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振興股市三支箭,第一支箭「現股當沖」一月六日起跑,確實把量能往上提升,成為近日焦點所在。隔日,財經日報斗大標題寫著「阿土伯當沖僅賺二百元」,甚至交易所資料統計指出,首日當沖投資人共賠了三百萬元,這個數字是以當日沖銷交易買進六.六二億元扣除賣出六.五九億元計算出來的,尚不包括近千分之六手續費與交易稅,若加上投資人賠更多。當沖操作,說穿了就是炒短線,政府刺激量能課更多交易稅,券商一買一賣收取千分之二點八五手續費,而投資人當然就是賺取價差,三方都想賺錢,然而風險最大還是投資人,政府與券商則是穩賺不賠。談及此,投資人就應該認清當沖操作的內涵意義,如果參與的三方都想獲利,那麼從哪裡賺呢?尤其,其中兩方是穩賺不賠,投資人就必須更謹慎為之,否則容易賺了價差卻賠了費用與稅負,實在划不來。既有目標與目的,當然就要有方法與策略,所謂善事與利器的道理是一樣的。本期封面故事針對當沖帶動量能,可望掀起一波行情,而當沖二百檔標的更是不會缺席者,但如何挑出好的當沖股,投研部同仁認為,除基本面外,尚需考量日均量,而其中最最重要,就是股價在五十元以上者,跳檔價差高才能符合扣除費用成本後仍有獲利,內容相當具投資參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