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2005年上半年台灣最賺錢的企業,位居電子產業龍頭地位的台積電(2330)依然當仁不讓,以稅後純益351.87億元金額,擊敗林文淵的中鋼(2002)(327.85億元)與王永慶的台塑化(6505)(308.27億元),蟬聯台股獲利王寶座。然而,與營收王、賺錢王,乃至營收成長王等其它桂冠相較,台積電可能是當中唯一感到憂鬱的王者。
#@1@#雖然張忠謀於今年5月10日將CEO棒子交予蔡力行,而台積電也正式邁入「後張忠謀時代」。然而,在「開山祖師」與「半導體教父」光環下,張忠謀對台積電營運方向仍具有實質影響力,不過,由最近的消息面看來,張忠謀可能是不怎麼高興。先是正當台積電準備在90奈米製程市場與聯電一較高下之際,中國大陸中芯半導體卻宣布已進口取得12吋晶圓廠65奈米製程生產設備,並著手進行研發,計畫到2006年年底前能夠正式量產,相較之下,台積電上海廠因台灣政府法令限制,依然只停留在0.25微米製程階段,這看在極欲逐鹿大陸市場的張忠謀眼中,心中豈有不急之理。而最近更因為台積電前任業務副總胡正大將轉任大陸手機晶片設計公司TCL擔任執行長。消息甫一傳出,台積電立即破天荒在媒體刊登廣告以予澄清,張忠謀甚至親自向謝長廷與何美玥進行說明,胡正大轉進大陸與台積電無關,並且強調台積電在大陸所進行的任何投資,一定會遵守中華民國政府之法令規章。雖然台積電對大陸政策之配合,可稱得上是台灣企業模範生,但對於政府對半導體產業赴大陸投資開放腳步之駝鳥,張忠謀恐怕也是悶在心裏。
#@1@#然而,回歸基本面來看,台積電的憂鬱可不僅於此,先單從營收表現來談,受到上游IC設計廠商庫存惡化牽累,整個半導體產業景氣自去年第3季以來,自高峰急速反轉而下,直到今年第2季才見到景氣觸底反彈訊號,也正因如此,台積電上半年營收1,141.6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較,衰退了6.71%。而同樣受到不景氣影響,即使透過產品組合改善,也無法阻止平均銷售單價(ASP)下滑,加上上半年產能利率跌到90%以下,使得台積電毛利率跌至39.29%,表現略遜於去年同期的41.57%。在營收與獲利能力同時下滑交互作用下,稅後純益從421.99元下滑到351.87億元,而EPS也從去年1.81元掉到今年1.43元,衰退幅度高達20.99%。所以,雖然台積電蟬聯獲利王寶座,但獲利表現的衰退,實在很難讓張忠謀高興得起來。而令人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稅後純益與第2名中華電263億元相比,台積電的421.99億元是站在絕對優勢位置。但今年與第2名中鋼327.85億元相較,台積電的351.78億元,差距不超過30億元,顯示台積電王者地位將面臨動搖。
#@1@#但真正讓台積電感到憂鬱的問題,恐怕在於平均銷售單價(ASP)的長期走跌。縱使在2001年,全球景氣受到網路泡沫化衝擊,半導體產業亦難置身事外,台積電當時產能利用率僅在50%以下,即便如此,當時每片約當8吋晶圓平均銷售單價仍能維持在1,500美元水準。而近2年半導體廠商(包括記憶體製造商)12吋廠產能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加上中芯半導體長期採用流血輸出、低價搶單策略,使得晶圓代工平均銷售價格易跌難漲,目前大約僅剩下1,200美元水準。因此,若追蹤2000年以來台積電平均銷售單價走勢,不難發現到每次平均銷售單價反彈高點,都很難突破前波平均銷售單價高點。即使台積電努力於成本下降與高階製程產品比重,但平均銷售單價的長期走跌,對於台積電獲利能力評價仍構成負面不確定因子。當然,事情也不都只有壞的一面,即使今年第4季景氣能見度有下降的跡象,但就部份IC設計業者反應,台積電產能並沒有出現鬆馳的現象,甚至在0.18至0.13微米製程產能還有些微吃緊的狀況,因此對於台積電下半年獲利狀況倒也沒太大疑慮。此外,在消費性電子產品輕薄化已成必然趨勢之潮流下,原本投片在低階製程的IC設計公司,亦有將訂單移往較高階製程投片之趨向,加上90奈米製程產品已為繪圖晶片與手機晶片廠商廣泛應用,下半年亦會以10%以上幅度逐季成長。而台積電2座12吋廠Fab12、Fab14產能也將於第3季大幅躍升,有助於台積電成本下降。在產品組合改善與成本改善雙重效益之下,對於台積電獲利能力改善亦有加分效果。
#@1@#事實上,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前10傑名單中,與台積電相同也深感憂慮的企業巨人,其實還真不算少數。以中鋼(2002)來說,自去年以來,受惠於來自大陸地區強勁需求,各類鋼品報價持續走高,也就使得中鋼營收與獲利連帶著水漲船高,今年上半年EPS就高達3.35元,表現明顯優於去年同期的2.41元。然而,下半年在大陸鋼品報價快速回檔壓力下,中鋼報價亦有向下調整之空間,從近期中鋼所開出第4季內銷鋼品報價來看,各類鋼品降價幅度每公噸從840元至2,500元不等,這對於中鋼未來數季獲利能力能否維持在高檔,確實存在著相當大的問號。另外,像中華電(2412)、國泰金(2882),以及兆豐金(2886),分別居於排行榜第3、9、10名,但與去年同期相較,獲利能力也有衰退的疑慮,尤其是國泰金,無論是營收、稅後純益,或是EPS,衰退幅度都超過40%以上,說不會感到憂鬱,那還真是騙人的。但這也說明了,台灣現今投資環境,可能真的讓企業家們非常憂鬱。不過,值得令人注意的是王永慶老先生的台塑四寶,除了受惠於原油價格上揚外,「六輕效應」確實都讓台塑集團旗下各子公司稅後純益皆呈現2位數成長力道,其中,尤以台塑化(6505)成長幅度高達80.77%表現最為優異。這也不能不讓人佩服,當年在東南亞金融風暴逆境中,王永慶獨排眾議,鉅額融資興建六輕,如今回首起來,老先生的眼光與遠見,真值得現在企業家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