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板廠合併風聲沸沸揚揚,先是傳出彩晶(6116)最具合併樣,後為華映(2475)取代,市場傳出市場傳出華映與廣輝(3012)的換股比例為1:1或者是1:0.65的說法,然而,茲事體大的合併案最忌見光死,華映消息單面發布曝光,促使廣輝董事長林百里在很「震驚」(shake)的情況下,面臨破局局面。
#@1@#自表面上看來,合併最重要的關鍵是因TFT產業恆大化的趨勢使然,產能與產品線較大、較完整的公司較容易存活,因此當整個TFT產業最低潮的那一年,也就是合併的最好時機。TFT歷經全球4次景氣循環的歷程,而友達董事長李琨耀在法說會上對其產業趨勢的觀察,也表示,這一次的TFT景氣循環上升的力度不若從前的U型曲線,比較傾向於L型,成長不會上升但苦日子還是得涯住。因此,台灣面板廠的合併案今年會被討論得格外熱烈,主因在於上半年5大面板廠的虧損近300億元,力拚5年淨利也只有3.8%,有鑑於於過度投資、競爭、等於未能善用國家資源,所以「讓面板業合併,大型化才有與國際競爭的優勢。」行政院院長謝長廷於企業三三會演講時表示。而對於合併的態度,廣輝、華映兩隻小貓儘管雙方皆未承認,但事實上,2家公司則分別傳出雙方將合併的訊息,顯示市場的傳言並非空穴來風。由於兩廠虧損日益嚴重,加上現階段政府、產業及銀行界全力撮合下,合併確實能發揮功效。而以目前廣輝合併華映的產能計算,兩隻小貓相加之下,確實可以擠下台灣第2大虎奇美電子(3009),達到坐二望一的目標。
#@1@#根據媒體報導,從7月下旬以來,大同股價便不斷推升,單日成交量常爆出8萬張的大量,市場買盤非常積極;市場傳言,有大型資訊電子集團對大同有很高的興趣,希望藉由掌控大同股權,來掌握大同旗下的面板廠—─華映。華映資本額達826.53億元,是所有面板廠中最高的;大同資本額只有420億元,大約只有華映的一半。而且,華映的股權有高達3成以上集中在大同集團,而大同的股權則分散許多,因此,收購大同以掌握華映,就變得容易多了。而市場將這個箭頭指向鴻海(2317)。鴻海集團自創立旗下面板廠群創以來,便積極在面板產業擴張,主要是群創的產能無法滿足自家訂單的龐大需求,若是透過合併其他面板廠,尤其是深入經營大陸市場的面板廠,不僅可以取得產能,也符合鴻海的大陸布局,可說是最省時與快速的作法。然而,華映忙出嫁,雙龍搶親的結果,一是破局,一是停留在「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狀況。反倒是撇開商場上錙銖必較的你來我往,從交情上著眼,廣輝和群創從對手變成親家,並無不可能。從某廠宴會上,林百里一見到郭台銘進場,即熱情相擁,可發現即使在電子五哥的競爭廝殺中,林、郭兩人的交情匪淺。而早在廣輝成立之初,鴻海集團就已經取得廣輝董事中的一席,再加上廣輝來自全球最大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廣達集團,廣達當然全力支援廣輝做NB面板,若與群創合併,基於交情之深,林百里在NB面板釋單中也較放心。同時在客源上,目前廣輝的客源並不多,若能加入群創,有了鴻海背後強大接單能力作後盾,將能擴展其客源數,出貨管道可能倍增。而在產能上,群創則配合鴻海集團日益擴大的手機代工布局,著重在生產中小尺寸面板,供應鴻海所需;而技轉於日本夏普的廣輝,因為夏普已經率先在日本興建7代廠,促使廣輝在發展NB面板之餘,其生產學習曲線也朝大尺寸液晶電視發展。在兩者產線互補下,或許真能達到林百里日後表示的「不管合併如何進行,最後結果是要達到『winwin』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