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公司推出長期看護險,是為了失去日常生活能力需人照顧的病人所設計的保單,保障對象不僅止於老年人,意外事故的發生又以年輕人比率最高,因此,你怎能不未雨綢繆呢?台灣已於一九九三年成為高齡化(ageing)社會,二○○四年至二○二五年為高齡人口成長最快速期間,預估二○一八年台灣將邁入高齡(aged)社會,二○二五年邁入超高齡(super-aged)社會。因為平均壽命的延長,面對高齡者生理機能退化及慢性疾病問題,將成為未來極需考量的重要課題之一。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中華民國人口推計(二○一四年至二○六一年)」顯示,二○六一年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將由原本的一二%增加為四一%,也就是說,每五個人就有兩個是老年人,接踵而來的醫療、長期照護、退休生活等問題,將成為政府及人民重要的考驗。根據衛生署長期照護需要調查,六十五~七十四歲約七.三%民眾有長照需求,而七十五~八十四歲提升至二○.四%,八十五歲以上老人更高達四八.六%需要,長期照護需求、醫療費用增加等問題已是每個人未來勢必面對的挑戰。其實長期看護險,保障對象並不僅止於老年人,依衛生署統計,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失智症的年齡層逐漸下降,這些病症都極易造成需要長期看護的狀態。另外,意外事故也是造成長期看護需求增加的主因之一。例如道路交通事故傷亡人數年年增加,意外事故的發生又以年輕人比率最高,使得長期看護險的理賠保戶漸趨年輕化,因此三十世代怎能不未雨綢繆呢?業者看好政策促進長看險的商機為滿足長期照顧需求人數的快速增加,政府分三階段建立國內的長期照護制度,第一階段已於二○○七年四月核定「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規劃十年內挹注新台幣八一七.三六億元經費,主要針對老年失能,而失能等級分三等級(輕、中、重),並按嚴重程度提供日間托顧、居家護理、餐飲、復康巴士等服務。第二階段二○一一年以長照服務法,建立長期照護服務體系與網絡,長照服務法草案今年一月八日立法院通過初審,此服務法包含機構、人員管理規範,目的在健全台灣長照服務體系,提升長照服務品質;第三階段的長照保險法實施,衛服部預計今年十月底送審立法院,二○一六年實施公辦長照保險,規劃全民強制納保,採健保模式計收保費,提供國人基本長照保障。因此,國泰人壽營業企劃部經理陳萬祥表示,目前台灣長看險投保率約二.○四%,而政府的社會長照險預計二○一六年推出,若參考台灣全民健保與日本實施社會介護保險推動經驗,預期社會長照險將可帶動商業長看險的發展(表一)。富邦人壽執行副總經理董采苓表示,台灣一九九五年實施全民健保,商業健康險有效契約件數五年內從八六○萬件增加到三二二二萬件,成長三.七倍;日本二○○○年實施社會介護保險,商業介護險新契約投保件數五年內從四.七萬件增加到二十七.六萬件,成長五.九倍。再者,因應高齡及少子化趨勢,壽險公司持續推動長期看護與醫療保障商品,並配合主管機關政策積極投入,如近期金管會最新出爐的金融商品政策「活化保單增加老年化保險投保需求」,保戶可辦理契約轉換成醫療險、長照險、遞延年金險。董采苓表示,壽險業配合金管會推出的保單活化「壽險保單轉換」制度,民眾所持有的壽險保單,在不增加保費支出的原則下,將可轉換成健康險、長期照護或遞延年金險保單,業界推估,潛在市場至少有三百萬至四百萬件保單,約一五○萬人受惠。高齡化及少子化社會趨勢下,長期照護已成為老年社會的必需品,壽險業十年前就推出長期看護險,但整體成效截至二○一○年底,投保率僅有一.四%,董采苓認為,在於「標準認定不一」、「保費太貴」與「給付有上限」等因素,導致民眾投保卻步。長看險三類型特色說清楚講明白陳萬祥表示,目前市場上除了以「健康狀態」認定的長期看護險與帳戶型長期看護險外,因長期看護狀態與部分特定傷病相關聯,近年來壽險公司更推出罹患「特定傷病」每年給付保險金的「類長看險」。董采苓表示,不同於傳統長期看護險,「類長看險」以特別容易致成長期照護狀態的八項特定疾病作為給付保險金標準、不用每年複檢而終身持續給付、保費較便宜。隨著第一代傳統型無給付上限的長期看護險,緊接著第二代的帳戶型長期看護險,二○一一年起業者陸續推出類長看險,陳萬祥及董采苓提出各類型長期看護險優勢與適合客群如下(表二):第一種,傳統型長期看護險:結合壽險與長期看護雙重保障,長期看護保險金給付無次數限制,由於結合壽險保障,所以保費較帳戶型長期看護險高,特別是高齡者保費更高,因此,陳萬祥建議適合預算充足且同時有壽險需求的年輕爸媽,趁年輕保費便宜時投保,一張保單兼顧壽險與長期看護保障。董采苓認為,傳統型長看險吸引較多中壯年族群的「三明治型」保戶投保,由於上有父母、下有子女,責任較重大,在保障額度上需求也較高。第二種,帳戶型長期看護險:帳戶型長期看護險由於有給付次數的限制,且身故保本設計(一.○五倍應繳年繳化保費總額扣除累計已領理賠),所以保費較傳統型長期看護險便宜許多,陳萬祥認為適合經濟負擔較重的青壯年族群。董采苓則認為,帳戶型的長看險較適合剛出社會工作收入較不穩定的「預算型」年輕保戶。第三種,類長期看護險:針對腦中風、阿茲海默症、嚴重頭部創傷、帕金森氏症、癱瘓、多發性硬化症、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九項易導致長期看護狀態的特定傷病,每月給付特定傷病暨全殘保險金至身故或九十九歲,不但可補足龐大的長期照護費用,除了讓理賠認定更明確,且只需於第一次請領理賠時提供證明文件,不需每年檢附長期看護證明文件,理賠較簡便。有家族病史的客群對於類長看險商品接受度較高。另外,針對人口老化及少子化趨勢,壽險公司除了推出以上三種不同類型長期看護險外,董采苓提到,長看險大致也可分為「保障型」與「還本型」,「保障型」如「富邦人壽全心照護終身健康保險附約」,此商品因專攻長照保障而無壽險功能,所以保費相對較低,讓年輕人能輕鬆增加長照保障。若本身經濟狀況較佳,則可考慮選擇保費有去有回的「還本型」長照險,此商品除長照保障外,於老年時(保險年齡屆滿七十五歲)還可領回年繳保險費總和的生存金當作養老金,另外還有壽險保障。六大要點買對長期看護險長期看護險是為了失去日常生活能力需人照顧的病人所設計的保單,但是保障的定義過於複雜,目前市面上對於在長期看護狀態上有關於失能狀況及認知損害等級的界定,各有不同,導致保險公司與保戶對於認定的定義有所偏差,因而出現糾紛。要點1 認定標準越寬越好! 長期看護險的保費與其他保險險種相較算是「高貴」級商品,因此,消費者在選擇時,應特別注意符合長期看護狀態的「認定標準」在各家保險公司的定義上有些許差異。 陳萬祥建議,在目前市場上多樣化的長期看護險中,消費者投保時除考量保費預算外(依經驗,長期看護險平均保費約落在二.五萬元~三.二萬元),更要瞭解保單條款針對長期看護的定義,即便都以「狀態」認定,不同保單對於狀態認定標準也有不同;以「疾病」認定時,不同保單項目多寡也有所差異。要點2 免責期間越短越好! 所謂「免責期間」,是指被保險人經診斷確定為長期看護狀態之日起算,持續達N日的期間而言。現售長期看護險的免責期,共區分為三十、六十、九十日等三種。通常來說,免責期越短對消費者越有利,可縮短保戶申領保險金的時間。 董采苓提到,投保不妨選擇一旦確定診斷出特定傷病不用每年複檢,將來就不用再繳交續期保費,保單有效且理賠給付不中斷,而且等待期間最好只有三十天。要點3 算算看累計給付年限及次數 通常長期看護險會設有「累計給付年限」的限制,且每一家保險公司的給付頻率也會有所不同,例如每月或每半年給付一次。所以,消費者在選擇長期看護險時,不妨計算看看哪種累計給付年限,搭配按月、半年等定額給付方式,對自己會比較有利。 陳萬祥建議,給付是否有次數限制,有無身故給付等比較詳細保險內容,都須列入評估的項目,不要單以保費高低作為判斷投保與否的唯一考量,如此才能選擇最適合自身需求的長期看護險。要點4 豁免功能很重要 由於國內重大疾病患者的存活率逐年增加,顯示患者需要長期照護的時間有延長的可能,考量到一旦罹患特定傷病後,照護的期間可能會長達數年,甚至終身都需要照護,因此董采苓建議消費者投保時應該注意是否有豁免保費。 所謂「豁免」,乃指被保險人若符合「需要長期看護狀態」時,可免繳保險費,而繼續享有長期看護險的保障,但若於下一保單年度周年度起,未達需長期看護狀態時,則恢復收取保險費。現售長期看護險大多內含豁免保險費的功能,且豁免定義差異性不大。要點5 全盤檢視個人保障需求 長期看護險就是希望透過保險的機制,分擔不可預知的看護費用,降低家人的負擔。消費者在選擇時該注意全盤檢視個人的保障需求,以年齡、收入甚至家庭、打拚目標等去評估需求,設計一張合適自己當下狀況的保單。 陳萬祥建議,民眾在選擇長期看護險時,最好先檢視自身的保單內容,特別是健康醫療險部分,基本的住院、手術醫療保障是否已經投保,而重大疾病或癌症險的額度是否足夠,最後才是補足長期看護保險,建構完整的醫療保障。董采苓建議,利用類長照險可補足一般家庭長期照護保障不足的缺口。要點6 考量長期的繳費能力 保戶需確認購買的是真正適宜且符合個人經濟能力的保單,量力而為,避免未來因繳費中斷失去保障。尤其年紀越大,身體越容易出現狀況,除了醫療保險,及早規畫購買長期看護險,避免未來造成自己與小孩的沉重負擔。 陳萬祥表示,帳戶型長期看護險雖然有給付次數的限制,但至少能支應十五年內可能產生的長期看護費用,加上保費只需傳統長期看護險的一半,大幅提升民眾對長期看護險的接受度,讓預算有限的民眾也能建構基本的長期看護保障;而對於已經投保長期看護險的保戶,也可提高長期看護保險金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