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亞洲盤內日圓兌美元貶破一百元,至收盤前一度接近至一○二元,為自二○○八年十月二十日以來新低。同時間內亞洲貨幣皆大幅度貶值,韓元重貶超過一%,新台幣亦由升轉貶收二十九·八元直逼三十元大關,澳幣跌破一比一,其他東南亞貨幣也都出現大幅貶值,一時之間似乎有貨幣競貶的貨幣戰爭味道。美國財政部長Jacob Lew十日在CNBC電視台談到,日本有一些「涉及經濟增長的問題」需要應對,但它刺激經濟的努力必須在國際協議限制之內,以避免貨幣戰爭,這是去年底日幣貶值以來,美國官方第一次對於日幣貶值幅度發表看法,可能的意義是美國容忍日幣貶值的幅度已經接近底線,而且在關鍵的人民幣沒有加入競貶的行列下,貨幣戰爭發生的機率微乎其微。亞洲金融風暴的原兇一九九七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一般人都認為是索羅斯狙擊泰銖造成,不過如果把時間拉回到一九九四年前,事實上人民幣貶值才是間接造成亞洲金融風暴的原因(直接原因是亞洲資產泡沫,人民幣貶值是觸媒)。一九九四年前的亞洲依靠大量便宜的勞力創造出口及外匯,亞洲經濟奇蹟吸引大量資本流入,南亞經濟體更以其高利率與高經濟成長率吸引追求高回報的外國熱錢,造成亞洲流入巨大的資金後,房市、股市等資產價格快速上漲(南亞國家匯市因採與美元聯繫的聯繫匯率,並無出現匯價上漲的情況,亦促使一九九七年索羅斯有機可乘)。同時間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台灣和韓國經濟在一九八○年代末、九○年代初經歷了六%~一二%的高GDP增長,被稱為「亞洲經濟奇蹟」。不過在一九九四年元旦後,人民幣兌美元一天內由五·八元貶值至八·七元,貶值超過三○%後,情況就豬羊變色,市場上先知先覺者已經認知到未來中國的出口將會因貨幣貶值增加競爭力,而直接影響亞洲國家出口放緩。以泰國股市為例,泰股的高點也是在一九九四年一月,從此之後經濟成長與熱錢皆逐漸且緩步的放緩與流出,至一九九六年中後,股市出現較大的下跌趨勢後熱錢大量流出,同時間匯價理論上應該出現貶值走勢,不過在聯繫匯率下匯率並未貶值,而索羅斯發現此一制度上的不對等與不合理,大量放空泰銖,終造成亞洲金融風暴的發生。因此,亞洲金融風暴的原因是亞洲資產泡沫,而人民幣貶值是造成泡沫現形與破滅的觸媒,索羅斯只是發現制度缺陷,並且依此達成獲利目的的投資人而已。貨幣戰爭的關鍵在人民幣因此一九九四年人民幣與美元非正式掛鉤,匯率定在一美元兌八·二七至八·二八元人民幣浮動後,直接的影響是,經過人民幣貶值的匯率補貼後,中國大量且便宜的勞動力取代亞洲國家等依靠勞動力發展經濟的國家,低階產品的出口出現革命性的替代,經濟發展的重心板塊,從此之後十多年的時間,由環太平洋亞洲轉移至內地的中國,環太平洋亞洲皆出現產業必須轉型的發展問題。不過現今中國的製造業已經不能再走低階的回頭路,而且中國目前面臨經濟發展的結構性調整,人民幣升值有利目前中國的經濟轉型。另一方面,去年底以來日幣的貶值確實有影響周邊國家,促使亞洲其他國家貨幣面臨貶值的壓力,不過在美國官方已經開始關切日圓貶值的議題下,而且人民幣並沒有加入競貶的行列,貨幣戰爭與貿易壁壘發生的機率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