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發生六十七年來最嚴重的旱災,限水令啟動,不只威脅民生與農田灌溉用水,全世界最矚目的應是高科技廠商的缺水,因為台灣是世界高科技供應鏈的重要環節,牽一髮而動全身。面對缺水窘境,政府首先提出以價制量政策,但這絕對是治標不治本,因為只針對需求面問題。在供給面上,至少包括水庫淤積、水土保持、水管老舊等重大問題仍懸而未決,而這些都是政府得過且過,長期失職的結果。以水庫淤積而言,翡翠水庫因為上游限建、禁污染、排除遊憩用途,以至蓄水率達九成,不僅台北市供水無虞,還嘉惠部分新北市末端。然而除此之外,其他水庫淤積率平均值二九.五%,霧社水庫與白河水庫甚至高逾六成,排沙與清淤有待補強。在水土保持方面,紀錄片《看見台灣》突顯清境農場違法超限利用嚴重,但政府清理行動仍是雷聲大雨點小;至於宗教團體在水保區濫建開發,也沒有因慈濟內湖園區爭議而大力整頓。此外,影響漏水率的地下老舊管線汰舊換新,同樣做得零零落落,恐怕還彌補不了管線時時被施工單位挖破的湧水損耗。