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技製藥業今年首季整體併購交易額達六三二億美元,是去年同期一四二億美元的四倍有餘。這麼多樁大型併購案,顯示市場看好未來生技製藥業的發展趨勢。年初至今,國際併購案不斷,尤其美國大企業更以汽車業和精品業併購金額和交易最為頻繁。生技製藥巨頭的購併與合作也不落人後,除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諾華、禮來(Eli Lilly)之間的資產大搬風外,尚有亞培和默克(MERCK & CO INC) 的業務拆分。甚至傳出全球最大的生技製藥集團輝瑞,意圖將美嬌娘英國第二大製藥巨頭阿斯利康娶回家,卻慘遭阿斯利康否定。全球藥廠大購併 市場版圖大洗牌觀察國際製藥廠近來動作頻頻,傳出美國輝瑞(Pfizer)藥廠以逾一千億美元併購了瑞典製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若併購案成真,這將是醫藥產業史上最大收購金額!還有,印度太陽藥業以四十億美元收購同業倫巴矽公司,該樁收購案,將創造出全球第五大學名藥製造廠,預期年底前完成合併。瑞士藥廠諾華(Novartis)將以一六○億美元(約四八四六億台幣)現金,收購英國藥廠葛蘭素史克的癌症醫藥業務,同時以七十一億美元現金,把不含禽流感疫苗的疫苗事業賣給葛蘭素史克,讓葛蘭素史克強化其疫苗市場的領導地位。諾華又把動物醫藥部門,以五十四億美元出售給美國藥廠禮來,禮來將因此成為動物醫藥市場領導者。諾華希望把業務焦點放在創新藥物、護眼藥品和學名藥。尤其收購葛蘭素史克的癌症醫藥業務後,可擴大其標靶治療用藥市場地位,成為治療黑色素瘤藥物的領導者。大者恆大 通路為王市場上盛傳積極型投資人艾克曼(Bill Ackman)與加拿大藥廠Valeant聯手出價逾五百億美元,要收購生產肉毒桿菌素Botox的美國藥廠愛力根(Allergan)。另外,近期德國製藥廠默克以一四二億美元的價格將健康消費品業務出售給德國拜耳集團(Bayer)。根據協定條款,拜耳將收購默克的非處方藥(OTC)業務,包括開瑞坦和Afrin的全球商標和處方權。同時,默克宣佈在全球範圍內與拜耳進行臨床開發合作,共同研發和銷售可溶性鳥?酸環化?(sGC)調節劑。兩家公司將平攤相關成本和利潤,並實施聯合開發和銷售戰略,透過此次廣泛合作,拜耳將從默克獲得十億美元的預付金,並在達到銷售目標後獲得額外的階段性付款。對於協定涉及的所有產品和在研藥物,兩家公司將分擔開發成本和銷售利潤,並且在非主導市場擁有這些產品的共同推廣權。根據IMS Health公司預估,二○一六年全球學名藥市場產值將達四千至四千三百億美元,約占全球藥品市場產值的三五%。為什麼國際大廠爭相整併?其中新興市場之學名藥規模約為兩千兩百四十至兩千四百四十億美元,其將為驅動學名藥廠成長之主要動力。因此,全球學名藥亦掀起一波整併潮,具有強大通路的品牌學名藥將成為此趨勢的最大贏家。這波國際併購熱潮,其實也意味著市場焦點已轉向國際併購為主,主因為新藥專利懸崖到期,學名藥廠的商機湧現,大廠在新藥專利到期的壓力下,靠併購取得技術,或併通路得到當地市場,競爭除了更激烈外,也意味著市場看好整體產業的成長性,有利高本益比的美國生技製藥類股股價維持多頭表現。不過,由其背後的合併原因來看,製藥廠間的整併、結盟等動作,除了為擴展產品的市占率外,也是為未來藥廠求生存做準備。近年全球製藥業發展不脫專利藥到期高峰及各國政府鼓勵學名藥發展的兩大趨勢。據統計,二○一一~二○一五年將是專利藥到期高峰,這段時間到期的專利藥全球銷售額至少六四○億美元,其中不少是年銷超過十億美元的Blockbuster(暢銷藥物)。許多原廠暢銷藥其專利將於二○一五年至二?一八年陸續到期,預期學名藥將積極搶占市場。11家台廠新商機另外,因各國撙節醫療支出,加上醫療保險財源吃緊,包括美國、日本等開發國家都積極推廣使用價廉質優的學名藥,以上兩大趨勢都是以學名藥為主的台廠供應鏈新商機,包括永信(3705)、東洋(4105)、美時(1795)、健喬(4114)、中化(1701)、南光(1752)、健亞(4130)、杏輝(1734)、生達(1720),甚至連上游原料藥廠台耀(4746)、旭富(4119)則有專利學名藥到期,激勵原料藥銷貨激增的潛在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