的傳統生活地區,過去種滿了樹豆,「馬太鞍」即為阿美族語的樹豆「Vataan」音譯。阿美族人在馬太鞍溼地發展出獨特的「巴拉告」(Palakaw)生態捕魚法,利用中空的大竹子、筆筒樹的樹幹、九芎枝幹等天然材料,製作出一個三層結構物,然後放入水塘中,讓魚蝦在其間可棲息、繁殖並自然生長,使得族人毋須拚命到處抓魚,也展現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精神。來馬太鞍溼地,不但可聆聽原住民導覽解說巴拉告捕魚法,下溪親自體驗,還能享用著名的原住民料理「石頭火鍋」。同樣位於光復鄉的光復糖廠,正式的名稱為「花蓮糖廠」。過去,北起新城鄉,南至富里鄉,都可見到花蓮糖廠製糖用的廣闊甘蔗田。現在製糖業早已走入歷史,糖廠轉型為觀光景點,遊客漫步於排列整齊的日式平房中,享用清涼又甜蜜的冰品,重溫了兒時歡樂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