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雙子城,我們不得不先從世界最著名的明尼蘇達州(明州)的雙子城(明利亞波利斯─聖保羅)談起。聖保羅市為明州州政府的所在地,並為明州第二大城,人口約二十九萬五千人。而其隔壁且西南邊以密西西比河為界的明利亞波利斯市,卻是明州人口最大的城市,人口約四十萬人。這點似乎與台北市(首都)與新北市(最多人口的城市)類似。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以雙子城為中心的都會區包含其周邊郊區的一八○個小城市,聚集了美國十八家財星五百大的總部,人口約三百四十萬,約占整個明州四分之三的人口,為全美國第十五大都會區,經濟規模約二二○○億美元,大於台灣經濟規模的二分之一。區域的旅遊或招商皆以明利亞波利斯─聖保羅都會區或雙子城為名對外宣傳。聖保羅市主要為歐洲法國、愛爾蘭及德國後裔的移民,正式建立於一八四九年,建築上可以看到許多歐式的風格。其中最著名便是其倣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聖保羅教堂、建築大師Case Gilbert的州政府及位於Summit Ave許多維多利亞式的房子,其中包括電影「大亨小傳」的作者F. Scott Fitzgerald的故居。城市相當重視文化與藝術,而世界著名的企業3M也坐落於此。也由於其歐式建築、河岸美景及濃濃的文化藝術氣息,聖保羅市除了數度被評為全美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外,今年初更被「今日美國」票選為全美最羅曼蒂克的城市。而位於密西西比河西岸的明利亞波利斯市(城市東北部部分橫跨密西西河兩岸)卻呈現完全不同的風格。建於一八六七年,其主要為北歐的移民,崇尚自由與創新,早期因主要資源掌握在聖保羅市民手中,故反而讓其較專注向美國其他各地拓展其木材、麵粉等業務。其市中心多為現代化玻璃帷幕的建築,各式各樣的酒吧、夜店、餐廳多聚集於此,更讓城市充滿了活力,吸引了許多年輕人。Inc.雜誌評其為美國最創新的城市第七名,它不但是許多財星五百大的總部,明尼蘇達大學主要校區、職業棒球明尼蘇達雙城隊、足球維京隊及籃球灰狼隊的主場地也同樣坐落於此。兩座城市由於不同的族群背景,呈現出的不同的性格,雙方彼此一開始便視對方為競爭對手,無論是在爭取企業總部、彼此在人口統計上作弊以爭取預算,或競爭城市的球隊等。雙方甚至一度因為彼此不同意日光節約時間的調整,住在一河或一條街之隔,竟然相差一小時,讓雙方居民非常不方便。職業籃球明利亞波利斯湖人隊,也因為聖保羅的居民不支持,觀眾不多,只好轉到洛杉磯。這現象直到職棒球隊取名明尼蘇達雙城隊才逐漸改變。二○○五年,在大量媒體的注目下,雙方的市長才首度就如何結合雙方政府的資源、民間企業及公益團體的力量,來共同促進區域的經濟發展,展開對話。透過民間企業及州政府金援下,設立一非營利組織「明利亞波利斯聖保羅區域經濟發展協會」來共同推動區域的發展。打造年輕人最佳的工作城一開始合作的項目包括建立一個創業的生態系統及協助中小企業出口等。連接兩市市政府,共十八站的輕軌綠線也在兩市、州政府及聯邦政府的支助下,於今年六月十四日正式通車,讓兩市的合作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市政府為改善其交通,可在州政府訂的銷售稅上加碼,明利亞波利斯為七.七七五%,聖保羅為七.六七五%。由上述的發展歷史可知,雙子城的形成並非起因於雙方的合作,反而是因為她們長期的彼此競爭的結果。為了各自滿足人民及企業對城市的需求,它迫使兩座城市必須在政策、規劃、企業誘因及服務上不斷的創新,而造就了她們各別不同的城市發展特色,柤互輝映。而這樣的「意外」的結果,也間接的增強了區域整體的吸引力及競爭力。難怪富士比雜誌評她們為全美國最輕鬆的城市、「今日美國」稱她們為全美國最健康的城市、喬治城教育中心稱她們為年輕人最佳的工作城市。看著沿著河畔路跑的民眾及河岸兩邊美麗的建築物,身為一個台北人,真希望我們的雙北市有一天也能有這樣的景致。郝朱聯合政見 大台北黃金雙子城「大台北黃金雙子城」第一次提出,是於郝市長與朱市長於二○一○年市長選舉時的聯合競選政見,而其中的內容又以打造金融、科技、商業、景觀兼具的「淡水曼哈頓計畫」最吸引人。雙方未來計畫要成立「淡水河流域管理局」,共同進行河流整治及土地開發。淡水河兩岸總開發面積約五百公頃,除可提供三十一萬戶的住宅外,並讓河岸兩旁坐落著咖啡屋、PUB、高級餐廳、茶館,宛如塞納河左岸般。如果這樣的夢想能夠實現,雙北不但變得更具吸引力,而上述的住宅供應量,或許也同時解決了房價過高及合宜/社會住宅供應不足的問題。但四年幾乎要過去了,當初的願景究竟完成了多少呢?為何它已不再是政治人物設定的主要議題?何以即使是同黨的市長,對於淡北道路是否應該開闢,以解決淡水交通的瓶頸也無法建立共識呢?美國的雙子城 發展各有特色美國的雙子城,是以街道及河流明顯的區隔,「東西」相對應的兩座城市,各自發展。本位主義的結果,卻讓兩個城市發展各有特色。然台北市與新北市卻是中心與邊陲的城市分割的方式,本位主義的結果,卻帶來區域發展的失衡。這樣錯誤的國土規劃方式,造成原台北縣的各個鄉、鎮、市位於台北市的三環到五環,長期以來各自扮演著台北市的衛星城市的角色,卻無法享受台北市民稅收的福利,也失去整體城市的特色。這樣缺乏整體城市獨特特質的現象,即使在是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後,仍未改變。她最新的都市計畫,仍是以台北市為中心的概念,提出大台北首都圈,以「台北主城都心」、「大漢溪以北都心」、「大漢溪以南都心」的三核心概念為發展主軸,並將自己的區域範圍分為內環、中環、外環。也就是說,她仍然是台北市的三環到五環的格局。新北市不但是台灣第一大都市,人口接近四百萬,其境內台灣一千大企業有一六七家總部設在新北市包括鴻海、裕隆等,僅次於台北市,遠遠超過台中的七十三家、台南市的六十七家及高雄市的九十五家。根據輔大商研所及統計資訊學系發布的首屆「台灣城市消費力指數」(CCP),新北市CCP以新台幣一兆元居榜首,第二名的台北市為九二三五億元,而新北市板橋區更是台灣消費力指數的冠軍,超越台北市的大安區。雙北不妨以基隆河、淡水河為界在台中、台南、高雄分別汲汲營營為自己城市發展定位時,新北市卻以未來合併為大台北的思維來規劃。試問,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合併後的市長,管理近台灣三分之一的人口,掌握二分之一的GDP,指派四十一位區長的情境嗎?而新北市便能擺脫邊陲的角色嗎?其實為突破新北市處於邊陲的困境,只要將台北市與新北市彼此以基隆河、淡水河為界,也就是說新北市放棄淡水、東北角及汐止。如此一來,新北市便不再是台北市的外環。她的城市應該是以「溪北」、「溪南」、「三鶯」及「八里─林口」的四核心發展策略隔著淡水河與台北市的發展「南北」相互輝映。台北市因為本位主義,淡水及汐止的交通問題,將獲得解決,且也解決其首都腹地不足的缺點。如果台北市再合併基隆市,更可以增加她寬闊的海洋首都的格局,而非目前狹隘的「城中城」的視野。如果我們希望「大台北黃金雙子城」能夠早日實現,我們不應寄望兩邊的市長,如何承諾他們將如何合作去完成,而是應讓他們處於必須彼此競爭下,為了爭取選民及企業的認同,而提早兌現其承諾。而這先決的條件是,我們必須給他們明確的南北城市的界限、合理的稅收分配及適當的財稅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