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互聯網(Internet網路)金融與傳統金融的論戰近一年吵得沸沸揚揚,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其趨勢成長軌跡,第一,二○一三~二○一四年全球網路用戶普及率將達到四○%,進一步探討,已開發國家普及率約在八○%,但在開發中國家僅為三○%,換言之,新興國家將是網路普及化主力地區。第二,網路對各行各業滲透率持續攀高,這也包含了金融產業,網上銀行經營成本較實體分行低廉,且在網路平台可處理絕大部分的金融業務需求。拉回台灣本身的金融環境,金管會「數位金融」這個構思,所點出的未來商業模式分為五大方向,包括:未來核心競爭力的數位能力;銀行分行將轉趨支援作用;而網路行銷為將來行銷主力;社群網站(Facebook)及線上客服將主導金融業務;以及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正面交鋒等等面向,都值得讀者深入了解。數位金融與大數據分析密切相關未來資訊分析能力將是核心競爭力,網路化時代,任何資訊取得容易,銀行業者透過數位分行,社群化、互動化收集廣大客戶群的相關資料及使用愛好,雲端資料有了如此龐大的資料庫後,藉助互聯網及移動通訊等技術,通過大數據(Big Data)之手段,就可直接對潛在客戶做有效行銷。簡單而言,「數位金融」長期趨勢脫離不了大數據之分析運算及應用。理周投研部分析師翁偉捷表示,「大數據」整個過程包括三個步驟:一、數據採集。二、數據分析運算。三、數據的應用。翁偉捷強調,數據採集的方法是透過個人PC、手機、平板電腦或甚至是一個晶片,就能夠將使用者因使用相關內容所產生的數據透過無線傳輸上傳到資料庫儲存。數據採集、數據分析及應用給了互聯網金融在技術層面很大的支持,也將實現網路金融服務無國界的理想,更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然而,未來互聯網金融業務核心關鍵就在「風險控管」,即信用評級。風險管控是互聯網金融的關鍵上海陸家嘴金融交易所(陸金所)是網路金融先驅者之一,董事長計葵生表示,陸金所是創新金融的探索者,中央支持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互聯網金融的關鍵在風險管控,並致力於提高市場流動性。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進程跑在台灣之前,陸金所開展P2P業務至今,已累積大量信用數據,這是為了從擔保模式轉向評級模式而做好準備。換言之,陸金所階段性地對客戶提供了擔保,而今已計畫逐步撤銷擔保。再者,大數據的應用上,陸金所將從不同管道獲得一些數據,並將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後,用以評估借款過程中,客戶填寫的數據是否是真的,這是第一步。其後,會通過模型算出,這個客戶風險係數是多少,該給他多少授信,繼而做出一份基於大數據,但可靠性較強的客戶評級。陸金所強調,長期採用平安融資擔保,並不符合互聯網發展趨勢,互聯網金融是要通過技術和數據來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訊息透明度。最後,拉回數位金融主軸,通過上述陸金所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必能給政府及金融體系很大的深思。網路化時代,善用科技已是時代趨勢,除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更可實現服務無國界的理想。股市金言「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就是心念要轉了。」多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採取化解僵局的行動,就是轉念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