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QE退場,日、歐接力印鈔,精彩內幕不亞於八點檔連續劇。進入後QE時代,資金熱錢仍然四處流竄。美國聯準會(Fed)如期在十月二十九日結束第三次量化寬鬆政策,正當眾人以為印鈔大戲落幕,不到兩天,日本央行(BOJ)毫無預警加大量化寬鬆的規模,歐洲央行(ECB)同時啟動QE購債計畫。這齣印鈔救市的連續劇,還在ON檔演出。日本央行無預警拋震撼彈聯準會量化寬鬆政策結束,資金回流美國。日本、歐洲此時動作,則加速擴大資金流動。日本為解決長期通縮,日本央行在二○一○年十月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只是當時被美國量化寬鬆政策資金外溢的效果所壓抑,日圓貶值幅度有限。富邦金控經濟研究中心資深協理羅瑋原先預期,日本要到十一月十八日或十九日,才會對下一輪的量化寬鬆政策表態,「本來預期,如果十一月十七日公布的GDP數值差勁,日本央行才會有所行動。」但日本央行卻拋下震撼彈,意外宣布擴增資金供應量,中長期國債購買規模從每年五十兆日圓增加至八十兆日圓,流出的三十兆日圓相當於新台幣八兆一千億元。日本30年來「最強貨幣聖戰」施羅德亞洲多元資產投資團隊主管高倫博士(Dr. Richard Coghlan)直言:「日本央行刻意選在美國量化寬鬆退場之後,發布並推動一連串金融政策。一切都是算計好的,日本政府在宣示改革決心。」日本物價升漲幅度已明顯鈍化,促使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追加貨幣寬鬆的規模。扣除消費增稅影響,日本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幅,在今年四月曾達到一.五%,距離黑田設定的二%目標不遠,但九月份該指數的年增幅卻已萎縮到一%。《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十一月一日頭條報導,黑田十月中旬出席G20「財長及央行總裁會議」回國後,日本央行內部旋即討論追加寬鬆的內容。黑田要負責金融政策立案的「企劃局」和負責實際業務的「金融市場局」,對追加寬鬆政策作事前準備,並且堅定指稱:「不計代價都要儘快達成二%通膨目標,這是日本最後一戰!」黑田算計精準 令人叫絕美國聯準會一宣布退場,十月三十一日黑田以「議長提案」形式提出決議,追加寬鬆案以一票之差驚險過關。黑田相當清楚,要在市場對追加寬鬆幾乎零期待的情形下,才能達到政策極大化效果。時間計算精準,環環相扣,讓外界拍案叫絕。羅瑋直說:「這是日本政府三十年來,財政措施做得最好的一次。」擴大購債同時,倍增政府退休投資基金在海外股市的投資比重,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表示,退休基金的投資標的,是大企業的大型權值股,具有固定報酬收益。經濟專家:難脫通縮緊箍咒專家雖然樂見日本追加貨幣寬鬆,但卻認為達到通膨二%的目標相當困難。羅瑋和蔡明彥皆表示,日本的人口結構嚴重老化,需求難以提升。銀髮族省花老本,青壯人口薪資也沒調漲,大家勒緊褲帶過日子的型態還是沒改變。專門營運中古汽車電子商務市場的日本企業,Auto Server董事長高田典明憂心忡忡地說:「除了部分可享受日幣貶值好處的大企業員工外,幾乎所有勞動者的薪資都沒有調漲。在受到日幣貶值和消費稅調漲的雙重影響下,整體物價上升,民生消費仍感受到通貨緊縮的影響。」日圓急貶 日本中小企業最傷高田更以生活實例佐證:「最近滿常聽到這樣的例子,像我的一些朋友,外食次數減少了,或者取消換車計畫。有些人則儘量保持生活簡單,減少許多高單價的購物計畫。」意外追加寬鬆規模刺激美、日股市在十月三十一日當天,同時飆漲創新高。日經二二五指數狂漲七五五點,是七年來收盤紀錄新高。雖然美、日股市同歡,然而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民間企業並不樂見寬鬆擴大,讓日圓繼續走貶。在追加寬鬆案的決議過程中,四位投下反對票的政策委員全部來自民間企業。日圓急貶讓大型出口業者例如豐田汽車(Toyota),靠匯兌收益荷包滿滿,但中小型企業卻蒙受嚴重損傷。日本東京商工調查(Tokyo Shoko Research)十月稍早公布數據顯示,截至九月,因為日圓貶值宣告破產的日本企業高達二一四家,跟去年同期相比逾倍成長。日本商工中金銀行十月二十八日公布一千家企業調查顯示,日本小型企業信心指數嚴重下滑,已經連續第七個月低於榮枯分界線。日本擴大寬鬆政策同時,歐洲寬鬆正努力起跑。歐洲今年六月先預告QE購買資產擔保債券(ABS)計畫,並先透過定向長期再融通操作(TLTRO),在明年底前分六次向歐元區銀行提供四年期低利貸款,釋出一兆歐元(約合新台幣三十八兆元)。歐版寬鬆 緊追在後十月底歐洲央行宣布,聘任四家金融機構從十一月起執行購買資產擔保債券計畫,市場估計買進金額約四千億歐元(約合新台幣十五兆元)。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也已獲得內部管理委員會支持,準備啟動注資一兆歐元。目前來看,歐洲寬鬆的進程有點慢。受到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極力反對,加上歐洲央行不能直接購買公債,表決方式也不透明,外界無從得知決策的制定方式,推行寬鬆的效果恐怕也因此受限。正如高倫所說:「歐洲央行的限制太多了,不像美國和日本,能夠說做就做。」德國最近經濟前景不佳,預計連續兩季經濟負成長,出口和工業產值也退到五年半以來最大跌幅,三個月內股市更大幅重挫。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為此在歐盟十月高峰會議上,就寬鬆案一事被施壓。德國拒絕救盟友 歐版慢半拍出版《再見德國 你好台灣》、《台灣:我鏡頭下的民主時刻》、《福爾摩沙!這就是台灣》等著作的德籍作家白德瀚(Klaus Bardenhagen),談論目前德國經濟情況的一席話,或許可作為德國人對寬鬆案的表態例證。白德瀚充滿憂慮地說:「自從二○○二年歐元流通,大部分德國人感覺物價更貴了,而且一般民眾的經濟情況也變得更糟糕。」白德瀚並不支持寬鬆政策,也認為寬鬆刺激並非治根的解決辦法。對德國人而言,恐怕還有另一層公平原則的考量。羅瑋分析:「從某個層面來說,歐洲央行啟動貨幣寬鬆政策,就像是從德國人的口袋裡掏錢,拿出來分給其他盟友國。而這些等待被拯救的國家,本身卻沒有太多積極作為改善經濟體。」日、歐接棒寬鬆,持續挹注市場資金動能。原本被認為可能受到美國寬鬆政策退場影響的新興市場,現在反而得到新的支撐。然而受到日圓、歐元競貶影響,台灣的出口競爭業可得當心。十月三十一日圓急貶,韓元立刻跟進,隨即上演貨幣大戰。還好目前美國仍有四兆美元游資未收回,加上日、歐追加印鈔,全球貨幣相當寬鬆。況且現在各國央行的救市機制啟動速度越來越敏銳,應不至於衍生亞洲金融風暴。貨幣寬鬆這齣上檔的連續劇,沒完沒了。若把全球經濟體當成一張三腳凳,那麼美、日、歐,便各是這張凳子的三條腿,瘸了任一隻,凳子就擺不穩。而站在凳子上的投資人,要緊抓美國正式升息前、資金熱錢竄流的黃金時刻,買進強勢貨幣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