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金」黯然無光,陰謀論滿天飛!美國憑什麼修理俄羅斯?油價為什麼狂跌?答案應到美國能源獨立的新時代找尋。自七月以來,美元指數猶如飛龍沖天,一路向上奔馳到八十六整數關卡,然而黃金和石油卻像自由落體般直直下墜,和美元指數形成強烈對比。雖然黃金和石油下跌的成因各不相同,但其關鍵因素,都跟美國脫不了關係。尤其六月中旬至今,每桶原油的價格下跌了二十五美元,跌幅已經超過二○%。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京明研究能源與經濟領域近三十年,他憂心忡忡地表示,油價暴跌,實來自於長期供需失衡,以及「無法忽視」的誘因,也就是美國聯合歐盟,和俄羅斯互為角力的烏克蘭危機事件。烏克蘭危機引發美、俄交惡王京明語帶警示地說:「美國這次真的觸犯到俄羅斯的核心利益了,難怪普丁(Vladimr Putin,俄羅斯總統)斷然出兵烏克蘭,無視美國和歐盟的抗議。」在經濟上,烏克蘭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而更重要的是,俄羅斯必須結盟烏克蘭,才能成為世界性大國,否則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戰略縱深巨幅縮減,若沒有烏克蘭當緩衝,難成氣候。而位於烏克蘭南端的克里米亞半島(Crimea),更攸關俄羅斯在黑海地區的控制權,具有高度戰略價值。因此莫斯科當局使勁拉攏烏克蘭、金援烏克蘭,同時不讓烏、俄雙方的關係複雜化。但美國強權無法坐視俄羅斯壯大,所以也積極籠絡烏克蘭,並試圖干擾烏、俄雙方關係。美、俄兩股對立的力量在烏克蘭醞釀已久,而兩強正面起衝突的決裂點,便發生在克里米亞出走烏克蘭,投奔俄國的事件上。雖然目前烏克蘭東部已達成初步的停火協議,但是美國和歐盟仍然砲火猛烈地抵制俄羅斯。《英國廣播公司》頭條新聞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賈克.盧(Jack Lew)九月初公開聲明表示,由於俄羅斯直接的軍事干涉,以及明目張膽地試圖顛覆烏克蘭,美國只好協同歐盟,加大對俄羅斯制裁。旋即宣布美國公民不能向俄羅斯最大的銀行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提供超過三十天的貸款,相關影響還涉及國防事業和產業移轉技術。俄羅斯原油成本低 也有人反對「陰謀論」俄羅斯也不是省油的燈,俄國外交部隨即譴責美國再次將兩國關係推上尖銳的對立點,並且回應「俄羅斯也會很快採取報復措施。」美、俄雙方一來一往,互不相讓,關係持續惡化。烏克蘭危機懸而未決,美、俄檯面下的較勁動作更有得瞧。王京明認為,美國極可能使出「大絕招」制裁俄羅斯。所謂「大絕招」,便是經濟制裁手段。俄羅斯政府的預算超過四○%來自石油,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或許共同策畫石油價格下跌,以削弱俄羅斯的經濟動能。一九八六年油價劇烈下跌,當時蘇聯政府徹底垮台。同時美國國會已舉行多場聽證會,就全面開放頁岩油氣(Shale Oil and Gas)項目,加速美國能源出口,進而在國際能源市場對俄羅斯施壓,並保障長期大量仰賴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的歐盟盟友安全。但也有「反陰謀論」者持不同意見,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直言:「現在俄羅斯原油的生產成本太低廉了,美國知道無法靠石油戰爭打到俄羅斯,所以不會用這方法進行經濟抵制。」雖然傳聞紛紛擾擾,但「陰謀論」和「反陰謀論」者都贊同一件事,石油長期供需失衡造成油價暴跌。北美供應過剩 原油「Made in USA」新時代美國強勁的能源供應力道,宣告了原油產業進入「美國製造」(Made in USA)的新時代。《路透社》報導,頁岩油氣開採技術革新,促成美國原油產量不斷增長,二○○八年迄今,漲升近八○%。《金融時報》指稱,從二○○○年到二○一○年,頁岩氣的產量已從天然氣總量的一%,躍升超過二○%。美國能源資訊局(EIA)更預測,到了二○三五年,將有四六%的天然氣供給量來自頁岩氣。得力於水平鑽井和水力壓裂技術進步,美國掀起頁岩油氣探勘熱潮。台北大學自然資源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認為,頁岩油氣探勘與開採,推動了美國原油和天然氣產量巨幅增長,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美國人甚至期盼藉此達到能源獨立的目標。 現在美國每日的原油產量,又比○八年多增加了二九○萬桶,高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十二個成員國中,沙烏地阿拉伯以外任何國家的產量。同時加拿大油砂,也讓北美每日的供應量增加了一百萬桶。沙烏地阿拉伯不減產 力抗頁岩油氣革命美國石油產量大幅成長,而石油生產成本更逐年下降,過多供給量和愈趨便宜的成本,讓盈虧平衡成本跌落到難以置信的低點,每桶價格遠低於一百美元。儘管價格暴跌,但沙烏地阿拉伯卻也不願意減產以平衡油價。顏承暉分析並解釋,唯一能跟美國抗衡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之一沙烏地阿拉伯,為了壓抑頁岩油氣開採持續增長,也不願意減產。加上目前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石油需求減弱,因而造成供需失衡、油價暴跌的現象。世界經濟疲弱 石油需求減緩顏承暉指出關鍵說:「現在頁岩油氣的生產成本每桶約六十~八十美元,相比之下,沙國的原油生產成本便宜太多了,每桶約二十美元。沙烏地阿拉伯當然不能減產,趁著還有價格優勢的時候,壓抑頁岩油氣的產量擴增。」「等到頁岩油氣的生產成本低到能跟沙國對抗,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市場份額將縮減得非常厲害,況且沙國倚賴石油買賣維生,根本不可能坐視美國的能源供應力量壯大。」同時全球經濟成長力道疲弱,石油需求量的增長率,目前每天不到一百萬桶。而被寄予石油消費增長厚望的新興市場國家,同時進入經濟放緩的狀態,要不然這些額外生產的石油,可能被新興市場國家所吸收。加上美國現在進入石油需求淡季,長期供需失調的現象,瞬間反映在近期暴跌的油價。以往五月至八月,是美國的旅遊旺季,交通往返移動讓石油需求量大增。而冬季十一月至隔年二月,為了取暖,也會增加用油量。研調機構IHS預估,石油輸出國組織以外的石油產出量,將持續擴增,但需求增量僅為每日九十萬桶左右。到今年年底,需求量可能降得更低。如果美國或石油輸出國組織仍不削減產能,將對油價產生更大的下行壓力。油價暴跌讓傳聞滿天飛,或許只有等待十一月二十七日石油輸出國組織召開OPEC大會,協調石油政策,才能產生較明確的答案。然而,如果油價仍然繼續下跌,倒真切地證明一件事,正如花旗集團全球商品研究部門高層艾德.摩爾斯(Ed Morse)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所戲言,那就是美國石油生產商的承受能力,遠超乎眾人所預期。攸關俄羅斯國力強弱的核心,克里米亞半島主權爭議引爆烏克蘭危機1783年沙俄在克里米亞半島創建黑海艦隊,和英、法、德、土耳其等國家共同作戰近兩百年,直到1871年完全控制黑海地區。對俄羅斯而言,如果沒有在該區部署海軍,其地緣政治地位將倒退回兩百年前,因此俄羅斯絕不會放棄在克里米亞半島的控制權。而克里米亞半島當地半數以上的俄裔居民,也主張回歸俄羅斯,甚至在1994年2月選出俄裔首任總統梅什科夫(Yuly Meishkov),並推行和烏克蘭首都基輔對抗的政策。烏克蘭當局雖然加以譴責,但為了不讓情勢更加動盪,也不便強行干涉。俄羅斯當局則以保護克里米亞的俄裔居民為由,派兵進駐烏克蘭。此舉卻引發美國不滿,認為俄羅斯違反對烏克蘭主權的承諾,危害烏克蘭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的地位,美俄雙方角力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