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媽媽養的母雞生雞蛋是要孵小雞來賣錢的,但並不是每顆雞蛋都能孵出小雞。母雞生出的蛋如果太小或蛋殼太薄,無法孵出小雞時,才可能成為桌上美食,我也才有口福吃到。生不出雞蛋的老母雞,就成為逢年過節時的桌上佳餚,媽媽會特別把雞腿留給我,母雞肚子裡若還有尚未生出的未成形蛋,也是我的專屬美食。不過,一年內只有過年、農曆七月普渡拜拜時才有機會吃到雞腿大餐。我最喜歡吃煎得焦焦的荷包蛋,讀國中時,便當盒內偶爾會有一顆荷包蛋,把醬油淋在荷包蛋上,蛋黃流入白飯內拌著一起吃,是最棒的美味。現代人愈來愈注重健康,都會選擇放山雞、土雞蛋。現代化養雞場都是把雞關在籠子裡,餵養飼料,甚至可能被施打抗生素;一般鄉下人家養雞,白天就是四處放養,任由雞在田野間吃蟲、蚯蚓、野菜,不必特地餵飼料。四處遊蕩的雞,一到天黑就會自己回巢,用最自然的方式養出健康的土雞,生出的土雞蛋當然也很健康。當麵包店學徒後,我第一次看到整箱的雞蛋時,一邊覺得開心,又納悶的問師傅:「雞蛋用不完,不是會生出小雞來嗎?」天真又好奇的我,甚至偷偷把一個雞蛋放在烤爐上,希望藉著烤爐的餘溫孵出小雞。結果,放在烤爐上方的雞蛋過了一個星期,居然臭掉,我才知道原來食用雞蛋是孵不出小雞的。或許是童年時對於雞蛋的美好記憶,讓長大後的我也熱愛各式各樣的蛋料理,舉凡蛋餅、九層塔炒蛋、茶葉蛋、番茄炒蛋、蛋炒飯等。師傅還曾經帶我去北投溫泉煮蛋,那也是新奇好玩的體驗。因為太喜歡吃雞蛋,我當兵時還鬧出笑話。當時我負責採買工作,開菜單時,三餐菜色都有蛋料理:早餐吃白煮蛋、午餐有蒸蛋,晚餐還有一道三色蛋。最後長官終於受不了,把我叫去問:「宵夜是不是吃王八蛋?」雞蛋在烘焙業使用廣泛,如蛋糕、三明治、德國布丁、布里歐吐司、奶油麵包等,都用得到雞蛋。尤其是吐司麵包,早期製作吐司時,只在麵粉內加水,後來引進加蛋和牛奶的技術,麵粉中加蛋有乳化作用,吐司吃起來更鬆軟、有香味。目前我的麵包店裡使用的雞蛋,每星期進貨三次,不一次大量進貨,是為了力求雞蛋保持新鮮度,因為雞蛋品質會影響吐司成品的風味。我深知雞蛋好壞的差別,蛋雞不打抗生素、生長激素,才能供應食用安全無虞的蛋。因此,我也秉持共好的理念,選用安全的好雞蛋,不為降低成本而殺價,給予蛋農合理的利潤空間,消費者才能吃到新鮮、健康的好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