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業革命以來,絕大部分人類生活在由市場主導的社會中,已近三百年;而台灣奉行市場經濟法則也逾一甲子,更常以對岸長期被極權經濟體制宰制使經濟事務荒腔走板而冷嘲熱諷。但觀察全球各先進國家近年來「精神病院」式的經濟政策,乃至頂著博士學位號稱專業官僚的官員與專家煞有介事地頻頻以公權力干預市場運作,不由得長歎,「市場心,海底針,天下最難解者,莫過於此!」台灣薪資嚴重偏低,甚至倒退十五年,尤其初入職場者,連養家活口都十分為難,不僅民怨高漲,而且導致人才外流,損及國家未來發展。執政黨在九合一大選後聲勢大挫,支持度一落千丈;為扭轉頹勢,毛內閣竭盡全力爭取民心,在立院會期甫開始,即推出所謂「加薪四法」,外加為軍公教加薪三%,力圖一舉推高薪資。不過,不論為公務人員加薪,還是以抵稅誘因引導企業為員工加薪、將盈餘分給員工等等,果真有效,則十餘年來台灣薪資水準早該大幅上升了;尤其公權力超猛的北韓,更應一聲令下,全國薪資倍數提高。論者已指出,軍公教薪酬與企業薪資本不可同日而語,其間關聯性太過低微,前此多次加薪,根本無濟於事,重施故技,只會讓兩個群體間的差距更大、閒隙更深。至於以抵稅引誘企業加薪一途,台灣企業早練就一身本事,在偷天換日、朝三暮四的操作之下,抵稅的優惠照單全收,薪資也明顯提升,但員工報酬則文風不動。官員的妙計換得的,恐怕也是冷嘲熱諷。加薪的根本之道,仍在供需之上。在需求面,有效振興經濟固是最主要的解方,但改正過去獨惠高科技產業的迷思,讓產業結構向勞動密集度較高的行業傾斜,以及大力爭取對岸台商回流增加投資與就業機會,更可收立竿見影之效。至於供給面,在少子化加速推進,而且勞動力供給明顯萎縮的今日,薪資本應大幅升高;其所以背道而馳,關鍵在於教育制度扭曲,年輕世代不習一技之長,專業又疏於鑽研,是他們的生產力決定了低薪資,誰又能奈其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