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保單種類這麼多,怎麼買才能買得對、買得聰明,專家提出掌握四大關鍵就能事半功倍。壽險、意外險、儲蓄險保單種類這麼多,該買什麼才能將一生防護網撐大?甫入社會的新鮮人起薪不高,哪有餘錢買保險?南山財富管理區經理書世寧指出,無論薪水多少,一定要做好財務安全規劃,他建議每個月收入扣除生活費等其他開銷外,要將收入一○%作為風險管理,也就是保險的規劃。收入10%作為風險管理他舉例,以剛出社會月薪二萬五千元,四○%約一萬元為生活費用,若有背負學貸或負擔家庭經濟者,則收入三○%約七千五百元為負債規劃,另外二○%為投資理財,如退休金準備或子女教育金規劃,最後一○%約二千五百元拿來規劃自己的保單,彌補「風險」發生的財務損失。在保險規劃上,如何買對而不買貴?書世寧建議,第一次買保單以保障型為出發點,不是儲蓄、不是投資而是純保障,也就是把風險管理做好,才往投資或理財規劃。市面上各式各樣的保單,總的來說,都在壽險、醫療、進階醫療、意外險範疇內,書世寧指出,風險管理是一個圓形無缺口的概念,第一次買保單前掌握四大關鍵,就能輕鬆選擇、買對保單。關鍵1 避免終身壽險買太高每個人都必須面臨「太早走」、「活太久」、「走不掉」的風險。壽險不是死了才賠,死了又用不到,為何要買?書世寧表示,死了拿一筆錢的死亡壽險,是解決活太短的問題,而壽險中的生存壽險則解決活太長的問題。他認為,消費者容易迷信終身壽險,希望一輩子有效,但終身壽險費用較高,一般年輕人以一年兩、三萬元預算而言,終身壽險金額就占一半保費,他建議,終身壽險可改以定期壽險的方式規劃。換句話說,第一次購買保單基本壽險先以二十~三十萬元的終身壽險規劃,有更多需求則以定期壽險為選擇,一百萬保費,一年才繳兩千多元。關鍵2 實支實付的重要性人難免有疾病或開刀住院,克服「走不掉」的風險,醫療險如何買?書世寧指出,健保雖已有基本醫療補助,尚需額外規劃,實支實付則常被忽略,包括病房升等、病房費、雜費的耳溫套、止痛針等,都是健保不給付的項目。實支實付費用不高,兩個單位,一年保費四千多元,卻可以解決未來四萬、四十萬甚至四百萬元的花費。他強調實支實付是最重要的醫療險,尤其是雜費給付。他進一步說明,實支實付給付細項如病房費,如果一個單位一天補助兩千元,就不夠作為補足一天四、五千元的病房費。另外,實支實付是花多少賠多少,不能彌補生活上的損失,像是住院期間停工而無收入的狀況。因此,他建議如果有多餘的預算可以再多買病房費,額外病房費津貼可當成額外的生活費或請看護的費用。如果擔心實支實付額度不夠支付手術費,有多的能力也可加買手術費,多一些手術津貼彌補生活支出的財務損失。這對第一次買保單就相當完備。關鍵3 首重基本醫療 非進階醫療一般人對「終身」醫療與「終身」手術的迷思是一輩子有保障?書世寧說,終身醫療與終身手術保費相當高,會占掉大部分保費,以一個月兩萬二的收入,一個月平均預算二千二百元的保費支出,終身醫療或終身手術即占一個月一千元的費用。「這就像年輕人沒錢,那麼先租房子就好。」他補充說道。他認為買保險要「用小錢買大保障」,保險公司喜歡用「大錢買小保障」,這樣保險公司才會賺錢。他建議第一張保單要以「定期」取代「終身」觀念,便宜保障又好,且可隨時調整保費高低。書世寧指出,第一次買保單避免買的順序錯誤,他觀察台灣消費者規劃很多進階醫療如防癌,卻沒有購買基本醫療,醫療險是針對醫療行為的保障,進階醫療是針對特定的疾病如防癌,現在市場的進階醫療主要商品如特定傷病、婦女險、長期看護等,都是包裝過後的新商品,基本上,他認為第一張保單就是把基本醫療的保障做完善,多的預算再考量進階醫療。關鍵4 別輕忽意外險的保障工具輕書世寧說,年輕人透過意外險可以把保障拉高,分大意外如死亡與殘廢,中意外如病房費與骨折津貼等,以及小的意外實支實付。他表示,意外理賠不需住院證明,只要有「意外」就賠償,如意外門診。意外保險費用低,一年保費只需一千多元,就有一百萬元的保障,能帶給在外打拚、騎車族額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