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周末,我們都是全家一起去買菜,量販店、超市、傳統市場、水果行,都是選項,視需要和心情而定,因為有時會順道吃午餐,有時孩子考試多,要速戰速決,需求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樣。買菜要達到什麼「效果」呢?「吃」是每天的大事,我們一次買一個星期需要的食物,供周一至周五的早餐和晚餐。因為一買就是一周的量,當媽媽的頭腦要很清楚,可得心中有「菜單」,才能採買快、狠、準。而全家出動更是關鍵,好處之一,大家想吃什麼隨時反應,不過,「不健康」的都會被否決,讓孩子沒機會偏食;好處之二,帶孩子認識當令蔬果,知道它們「下肚前」的原貌,不知吃香蕉要剝皮的慘況,不會在我們家發生;好處之三,「吃米要知米價」,要讓孩子過著能跟得上時代脈動的日子。當然,最實際的是,買的量很大,一個人根本提不動,全家出動,一同分擔,因為「吃可是全家人的事」。吃,不只是「民以食為天」,不只是為了身體健康,它還可以幫你凝聚家人情感。一起討論吃什麼、怎麼吃,是很幸福的事。周末全家一起去買菜,帶孩子們討論如何為早餐加入更多元氣,牛奶、麥芽飲品、豆漿、米漿、果汁、優酪乳,多選一;麵包、吐司、三明治、饅頭、包子、蔥油餅,每周不同,不變的是青菜、水果和蒸蛋,怎麼搭、怎麼配,都營養。晚餐則是全家人每天的溫馨時刻,兄妹倆搶著你一言我一句的說學校的事,再一口接一口的吃著均衡美味的家常菜,魚是一定要有的,補學校營養午餐較少魚料理的不足,再配上兩道不同顏色的蔬菜,以及豆類或根莖類的小炒,還有一鍋骨頭湯為底的湯品,讀書中場休息時,再吃水果,一家人的健康,全家一起把關。買菜,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買菜,有教育、有學習,更是教養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