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逐步回升,亞洲出口恢復,加上強勁內需帶動,今年亞洲GDP成長率將呈現逐季增長趨勢,基本面看好。因此,建議下半年投資人可留意亞股的投資契機。亞洲各央行六月份買入美元和其他貨幣的數目及速度是從二○一一年以來最快,也讓亞洲外匯儲備總額提升至七.四七萬億美元,再創歷史紀錄,市場認為亞洲央行這樣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抵禦全球廉價資本的湧入。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六月香港、新加坡、韓國和台灣的外匯儲備均創出新高,日本外匯儲備也升至一.二八萬億美元,日前中國公布外匯儲備達到創紀錄的三.九九萬億美元。外資光是七月第一周全面買超亞洲主要股市,是距離九周後再度見到資金流入熱況。其中,外資買超韓國的量最多,光是單周買超金額即為八.二二億美元,也是連續八周買超。外資買超亞股 最看好台股另一部分就是台股,統計六月份外資買超金額二十六.六七億美元,遙遙領先其他亞股,在第二季淡季中,外資強力作多為台股注入強心針,似乎也為下半年預先布局,今年上半年,台股一躍而上,以超過一○五億美元稱霸,印度則以二二%漲幅居冠。 摩根台灣金磚基金經理人葉鴻儒分析,外資從去年九月以來已經連續十個月淨匯入,且創下史上外資最長連續淨匯入期間,外匯存底連續七個月創下歷史新高,大量資金持續湧進台股,累計六月買超及今年累計買超台股金額,雙雙居亞洲之冠。再者,七月第一周外資再加碼五.四八億美元,顯示台灣經濟逐漸回穩,復甦力道有撐,外資對企業獲利前景樂觀。事實上,全球資金再度流入新興亞洲市場,提振當地資產價格,拉低融資成本,當這股資金流入潮結束時,某些經濟體受到衝擊可能比其他經濟體更加嚴重,經濟學家和投資者均認為,當前外資流入亞洲的趨勢幾乎可以肯定會在某一時刻再次順勢逆轉。資金外流仍可能令亞洲受創回頭看去年的市場動盪不安,讓各國主要決策者加倍努力消除潛在弱點,例如印度提出很多政策削減經常項目赤字,新加坡和香港則推出更多措施打擊房地產投機。但根據花旗(Citigroup)表示,外資資金大量流入已經導致香港、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利率降至負值,由於利率水平低於通膨,讓當地融資成本飆升,尤其是對房地產投資而言。在最極端的情況下,資金迅速外流可能導致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貨幣貶值的一幕再現,推高當地利率,引發大範圍的信貸違約和經濟衰退。由於中國不允許資金自由進出,也不允許人民幣自由浮動,因此中國或許是最不容易受到資金流出衝擊的國家。而另外一些規模較小的開放國家則更容易受到攻擊,例如對於印度和印尼這樣經濟實力較差又有大量外債將在未來兩年到期的國家,經常項目赤字是它們最大的問題,一旦資金開始流出,它們的外匯儲備將很快消失殆盡,支付關鍵的進口商品以及償付外債的能力將會因此受到限制。印度的新任央行行長拉詹(Raghuram Rajan)去年試圖解決這些問題,他上調了利率以便抑制資金流出、支撐盧比匯率並降低經常項目赤字,這樣也幫助印度將經常項目赤字占GDP的比例從四.七%的紀錄高位降至今年預期的一.七%。但經濟學家預計,由於印度經濟狀況改善,進口回升,印度的經常項目赤字將再次上升。當外國投資者開始逃出市場時,通常是由諸多因素所影響,此時就連成熟國家也可能會面臨風險。其中,香港和新加坡的短期外債規模和資金流入在該地區名列前茅,但它們作為地區金融中心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其上述弱點,許多資金只是借道香港和新加坡而流入其他國家。不過,大規模的外資流入已經在當地地產市場催生出泡沫,這促使當地決策者實施了宏觀審慎舉措來解決這個問題,例如限制銀行向房地產投資項目發放貸款。現在亞洲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可能要高於一九九七年,但當全球投資者對亞洲相關的資產失去了興趣,一些國家可能仍將面臨痛苦的修正過程。三大風險看東北亞及東南亞前景「美國利率未來一到二年會上升,但整體來說會溫和上升。」從整體市場氛圍來看,摩根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認為,歐美經濟改善相對台灣及亞洲以出口為主的國家都會直接受惠,但是許長泰也提出三項市場因素可能導致風險提升,首先是美國通膨問題,目前處於溫和狀況,如果進一步加快通膨速度,對新興市場會引發另一波震盪。柏瑞亞洲亮點股票基金經理人馬治雲認為,亞洲市場主要風險為美國通膨回升速度是否會引發聯準會改採較積極的緊縮貨幣政策的預期,加上印尼七月份大選仍有不確定性,以及印度選後的公共支出計畫是否因縮減財政計畫而低於預期。再者是地緣政治問題,對此馬治雲認為,雖然近期有伊拉克地緣政治影響,全球油金價聯袂攀升的壓力,而且亞洲國家對石油價格敏感度高,不過現今亞洲經濟體質更為穩健,因應油價飆漲的彈性較大,且根據過去二年的經驗顯示(Bloomberg,2014/6),亞股歷經短暫修正後隨即強勁反彈,歷史股價表現多為良性。最後是營運成長問題,許長泰認為以韓國、台灣及新加坡來看,亞洲市場過去幾年因歐美經濟受到很大的影響,營運成長跟預期有所落差。「我看好東北亞出口成長前景,因其動能延展性強。」馬治雲提到,東北亞國家包括台灣、日本及韓國以出口拉動成長動能最強,主要跟近期出口數字持續往上成長,歸因已開發國家經濟復甦明確連帶影響。相反的,東南亞國家短期來看動能成長有限,主要因為政策以改善貿易赤字及財政赤字雙赤字問題為主,會造成緊縮貨幣政策及削減財政支出,經濟成長壓力也將延續至明年,短線雖然有上漲的反應,但整體來看中長期短空長多。總而言之,許長泰認為,進入下半年應觀察二大指標,美國通膨數據及企業獲利。換句話說,美國通膨連續三個月增溫,假使未來沒有降溫現象,將為聯準會貨幣決策帶來變數;另外,資金行情告一段落後,將回歸企業獲利驅動的基本面,獲利動能將是未來股市走升的主要支撐因素。馬治雲表示,中國投資展望轉佳,另外包括東北亞出口成長、東南亞經濟改革預期,帶動亞洲主要區域經濟基本面全面回升,且近期大中華地區股市領漲,上半年來東南亞也表現不俗。投資新興亞股主軸 選股不選市以投資角度而言,在每個國家都有亮點企業可挑選的情況下,選股不選市的方式可視為投資新興亞股的最佳方式,其中囊括新趨勢、新技術、新策略的企業,則為投資主要方向。馬治雲也提醒,雖然亞洲受到油價波動的影響已經不像以前大,但亞洲國家仍多是原油進口國,若地緣政治影響增溫,亞股仍多少會出現震盪,油價上漲對亞洲帶來的通膨可能是投資上須多加留意的部分,投資人須依照自身風險承受度來考量,挑選投資標的。馬治雲補充說到,主動型投資人適合更小區域的亞洲基金,包括東協、大中華及單一國家等,因為其所受的單一風險較為一致。其中,亞太區域型又分為高股息及中小成長,高股息適合保守型投資人,因其投資標的較少受景氣循環影響,成長型適合積極型投資人。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陳培文指出,整體而言,全球經濟逐步回升,亞洲出口恢復,加上強勁內需帶動,今年亞洲GDP成長率將呈現逐季增長趨勢,基本面看好。葉鴻儒指出,台灣上市櫃公司公布的第一季企業盈餘都超乎市場預期,尤其在歐美景氣持續復甦的加持,以及蘋果供應鏈、物聯網題材推升之下,下半年和明年的企業獲利成長都可望有向上修正的空間。他認為,目前台股基本面獲利動能佳,又有題材和國際資金加持,考慮台股現處在偏低於歷史均值水準的狀況,前景仍偏樂觀,目前相對便宜,仍有高點可期,僅進場布局要謹慎,短線漲多回檔可分批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